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是把敦煌所出文字文本与天水所出隋画像石图像本对照研究的尝试.安城有祆教祈雨祭,诗云"更有雩祭处,朝夕酒如绳".天水隋石棺床石屏风原编号第9图,有酒自高处人工制造的牛头口中流出,酒流如绳如线,朝夕不辍,下有人跪拜.此图当为粟特等胡人以酒祭祆教雨神得悉神(Tir),此即"雩祭",所用之酒不排除有专用于祆教祭祀的豪摩(Haoma)酒.  相似文献   

2.
“缩酒”一词始见于《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缩酒”又名“缩酌”。《礼记·郊特牲》:“缩酌用茅,明酌也。”关于“缩酒”,旧时有两解。 1.沃酒说。郑兴《周礼·天官·甸师注》:“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渗下去,若神饮之,故谓之缩。”杜预《注》也赞成此说:“束茅而灌之以酒为缩酒。”  相似文献   

3.
1.季石:《<心香泪酒祭吴宓>质疑》,刊于1997年5月29日《文汇报》12版.文章对《心香泪酒祭吴宓》中所记的诸多问题,如:张紫葛与吴宓1940年暑假聚读于重庆,张紫葛与吴宓嗣父仲旗公相识的时间、地点,吴宓修改日记中关于毛彦文、王国维、朱小姐的某些文字以及与张紫葛的交往,吴宓的思想改造总结,吴宓与陈寅格1961年的会晤,邵祖平的学历,等等问题,因均与即将出版的《吴宓日记》相去甚远,故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4.
张紫葛《心香泪酒祭吴宓》问世后,在中国文坛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形成了自1997年延至今年3月长达一年零10个月的争论.因一本书引发这样长期的争论,这在我国当代文化、学术史上是空前的.目前这场争论尚未结束,最近《今日名流》第3期刊发了储一天的文章《<祭吴宓>风波的背后》,再度引起人们对这一争论的关注.笔者拟就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作一全面的回顾与综述.  相似文献   

5.
    
笔墨祭笔墨值得祭吗?最真的文字,给自己看。最伪的文字,给别人看。当属于自己的文字被他人制约,当不属于心的文字被他人发扬,当文字被深深囚禁,它们不值得祭吗?有太多文字被锁住,因为要给别人看。给别人看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功利,有的无奈,有的……文字哀叹,笔者无言。酒你是否有这样一杯酒?  相似文献   

6.
<正>说起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不说酒。酒与传统文化有不解之缘,上至帝王贵胄,下至平民百姓,祭天地鬼神要用酒,祭列祖列宗要用酒,庆丰收胜利要用酒,迎宾客交朋友要用酒,婚丧嫁娶、日常宴乐更离不开酒。一部中国古典诗词,更是浸透了清洌甘甜的美酒,飘散出浓郁沁人的醇香,也弥散着淡淡的哀愁。酒与中国文人的关系更为密切,从某种方面来说酒是古代文人日常生活及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品,从意气风发的青春年少到穷途末路的暮年白头,从礼仪威严的庙堂深宅到简陋破旧的酒肆野舍,从久别重逢的欣喜到  相似文献   

7.
家乡的卯节     
卯节,水语叫“借卯”,是家乡九阡镇以及邻县荔波一些水族村寨过的年节。每年七月卯节的时候,我们这里便举行祭石神、祭稻田、祭祖宗等仪式。我们用好酒好菜来迎接亲朋好友,大家身着节日盛装到卯坡上看未婚青年男女一展歌喉,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上古祼祭沿革可从“祼”的语用演变发现痕迹。综合考察“祼”从殷商到春秋战国的语用情况,可以发现“祼”的主祭者、祭祀对象和主要祭品保持稳定,而附属祭品、时间、用途变化较大。由此可见,上古时代祼祭的核心特点始终是王室荐酒的宗庙祭祀;但其地位、功能发生了变化:祼祭已经丧失独立祭祀的地位,且功能由祓除灾害转向祈求福佑、强化秩序和亲宗敬友。上古祼祭演变是西周对殷商祭祀制度礼制化改造的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陶平生 《中等数学》2013,(10):12-15
画蛇添足的故事说的是: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了他的门客.有人提议说:“这壶酒,若大家都喝则不够,一人独喝便充余;咱们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完壶中酒.”一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  相似文献   

