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编采分开绝非编采分割相对于过去的编采合一,新闻传媒现在实行的编采分开,可以使编辑、记者能够集中精力,专事一职,有利于编采双方把各自分担的工作做得更好。同时,所有新闻均由新闻出版部门统一编稿和成版,也有利于统筹把握、规范和坚持报道的质量标准与版面的总体风格,有利于发掘、整合和优化新闻资源与版面资源,提高报纸的总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工作中,特别是各级地方新闻单位,历来重视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编采人员强化新闻真实性意识,坚守新闻真实原则,还通过"三贴近"等多种形式,不断要求编采人员到基层,上一线,实事求是做好新闻编采工作,努力杜绝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3.
彭绍良 《新闻窗》2006,(2):33-33
策划是新闻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在充分尊重新闻客观性的前提下,编采人员为追求最佳新闻效果的创造性的劳动。  相似文献   

4.
笔者是一位矿工报记者,在14年的新闻实践中,发现在本系统编采人员当中存在着一些思想误区,通过归纳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误区一:认为煤炭系统无新闻煤炭系统常被业内编采人员称为没有新闻的角落。比如,《七台河矿工报》记者的主战场是"七煤集团",往细了说就是44个基层单位,其中包括12个煤矿、6个洗煤厂等,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忙碌的编采人员每天都在思索:新闻在哪里?好新闻在哪里?每个记者都希望手里握有多多的新闻线索和素材.都渴望拥有充足的可支配的新闻信息,每个记者都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富”记者。的确,在这个激烈竞争的信息时代,媒体的新闻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就取决于对新闻信息资源的占有和利用程度,而对新闻信息资源的充分占有和有效利用.也正是一个记者扎实功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编采机制的直接目标,即实现最大的新闻效应;间接目标,即实现最优的竞争效应。 北京青年报在新闻编采方面的主要探索是:新闻策划地位的确立与提升;新闻采访的新要求;新闻编辑的新思路;新闻版面的新设计。 为了使编采机制运转有效,北京青年报提出要把握好如下几点:特别注意鼓励编采等人员大胆创新;不断组织规模化制作,让策划成果全面展示,让采访足迹不断延伸,让编辑思路持续拓宽,让版面设计“模式”频出;充分考虑和满足读者的阅读要求;认真把握住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  相似文献   

7.
我们如何规范社会新闻写作,讲究社会新闻写作中的语言运用,便成为编采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社会新闻在媒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信息容量大,内涵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语言的运用最灵活,最丰富多彩,有时最容易出现不规范的现象。社会新闻不同于政治性、政策性、科技性的新闻,因为后者以说教或解释为主,其语言的政令性和规范程度相对来说较高。所以编采人员要研究社会新闻写作中的语言运用,认真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雅与俗的关系“雅”即“典雅”是一种蕴藉华美、文雅脱俗的语言风格。穆青曾主张新闻可以用诗话、…  相似文献   

8.
陶悦 《传媒观察》2006,(1):50-50
电视作为一种形式独特的大众传媒,其新闻既有内容的包容性,又有时间的跨度性,还具有报道形式的多样性。所以,电视新闻策划需要编采人员激情的思维、独特的创新、精心的设计和辛勤的劳动,才能对重大事件的报道把握好分寸,张弛有度。由此,笔认为,为使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活动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同志们好!”4月28日8时50分左右,当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步人重庆三峡都市报社大院时,热烈的掌声在新闻广场响起。刘部长微笑着,与报社领导和编采人员一一握手问好。  相似文献   

10.
于新媒体在不断进步,逐渐成长的今天,对广播新闻编采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断复杂的媒体环境正在持续压榨广播新闻的生存空间,这就要求广播新闻编采人员面对新媒体环境做出创新举措,主动适应并思考自身存在的问题,紧跟融媒体时代的脚步。本文就这一问题做出详细探讨,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时代的飞速发展。读者欣赏、阅读的多元化需求。呼唤与催促着新闻采写观念、方式、方法的创新。但从目前的新闻实践看。有一些新闻编采人员。依然沉浸在以往惯性的采写缩的僵化模式中,缺少感动,鲜少创新。与此同时。相当多的媒体。一批缩采人员。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累了很多适应读者需求的采写编新模式。受到读者热烈欢迎。寻求创新之路也好。总结成功经验也罢。总之,我们所关注的就是,读者口味变了。我们的媒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李红 《新闻前哨》2006,(9):47-47
一、情感美 民生新闻来自生活,内容多是百姓生活的话题。因此,民生新闻标题应当具有情感美,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走进采访对象内心,体现对采访对象的人关怀,是编采人员对采访对象的情怀,并以这种情感与观众进行心灵交流,让观众情感得以升华。二是通过鲜明的观点对市民的生活进行具体服务和引导,体现的是传对受的关心、关怀与关爱。  相似文献   

