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姚老师在上初一《科学》第一章中"光的折射"这一课题,她先做了一个实验:让光从空气斜射入半圆形玻璃砖的平面上,学生看到光进入玻璃砖后,在玻璃砖内光路发生了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1所示。然后将这一现象进行拓广,指出:光从空气进入水内。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像这种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后,光路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在这一基础上,姚老师又问学生:如果让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如图2),光路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并要求学生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画在图上。  相似文献   

2.
吕守红  李霞 《山东教育》2000,(28):42-42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要完成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公斤 )。初步建立 1克和 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千克 (公斤 )=1000克。 (2)会进行质量的简单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在民主、开放 (包括课前开放、课中开放、课后开放 )的氛围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始终以愉悦的心境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  相似文献   

3.
教学《月食和日食》一课时,在六(3)班,我先让学生观察教材P40页插图,引导学生分析月食形成的原因,然后在我认为学生已经理解的时候,我才让学生推测日食的成因。整节课完全是传统讲解法的操练过程。下课后,我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学生也有点糊里糊涂。第二天我来到了六(2)班上课,改换了思路和教法,展开了如下尝试:1郾激趣生疑。课一开始,我让学生大声读题三遍,提出三个问题:(1)你对月食和日食知道了哪些?(2)你对日食和月食不知道哪些?(3)对日食和月食现象,你想知道哪些?之后,学生对第一个问题的反应不太热烈,只有七八个学生…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让学生实验,经历猜测、收集与分析实验结果、检验等过程,初步体验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不确定事件。  相似文献   

5.
《太阳能热水器》这课的教学,我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兴趣活动时让学生带来金属罐头筒、塑料瓶、玻璃杯(有盖的)、颜色深浅不同的腊光纸、胶水等。老师和学生一起制作各类热水器,并让学生练习用温度计正确测定水温,为上室外课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什么是光源;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2.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林海》一课时,我作了以阅读方法为主线的安排,重点集中在:审题的方法、归纳要点的方法、小结的方法。一、审题的方法出示课题后,让学生思考:(1)“林海”是什么意思?(2)课文讲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有哪些景点分别在哪些段落?(3)作者看了这些景色后又想到了什么?(4)为什么称这个地方为“林海”?接着便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通过初读课文,对前3个问题不难理解,第4个问题有较强的综合性,可放到小结时完成。这样设计的理由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思考能力,同时也利于学生找出课文重点,弄清课文的层次。二、归纳…  相似文献   

8.
《教育文汇》2006,(12):55-62
卷首语登高行远爱我所爱我的’2(祀巧“三味”老师班会课上说“荣辱”两朵花两节课我的教师观举手课堂,让手机走开拿什么感动你,我的学生让学生站起来胡平平陈贤忠席绪鸿连允廷静子张飞谭亚西赵文汉马金菊金冲荣曲永春孙建锋(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12 ̄115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学会选择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2)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生活中的常见事情。2.技能目标:(1)通过尝试完成简单的生活事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友好合作、相互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用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2)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和认真完成事情的态度。(3)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和…  相似文献   

10.
孙洪军 《黑河教育》2012,(12):15-15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光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中内容是这样安排的:第1-4课研究光的传播特点(路径、反射)。第5-7课研究阳光强弱和温度的关系。《光和影》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从本课到第四课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2)知道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3)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2.过程与方法(1)感受白光分解为七种色光的探究过程(2)感受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的过程(3)经历物体的颜色成因的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验光的色敞的各种现象,培养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体验"白光分解"、"色光混合"、"颜料混合"的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二、教学重点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三、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2.
一、实际测量,激疑导入  1.明确概念。  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让学生说明其周长指的是什么;然后出示圆的图形,启发学生类比联想:根据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意义,你能说出什么是圆的周长吗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直观演示说明:围成的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2.测量周长。  先启发学生根据圆的周长的含义思考如何测量圆的周长,然后让每个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 (如棉线、直尺等 )测量圆片的周长。测量后组织学生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学生可想出不同的测量方法,如:用线绕圆片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教学目标:l.认知目标:(1)巩固前面所学的有关位置、方位等知识。(2)进一步了解有关几、第几的知识。(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教会他们善于和别人交流。教学设想:1.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育手段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创设一个小动物们在果园里劳动的童话世界,使数学问题情境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2.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2)引导学生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和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让学生实验,经历猜测、收集与分析实验结果、检验等过程,初步体验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不确定事件。(2)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2.教学思考:对于现实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从数学角度、从科学角度给予解释。3.解决问题:立足现实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得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念。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体验小组合作有利于探究数学知识。(2)养成学生严谨的、科学的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的态度。教学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教师——学生生命的阳光吴文菊1(1)让教育充满爱毛秀娟2(1)请接纳孩子的错误吴瑞3(1)做播洒阳光雨露的人田宝儒4(1)让微笑之花永远绽放张宝泉5(1)让“心”先过去顾卫忠6(1)别让孩子为你而学叶士舟7(1)太阳的味道霍明宝刘核力8(1)最美的风景田树生9(1)由一篇短文想到的……邹远航10(1)如果你的学生是狗尾草谢飞11(1)老师,你能做到的……赵琳12(1)课程改革研究放——收——放——作文训练法的提出及实践探索李元昌1(4)实施新课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张佳余1(7)高中开设《领导力提升训练课程》初探吴凤丽1(8)万紫千红才是春——新课程背景…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个人素质的含义、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并理解在人生价值的实现中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道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方面让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  相似文献   

18.
执教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的美好的事,让你心灵充实而欣慰。在刚过去的这个圣诞节里,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夕夕(我的一位学生)在送我的圣诞贺卡上写下的一段文字,看到文字的刹那,一股幸福的暖流涌上心来: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秒”,熟记1分=60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课型:欣赏课 年级:高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欣赏丰富多彩、优美动听的汉族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歌的热爱之情,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