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经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其思想主要集中在《春秋繁露》一书中。他在该书中基于我国传统儒家和合学说,提出了由"天人合一"、以和治国、以和养身等三大理论构成的和合思想新体系。虽然《春秋繁露》中有意志的"上天"概念是唯心主义的糟粕,但从整体看,董促舒的和合思想起到了传承中华和合文化的作用,使得和合思想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2.
《春秋繁露》一书中出现"观"字多达67次,"观"字在《春秋繁露》中的频繁出现体现了它在《春秋繁露》中的重要性。通过对"观"的主要意思、主体、内容与目的以及方式等方面的逐步分析,有助于加深对《春秋繁露》中董仲舒学术思想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肖俏波 《衡水学院学报》2010,12(3):28-29,34
《春秋繁露》一书中出现"观"字多达67次,"观"字在《春秋繁露》中的频繁出现体现了它在《春秋繁露》中的重要性。通过对"观"的主要意思、主体、内容与目的以及方式等方面的逐步分析,有助于加深对《春秋繁露》中董仲舒学术思想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对于《春秋》之义多有发挥,最显著的便是将其导向谶纬。受《春秋繁露》影响极深的《春秋纬》,于其中的受命改制思想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其继承主要体现在二者都是以《春秋》为改制思想的发起点,皆为先言受命,后言改制;其变化则主要体现在以灾异为天命之征象、多言圣人受命、将三统说与新五德终始学说杂糅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5.
2002年11月,在东京大学演讲一次,题目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新探索——董仲舒政治哲学研究》。1)中国哲学的特点与产生背景的关系;2)董仲舒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3)如何评论从荀子天人相分到董仲舒天人感应;4)董学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影响。王葆弦首先提出问题:对于《春秋繁露》真伪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你有什么见解?首先《春秋繁露》在“汉志”中没有著录,有人就怀疑它的可靠性。《史记》在“汉志”中也没有著录,只有“太史公书”,我们不能怀疑《史记》是司马迁的著作。其次,《汉书》本传中说董仲舒“说春秋事得失”时列出篇名有《蕃露》,既有春秋,又有蕃露,也不能说《春秋繁露》没有一点根据。  相似文献   

6.
对于《春秋繁露》五行诸篇是否为董仲舒所著,台湾和海外学者早有怀疑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大陆学者至今没有关注这个问题.《春秋繁露》五行诸篇的后七篇有大量文字和《汉书·五行志》、《说苑》相似,并且只用《尚书》而非《春秋》说灾异,说明这七篇不是董仲舒而是刘向的作品.另外两篇则为董仲舒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西汉大儒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被誉为“西汉大师说经第一书”。该书海纳百川,集前代学术之大成,非常系统地阐释了“天人合一”等重要理念,更为宝贵的是,该著从四个方面开拓性地阐发了中国古代和谐理念的重要内涵。《春秋繁露》所体现的和谐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思维,在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朴民同志的力作《董仲舒与新儒学》,作为“大陆博士论文丛刊”之一,近日已由台湾文津出版社出版。该书约20万字,主体内容共分七章,前有绪论,后有结语,系统地描述了董仲舒与汉代新儒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理论体系、自身特征和历史命运等。同时对其历史价值、意义及其相关问题也都作了较为公允和实事求是的评价。例如:作者将“新儒学”理论体系的要点,分析为一大支柱、三重层次,论据充分,很有说服力;再如:作者通过对《春秋繁露》一书多元结构的分析,指出了董氏学说在儒学发展史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人们已经将董仲舒与汉武帝紧紧捆绑在一起,认为董仲舒的学说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实际上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所构想的政治模式是君居尊位而静默无为,臣据才德分职而治,上下相维而不相干涉的相对宽和的政治体制,这种消解专制政治的思想决定了他对汉朝采取批评甚至否定的政治态度,遭遇坎坷的人生命运。  相似文献   

