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台湾地区继承了大理院时期的传统,编纂并公布了大量的判例。判例具有相当大的社会统制作用。判例的材料来源是最高法院各庭及最高行政法院所审理的案件,形成的程序较为严格,对以后审判具有拘束力,均附有“要旨”并且公开。结合台湾地区的判例制度的经验,构建大陆地区判例制度时应注意:改“案例指导制度”为“判例制度”;明确赋予判例以拘束力;判例创制主体的唯一确定性;改革判决书的制作方式;完善从判例形成到适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张亚婷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9):63-64
农地金融是以农地作为抵押品的资金融通形式。以土地使用权的可抵押性为内在基础的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对市场体制下推动农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宜不断完善农地金融法律体系,组建专业的农地金融机构,建立农地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加大对农地金融的支持与引导,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3.
日本农地制度改革对中国农地制度创新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永锡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3(2):76-80
日本通过以农地制度改革为中心的农业改革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文章着重对日本的农地制度改革进行了考察,并根据其经验、教训提出了中国农地制度创新的首要任务是改革现有的农地产权结构,建立稳定、清晰、完整的农地产权制度;同时,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农地的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4.
对土地制度进行改革,是发展中国家促进农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而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解决农村土地的所有权问题。农地股份化与其他配套措施共同作用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地制度的创新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解放以来我国农地制度的变革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制度创新在各地产生了多种具体形式,每种形式各有其优势与不足;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主要思路是从法律上界定农地产权,促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依法严格保护农民的土地产权。 相似文献
6.
吕建春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4,24(4):47-51
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重大的战略机遇期之际,2004年初党中央国务院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再次提出“三农”问题并把它提到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高度来认识,作者从解放后我国农地制度的历次变革入手,对解放后我国各个时期的农地制度进行评析,以期从农地制度历史演变的角度对我国的农村现代化方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农地制度的缺陷引发了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农地制度创新的探索,而农业士地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解决农村许多问题的前提。笔者在总结评述各种理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此问题的陋见。 相似文献
8.
一、教育券及幼儿教育券的涵义
1955年,芝加哥货币经济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Friedman)发表了《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一文,在文章中,弗里德曼首次提出了教育券理论。他认为应该改变目前对公立学校的直接补助的教育投入方式,由政府向学生家庭直接发放教育券。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目前农地制度的重构方案,专家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章抛开具体的方案设计不谈,仅对我国农地制度重构所应当秉持的理念和立足的理论基础进行经济学、法学和社会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农地金融创新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农民教育培训对于推进农地金融创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山东省临沂市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农地金融创新背景下农民金融意识和行为现状,针对主管部门未将金融教育培训纳入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农村金融机构未能发挥教育培训作用,以及相关配套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提高对农村金融教育培训的认识、建立健全多方面协调配合的农民金融教育培训体系和确定有针对性的农民金融教育培训内容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石晶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6):23-26
银监会自2006年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开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和金融服务水平提高有了明显成效。但农村金融的复杂性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艰巨性仍是显而易见,农村金融仍然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如何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的大环境下,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土地流转催生了一批规模经营主体,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明市在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支持方面存在农村金融机构和农业信贷品种单一等问题。对此应该拓宽贷款渠道,积极创新各类金融产品、完善农村支付结算网络、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建立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农村金融体制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必须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重点要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强化政策金融和商业银行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二是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发挥其主力军作用;三是加快培育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四是积极引导民间金融组织健康发展,努力培养农村金融多元化主体;五是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增加业务品种,提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问题研究回顾与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是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的根本因素。建国以后理论界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研究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发表了一批很有价值的理论成果,近期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还很多,有待于学者们继续努力开拓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财政困境主要表现为:拖欠教师工资;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保障不足;经费短缺可能会再度引发中小学乱收费;财政困难引发的农村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地方政府财力薄弱、我国教育投资重心偏高以及农村义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建议规范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制度,降低教育投资重心,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义务教育成本补偿制度,弥补农村教育资源的流失。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农村非正规金融进行理论综述基础上,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农村金融缺口产生的原因、非正规金融的演变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进行探讨。文章认为,我国农村金融缺口是正规金融功能性缺失和国家长期金融抑制政策共同作用的产物。金融缺口产生了获利机会,而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是对这一利润机会的理性回应;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金融制度变迁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协同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仅仅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是一个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经济基础演变引发国家对金融制度重新思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吴义达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8):25-29
要解决现行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功能不完善、资金外流现象严重、服务供给结构性矛盾等突出问题,就必须巩固和拓展现有金融机构功能,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快建立农村保险体系,规范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完善城乡一体化的信用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支付结算网络,建立农村信用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18.
吴兰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1):19-21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只有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才能形成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长效机制,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繁荣与发展。本文从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等几方面分析了构建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农村金融制度缺失导致的农村经济主体融资能力低下,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笔者在制度层面剖析了农村金融缺失因素,并从正式金融制度安排和非正式金融制度安排方面,提出了制度改革和创新思路——基于“功能观”的金融制度架构,及其对策建议,以期解决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江涛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39-41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农业生产合作化、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当前的土地经营流转。分析历次土地制度的产权关系,可以发现只有土地产权明晰,赋予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利,才能充分调动农民土地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土地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