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宁 《声屏世界》2006,(2):39-40
在大众媒体发达的今天,某些东西一旦进入媒体通道,莫名其妙地就红了,其中尤以电视节目为代表。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火了,而它的“火”在某些人看来是匪夷所思的事。甚至连该节目主持人之一蔡康永对这个节目的走红也是一头的雾水。究竟《康熙来了》有什么魔力,引得无数观众竞相观看呢?那么就让我们从它走红的原因分析,一探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或者可以说是“乱相”。节目走红的原因《康熙来了》一开始的定位就很明确,就是要做一台针对年轻人的谈话节目,所以这个节目的调子有点怪。而这招“剑走偏锋”的节目策略是许多台湾综艺节目惯…  相似文献   

2.
扛起摄像机,别以为你无所不能,摄像机决定了你只能有条件地干活。秦始皇统一六国,你能拍吗?不能。孔明挥泪斩马谡,你能拍吗?也不能。从来就没有什么媒介是所向披靡的,电视也有它的局限。这个致命的软肋就是电视需要图像和声音。而人世间的万物存在恰恰是转瞬即逝的,所谓“往不可谏”是也。就电视拍摄而言,云烟过往,来去匆匆,你所能抓住的只有现在、当下、此时此刻。  相似文献   

3.
高源 《声屏世界》2010,(4):47-47
本土化是城市电台生存的基础,是城市电台的灵魂。城市电台的节目要想保持鲜活持久的生命力,必须立足本土文化,用本土文化的观点和视角对内容和题材做进一步的挖掘与弘扬,以一种"土"的审美贯穿在节目中。  相似文献   

4.
祁晨 《声屏世界》2013,(7):49-50
2013年,被称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版权引进年",包括湖南卫视、安徽卫视、江苏卫视以及央视在内的多家卫视都将引进节目提上黄金档。随着电视节目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电视节目的引进也成为竞争手段之一,在我国电视业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然而在这一繁荣景象的背后,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电视综艺节目引进为着眼点,  相似文献   

5.
李康 《传媒观察》2006,(3):46-47
广播综艺节目,顾名思义是综合艺术的“广播版”。它将学、音乐、戏曲、曲艺、电影电视等艺术通过广播载体的再加工传播开去。字和声音是两大要素。它是在听觉化思维影响下进行的思维活动,是“字(学想象力)+声音(播音、音乐、音响等想象力)”的完美结合,浸润了听觉化的最大想象空间,是想象力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6.
“生态位”的思考——媒体求变法则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本要求,变革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冷凇 《声屏世界》2010,(4):45-46
从先秦时代重"礼乐"的社会制度,到今天的视觉多媒体娱乐时代,拥有什么档次的娱乐文化,都是显示一个国家社会文明层次的标准。看似创新不断,实则克隆不停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基本创作模式似乎逐渐定型,  相似文献   

8.
冷凇 《视听纵横》2010,(2):33-34
从先秦时代重“礼乐”的社会制度,到今天的视觉多媒体娱乐时代,拥有什么档次的娱乐文化,都是显示一个国家社会文明层次的标准。看似创新不断,克隆不停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基本创作模式似乎逐渐定型,出现了一个既多元融合又万变不离其宗的恒久套路一“演艺+游戏+访谈”。  相似文献   

9.
陈晔 《视听纵横》2010,(2):42-45
“真人秀”泛指由制作者指定规则,由普通人参与并全程录制播出(几乎不作任何过滤和删改)的电视竞赛游戏节目。它是一种低门槛、零距离、全方位,由参赛选手在摄象机前进行现场竞赛的全民娱乐“秀”节目。国内选秀节目从一支独秀的“超女”到随后兴起的各大“秀”场,已俨然成为一种电视狂欢的奇观。  相似文献   