10.
《春秋繁露》全面、系统阐发了董仲舒的宇宙观和政治哲学、伦理思想等等,现今我们要探究董仲舒儒家“通经政用”思想当从解读《春秋繁露》思想着手.从个人修身、家庭伦理、社会道德和国家行政四个维度来理解和把握《春秋繁露》通经政用思想不失为一种更加合理的方式.在个人修身维度,董仲舒创造了“人副天数”说,并对先秦儒家的人性论进行了扬弃和发展;在家庭伦理维度,董仲舒“天人合一”的家庭伦理思想最终表现在长幼、夫妻、手足关系上;在社会道德维度,董仲舒的社会道德体系一言以蔽之就是“三纲五常”;在国家行政维度,董仲舒大力宣扬“天人感应”说并鼓吹君权神授.  相似文献   

11.
汉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主要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式将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系统化、理论化。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说及其论证方式折射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整体性特征。这种思维特征对中国人的政治思维方式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12.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篇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研究董仲舒历史哲学最为重要的文献。但是,此文篇首以刘歆《世经》的五德相生顺序排列五帝,篇中的"四法说"与董仲舒对策及其他有关董仲舒的文献相矛盾,篇末的"圣人预言说"出自纬书。这些都说明此文不可能出自董仲舒之手,而是两汉之季的公羊后学发挥公羊先师董仲舒的"春秋改制说",综合在此之前流行的"三统论"、"五德终始论"、"文质论"等历史哲学理论混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13.
董仲舒《贤良对》《灾异对》《春秋繁露》所言表面上是儒家的思想,细按之,其本质上皆为法家之思想。董仲舒思想的本质是儒法合一,外儒内法,在“义”和“权变”的借口之下可以不择手段、为所欲为。  相似文献   

14.
对于《春秋繁露》及作者董仲舒,学术界近些年来对其思想、解经策略及政治主张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但从语言学方面所作的研究不多,词类的研究则很少有人涉足。因此,笔者拟从语法角度对《春秋繁露》中的时间副词进行全面分析描写,以望能为该书的语法研究工作提供资料查证。  相似文献   

15.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主要是从阴阳的角度来看待两性之间的关系的。在他看来,天既是宇宙万物的最高本源,也是社会等级秩序和伦理准则的唯一来源,当然也是男女关系的伦理准则的唯一来源。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性别意识有继承和发展,其继承体现在以阴阳来比附男女,其发展体现在通过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学说来解释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且这种解释里有了更多的“神秘主义”的意味。  相似文献   

16.
从考察《春秋繁露·对胶西王越大夫不得为仁》与《汉书·董仲舒传》的不同记载与其本义入手,认为正谊明道是董仲舒针对诸侯王咨询越国三仁问题的答复,其本义是董仲舒关于仁人标准的看法.古往今来,人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评价,可归纳为高度赞扬、严厉批判、平实看待3种.追根溯源,董仲舒的正谊明道来源于先秦诸子的思想,被后人视为儒家义利观的经典语言,直至现代仍有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最早出现于《尚书》。大致有两种含义:一是直观朴素的含义,二是神秘主义含义。五行到西汉时期得到发展,通过对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的五行思想与《黄帝内经》中的五行思想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发展了五行的神秘主义思想,而《黄帝内经》发展了五行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明析五行在中医学与中国哲学中的不同作用和意义,由此得出:中国古代医学与哲学存在水乳交融的联系,中医学是中国哲学的实践,中国哲学又是中医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104年),广川(今河北省(?)强县)人,少年时钻研公羊春秋,学习刻苦努力,据说曾“三年不窥园”。汉景帝时为博士,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举行贤良文学士的策问,董仲舒的对策很受汉武帝重视,被任命为武帝兄江都易王的“相”。晚年在家著书。董仲舒的著作有《春秋繁露》及《董仲舒文》(见严可均辑:《全汉文》)。  相似文献   

19.
两汉名实思想在先秦名实理论的基础上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其论述主要体现在《淮南子》和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淮南子》认为名所表达的概念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同时主张操名责实,并主张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名实关系,同时看到了名实关系的多样性;董仲舒则对名号关系做了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与先秦时期纯理论研究的理性因素相比,两汉名实思想主要是为了达到"正名以正政"的政治伦理目的,表现出为政治服务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数",在中国早期文化中是较早被涉及的哲学概念之一。在结绳记事的传说中,就已经涉及"数"的概念及应用了;但是,"数"这一范畴被哲学化、理论化却相对较晚,肇始于《易经》、《道德经》等先秦时期的作品。西汉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承继了这一范畴并且进行了系统的阐发,使得"数"之哲学意味更加浓郁、逻辑性更加缜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