10.
祭祀和宴饮:先秦酒诗的主旋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酒诗的主旋律是祭祀和宴饮,其反映这两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酒是祭祀时的主要祭品,酒的质量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少表明祭的诚敬程度。宴饮内容在先秦酒诗中仅次于祭祀,其目的是向上苍、祖灵祈求福寿,企赐光明前程,也是贵族统治享乐的主要方式之一。酒与维护封建秩序的“礼”相互交融,按照礼制,宴会有等级规格,还制定有“酒礼”。酒是宴饮不可或缺的项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祭海活动由来已久,在我国沿海地区、东亚和东南亚华人华裔社区十分普遍。本文以周戈庄祭海节为例,通过对祭海由来、祭拜神灵、祭海过程介绍,从讲究的祭祀活动,折射出了古老的海洋神灵观的传承与延续,构成了海洋信仰文化的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2.
高峰彝族火把节,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一个文化符号,它以祭祖祭天、祭火送火,驱邪撵鬼为核心,以大刀舞、傩仪祭祀、狂欢歌舞等表现形式烘托节日气氛,是高峰彝族人民对天、地、神、火等原始崇拜的具象行为的世代传承。笔者于2011年7月对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高峰乡大、小花箐村火把节祭火仪式中的大刀舞进行了调查,试图将大刀舞放在民族学视野中,结合相关理论进行阐释分析。  相似文献   

13.
考查了生态对蚂蜴节的决定作用以及蚂[虫另]节、蚂[虫另]崇拜对生态的反映作用及表现作用,在此基础上,对蚂[虫另]节所蕴含的生态精神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作为民族的传统节日,刀杆节是傈僳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传承了傈僳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发扬了傈僳族敢于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但随着傈僳族的不断流动和迁徙,特别是当他们迁徙到保山的腾冲、龙陵一带后,刀杆节从起节日源传说到活动形式,从祭祀的对象到目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5.
祖先崇拜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有着丰富的反映,其中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河南尤具典型性。传统节日中所反映的祖先崇拜特点鲜明,多与农业生产、节气息息相关,且一年到头从不间断,具有周期性。虽是祭祀祖先的节日,民众向来都是把节日的欢庆和对祖先的崇拜联系在一起,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之中。然而由于具体地方的文化背景不同,也存在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语言和心理文化密不可分。为了探究春联作为代表性民俗文化,其语言透露出的汉民族心理文化,笔者以收集到的40条春联为语料,着重分析春联背后蕴含的崇拜心理和与时俱进两个主要的心理文化特征,以期揭示新时期人们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17.
黄诚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11):132-136
麻阳盘瓠祭是当今世界保留得最完整的一种图腾崇拜文化,其历史源远流长,主要包括五月的盘瓠龙舟节和民间供奉的日常祭祀。目前,麻阳盘瓠祭正面临着流失和消亡的危险,因此,应建立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对策,最大程度地利用盘瓠祭文化,使之朝着最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洪武时期,朱元璋崇尚文治,推明儒术,祭孔之风渐兴,相关仪制初步形成。在祭孔时间和规模上,确立了每年二、八月遣官祭孔的规定。在祭孔仪式上,承宋元旧制,在乐章、器物、祭祀程序等方面,亦逐步形成了更为严密、庄重的规定。凡此,洪武祭孔之制已较为系统、完备,成为明代祭孔的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19.
永仁彝族"赛装节"源于稻作祭仪这一主题,以往的研究忽视了彝族女性是"赛装节"的重要主角,从女性人类学的视角,对"赛装节"作出新的思考和探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京汉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带有海洋气息的京族人过春节并不是孤立的文化事象,春节前后一个多月,包括做“年晚福”、扫墓祭祖、吃“散年饭”、到哈亭公祭祈福、拜社神、祭海祈福等习俗,是一个综合性节庆系统.京族哈亭事务委员会所延续五百年的族内“村翁”组织,使京族春节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中原文化特征、鲜明的海洋文化特征和多元包容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