13.
报纸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报纸的的新闻及其思想的质量上。它取决于新闻编采人员的“内力”,即综合能力。传统“大报”拥有专业素质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职业精神高尚、思想方法科学、认识问题深刻的编采人员,以及他们在读者心目中的权威形象,这是当今报业市场竞争中的最大财富。“大报”参与并赢得竞争的利器在于对新闻事件的价值判断上。开发报纸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报纸编采人员的新闻价值判断能力,必须从提高他们的思想能力开始。  相似文献   

14.
石开 《记者摇篮》2006,(2):33-33
为了努力提高《沈阳晚报》编采人员的业务素质,开展新闻业务研究,促进编采人员的业务交流,增添编辑的学术研究气氛,不断探索《沈阳晚报》的发展思路。沈阳晚报主办的《晚报业务研究(网络版)》前不久与编采人员见面了。《沈阳晚报》至今已走过了近20年的见雨历程。近两年,随着一些年轻编采人员的加盟,《沈阳晚报》编采人员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45岁以下的编采人员已占全部编采人员的80%以上,由于许多年轻的编采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沈阳晚报》的办报质量。《沈阳晚报》领导层认识到,要想使报纸的发展有长足的后劲,就必…  相似文献   

15.
编辑与策划     
陈霞 《青年记者》2006,(6):51-51
“新闻策划”作为一个高频率使用的词汇和操作方法已经广泛受到新闻界同行的关注和青睐。所谓新闻策划是指编采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以便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办出特色,取得最佳社会效益的新闻活动。那么,作为报纸的编辑,他们在策划中起的作用如何呢?  相似文献   

16.
过去,报社的群工通联工作更多体现在向各编采部门分发通讯员稿件、及时签付通讯员稿费、定期对通讯员队伍进行新闻业务培训等编采业务的边缘工作。但是现阶段,报纸作为报业经营者与全体编采人员所生产的产品,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市场考验,面临着越来越残酷的被市场接受或淘汰的出路问题——研究市场、研究读者需求,根据其需求直接调整日常运营策略,成为当下各家报社亟须解决的一个课题。所以,在传统意义上的工作内容之外,新时期群工通联工作必然要担负起系统性了解、研究受众意见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采访中,记者发现新闻是一种能力,但要把新闻变得更重要,则需要更高一个层次的能力。新闻策划则是一个能使报纸新闻、社会影响力得到提升的有效方法之一。新闻策划是新闻资源的一种优化配置,是在充分尊重新闻客观性的前提下,编采人员为追求最佳新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翀  赵代君 《新闻前哨》2008,(10):67-69
在拼抢事件新闻时,信息是否及时完整,把握是否稳妥、高超,细节是否真实感人,版面处理是否得当。是一家媒体是否成熟的体现,也是对一家媒体综合实力的检验,同时,还是对每个传媒人综合能力的考察。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竞争白热化时代每一个新闻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有一种说法广泛流传,“科技报道是内行觉得肤浅而不愿看,外行觉得晦涩难懂而不想看。”因此,科技报道难搞,也就成为许多编辑记者一致的看法。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编采人员对新闻事实的接近性挖掘不够是重要一方面。 一条新闻,读者是否爱看?当编采人员推荐时通常从几个方面作出评  相似文献   

20.
白薇 《新闻采编》2005,(6):36-36
时下,报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传统大报”,还是都市类报纸都在千方百计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人言,中国的报业已进入了“比拼内力的时代”。“内力”,说白了无非是新闻从业者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包括对宏观趋势的准确把握,对具体事件新闻价值的深刻认识,对读者多层次需求的适应,对新闻自身规律及新闻编采技术更高层次上的灵活运用等等。笔者以为,提高综合能力固然重要,但目前当务之急是要解决新闻从业者的新闻激情、职业追求、职业精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