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家伦是名符其实的五四健将,著名的《五四运动宣言》就出自罗家伦之手。五四一辈文人学者,多已用白话文写作,但因为他们早年有文言的底子,所以一般都是文章高手,特别是"宣传性"的文字,后辈很难写过他们。白话文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纪念,提及“五四运动”一词,我们不能不说起当年的北大学生领袖罗家伦。罗家伦是五四运动重要的组织者、宣传者之一。他亲笔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句流传广泛的口号,并在5月26日的《每周评论》上最早解释“五四运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罗家伦,字志希,浙江绍兴人,1917年入北京大学文科.在校期间,与友人成立"新潮社",宣传文学革命,并积极投身五四运动,为五四"三健将"之一.  相似文献   

4.
罗家伦,字志希,笔名毅,浙江绍兴人,1897年出生于江西进贤。民国初年在上海复旦公学肄业,1917年考入北大文科。他与傅斯年等同学追随新文化运动先躯陈独秀、李大钊参加“五四”运动。他激情如火,冲锋陷阵,一马当先,在反对卖国条约“二十一条”的斗争中当选北京学生界代表,参加了“火烧赵家楼”,痛打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的行动,以敢作敢为、富有时代使命感著称。毛泽东在抗战时期曾对罗家伦、傅斯年二位“五四”运动前锋人物作过正面评价。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罗家伦学术思想的形成轨迹,考察论证了罗家伦的大学生培育观。罗家伦的教育理念推动了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的发展,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罗家伦的大学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静洁 《兰台世界》2007,(13):58-60
提到罗家伦,可以用几个字符勾勒他一生中的几个辉煌:"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和命名者,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中央大学十年的首脑,中国首任驻印度大使.这几个头衔中的任何一个,都足够显见他的不一般.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教育学家的罗家伦,曾任清华大学与南开大学校长,在众人眼里他是雷厉风行的革新派,而在女儿眼里他慈祥善良,是一位优秀的父亲。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梅贻琦是人尽皆知的人物,其实,还有一个罗家伦,和梅贻琦并驾齐驱。随着当前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中带来的诸多问题,很多人开始重新认识并发掘罗家伦的价值。罗久芳作为罗家伦的女儿,同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长期在美国大学任职,20世纪70年代开始整理父亲译稿,不久前她推出了回忆录《我的父亲罗家伦》。她以亲身回忆为主线,用真挚的感情,客观地展现了罗家伦不平凡的一生:北  相似文献   

8.
1917年北京大学招生期间,参加阅卷的胡适在招生会议上说:“我看了一篇作文,给了满分,希望学校能录取这位有才华的考生。”主持会议的蔡元培表示同意。可当委员们翻阅这名考生的成绩单时,却发现他的数学是零分,其他各科成绩也不出众。由于蔡、胡两人的执意,学校还是破格录取了这名学生。他就是罗家伦。  相似文献   

9.
罗家伦是民国首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后出任中央大学校长,他坚持学术救国的信念,强调把握时代精神,为民族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19年5月4日上午10点钟,北京大学外文系学生罗家伦刚从城外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回到北京大学新潮社,准备和大家一道去天安门游行,同学狄福鼎推门进来,说:“今天的运动不能没有宣言,北京八校同学推我们北大起稿,你来执笔罢!”罗家伦见时间紧迫,  相似文献   

11.
罗家伦到任之初,由于受到经济及认识上的局限,一度忽视了清华大学的体育教育。经过"体育风波"后,在思想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积极支持体育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大学毕业已有十数年,母校南京大学的校训一直记在心里:诚朴雄伟、励学敦行.这个校训来自民国时期原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的演说《中央大学之使命》(1932).在这个演说中,罗家伦说:“我们要养成新的学风,尤须先从矫正时弊着手.本人诚恳地提出‘诚朴雄伟’四字,来和大家互相勉励.”  相似文献   

13.
正罗家伦,"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新潮》杂志的创办者、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中央大学的10年掌门人和驻印度大使。在罗家伦漫长而又丰富的一生中,他与张维桢的爱情又是另外一种传奇——柏拉图式的"马拉松长跑"。  相似文献   

14.
罗家伦是五四运动的风云人物,其教育思想充满民族主义色彩。对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做深入研究和全面剖析,对于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罗家伦,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也是民国首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后出任中央大学校长。作为大学校长的罗家伦,始终把教育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他曾特别提出"学术独立","开清华学术化的滥觞"。  相似文献   

16.
罗家伦和他同时代的那些令人高山仰止的大家.都诞生于20世纪初那个新旧文化激烈碰撞的特殊年代.他们既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在西方先进思想文化中得以熏陶——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而虽然身处内忧外患的动荡年代,却依然进发出令人炫目的文化光芒。  相似文献   

17.
18.
罗家伦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更是"五四运动"的命名者。他在"五四运动"前后形成的进步思想促使他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在出任清华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校长期间,他锐意改革,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本或一套好书的出版,人们常常称赞编辑有见识有眼力,这丝毫不是过誉。当然,在作品中凝聚着作者的无数心血;而编辑的精心筹划和辛勤劳动,决定着一本书的命运,是人所共知的。在识别人才中,要有伯乐的眼力,而在识别书稿的优劣中,同样应有伯乐的眼力。编辑的战略观,正是编辑知识广博、观察锐敏的根本表现,也是编辑运筹帷幄、决策书稿才能的表现。提到战略观,有人可能提出异议。例如认为“编辑编书稿,讲什么战略观”,“总编辑可管战略,编辑管策略就行了”。把战略和策略分割开来,事实上是行不通的。战  相似文献   

20.
编辑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与印制、发行、宣传等构成出版经济流程的循环系统。所谓编辑主体,则是指通过选题、组稿,对即将投入出版生产的各类书稿进行审读、加工的职业劳动者。编辑的市场营销观,直接制约和影响编辑主体劳动价值的实现,制约和影响出版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的推进。编辑在市场空间中的角色定位市场是编辑主体的职业劳动空间。在产品经济、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年代,编辑主体与市场运行之间的联系几乎被隔断,出版物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听命于“征订包销”这种单一的经营方式。于是乎,有些人荣于出版家,耻于出版商,甚怕在涉足流通即市场之后沾得一身“铜臭”;有些人醉心于“书斋型”、“家庭式”的编辑劳作,唯恐文人的清高会在市场的搅拌下扭曲变形。缘此作进一步分析,这种变态心理中实际上内含了这样一种模糊的思维定式:即出版商是资本主义的,出版家是社会主义的。包括编辑劳动在内的出版经营被人为地刻上了“姓社”、“姓资”的烙印。历史和现实给出的正确结论是:出版商并不仅限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土壤,同样也适宜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土壤;从出版文化积累的层面上审视,出版家未必就是社会主义的“专利”,在资本主义错综复杂的文化环境中,同样也不乏有为积累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