10.
吴佳妮 《视听》2016,(6):109-111
在Web 2.0到来之后,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迅速发展,与此同时,"草根文化"也在普通大众的生活空间中快速流行起来。在自媒体时代,"草根文化"的发展更趋于多元化。本文基于对微信自媒体及"草根文化"的概念和特点的研判,探究微信视域下的"草根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文化传媒的重要视觉载体,以影像叙事为主的电影和电视剧近年来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精神消费产品。在给人们带来娱乐、提供信息的同时.它们所传播的文化内容也日渐对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靳增武  刘阳 《今传媒》2008,(6):10-11
在人们的印象中,电说台的主播尤其是新闻节目的主播一般都是俊男靓女,他们在播报新闻时往往都是正襟危坐,发音吐字字正腔圆.最近这些年,以凤凰卫视为代表的一些华语电视台出现了"说"新闻的播报方式,国内不少电视台也大打民生新闻牌,播报方式更具亲和力.  相似文献   

13.
朱小妮 《出版广角》2015,(17):17-21
2015年,国家从政策到行动十分重视互联网的发展和治理。年初,李克强提出“互联网+”国家计划;年底,中国政府主持召开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互联网+”政策的推动下,媒体生态呈加速融合状态,但也同时伴有传统媒体急剧下滑等媒体格局的变化。新的技术形态不断参与新闻生产,机器人写作新闻、无人机航拍新闻等,这些新的新闻生产方式都在昭示着未来新闻形态的更多改变。本文分别从国家的媒体政策、媒体格局以及媒体内部的新闻生产的角度,对2015年的媒体生态从宏观到微观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4.
让历史文化“活”起来的关键在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电视媒体要立足于影像化、网络化、信息化的传播生态以及接收新语境,创新传播手段,以共情叙事升华情感力量、以场景营造强化情境张力、以跨屏互动扩大情感共鸣,运用共情传播、电视“活化”的方式,使历史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15.
2014年第三季度,由电视综艺节目《女神的新衣》开创的"女神"模式一炮而红,以"女神"模式为代表的T2O模式应运而生,带来了电视内容制作与营销、电商营销等一系列传统模式的变革和创新。本文对"女神"模式及T2O模式的概念、T2O模式的走红背景及模式价值进行了解释和剖析,就T2O模式的未来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路径构思。  相似文献   

16.
韩永青  李芹燕 《新闻界》2009,(2):140-142
本文以文化学和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认为电视媒体具有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责任,应在媒体创意的语境之下,从栏目设置、文化公关、整合开发产品等方面着手,进行连续传播,最终培养受众接受传统节日文化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6,(6):6-13
反思工业文明对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成为人类的共同选择,因而从生态文明角度思考城市文化传播和城市文化形象建构的问题是一种必然。作为国内第一个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贵阳,虽然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但社会公众对它的认知并不具备典型性的样本意义。本文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报道数量、报道议题两个类目,以及语料库分析中主题词、搭配词、目标词汇等角度对媒体报道展开分析,旨在考察大众媒介建构了一个怎么样的贵阳城市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8.
一场演出,一次走秀,或许都可以看作是文化的彰显。但当媒体屡次报道这类浅层次的文化事件时,“文化”就显得较为单薄,缺乏厚重感。2011年、2012年,《上饶晚报》先后两次成功举办了“百位文化名人论坛”,开创了地方文化报道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9.
赵茹  谭宇菲 《编辑之友》2020,(10):62-66
在中央统一部署下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目前已进入关键阶段。作为构成中国融媒体框架数量众多的"微生态",县级融媒体建设对于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意义重大而深远。在这个基层媒体转型发展的重要关头,从传播平台到服务平台的功能升级,从自上而下的形式转型到自下而上的意识转型的思维进阶,从"传话筒"到"微话语"的逆向定位,都显得尤为关键。在此基础上,"融媒+"模式的不断拓新也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应对大数据、5G、AI时代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自2011年10月25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即民间俗称的"限娱令",至今已有一年时间。从猜测、质疑到不绝于耳的争论与误读,再到各项措施实施后荧屏面貌得到较大改变,《意见》出台并实施一年的效果究竟如何?大刀阔斧的改革是否真正去除了电视荧屏上庸俗、低俗、媚俗的"泛娱乐化"现象?电视节目格局与媒体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电视媒体的文化生态环境真正得到改善了吗?本文作者试图通过对这一年电视实践的梳理分析,观察并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