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应学院学报》2018,(3):26-35
廉洁不仅是官员克己奉公、廉洁不贪的道德义务与品德,而且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精华。晚清时期,丁日昌为官从政25年,他的廉洁思想是近现代客籍名人廉洁文化中的杰出代表,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思想,取其精华,汲取营养,对目前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身处道咸时代的丁日昌力精洋务,他与宋诗派诗人关系密切,该文从丁日昌与宋诗派诗人的交游及其诗歌创作实践两方面探究其诗歌的宗宋倾向。  相似文献   

3.
晚清重臣李鸿章19世纪后半期长期把持朝政,是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关键人物之一。由著名学者顾廷龙、戴逸先生担任主编的新编《李鸿章全集》,是列入国家古籍整理重点项目、国家清史基础工程大型文献整理项目,历时15年,经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发行,这是一项规模宏大、收集完备的大型文献的编辑出版工程。详细披露该书的资料收集、整理编纂的过程,探究其学术价值,对于深入研究重要历史人物李鸿章以及他所身处的中国近代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实事求是的学术影响,也将会对进一步拓展性研究产生积极的‘作照,  相似文献   

4.
赵春晨先生新《晚清洋务巨擘——丁日昌》于2001年1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通读之后。觉得此书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5.
龙印落下去,落下去,在不平等条约那一张张、一叠叠微黄的纸页上,留下永久的印迹,几千年来的古老字体,失去了它的威严与尊贵,空剩下华丽。落下去,落下去——国人都感得到它的分量、它的沉重——一次次让泪流到心里。海浪卷起来,卷起来——在曾经的甲午战场上,在我们留下了耻辱、血染的海面上——吞噬着历史  相似文献   

6.
丁日昌在两淮盐运使任上首先对盐务本身进行改革。针对以往的弊病,在运销环节上,他采取了固定引额和成本的方法,不准盐商多请引,也不准盐商少运盐;在生产环节上,他督令修复生产盐的场垣,划定界限、筹备煮盐用的草薪,减轻盐的生产者灶户和盐商的负担,以恢复和发展盐业生产。其次,他通过拟定在任盐官功过奖惩章程,并定期对官员进行选拔、考核,对管理盐业生产、流通的各级官员的作风进行了整顿。  相似文献   

7.
基于梁启超所著《李鸿章》一书,归纳分析梁启超对李鸿章的看法。梁认为李鸿章是“真将将之才”的兵家,是“为时势所造”的洋务“英雄”,是“应龙入井”的外交家;认为把晚清近四十年来之失政“皆归于李之一人”,将“怨毒集于李之一身”是不公道的。梁与李“政治上为公敌”,然能以公平之心为史,所述凿凿,所论淳淳,为今天评价李鸿章提供了一个值得认真审视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面对强敌,为了维护封建的清王朝,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提出一些有关中国近代化的思想,即发展近代军事工业、近代矿业,重视近代教育事业.他的思想虽然没有使当时的清王朝摆脱因境,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却体现了他本人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侵略朝鲜、要求清政府割地赔款,是日本政府的既定国策;李鸿章奉派赴日,是清政府两次求和失败后由日本政府点名决定的;李鸿章还未出国,清政府就已被迫答应向日本政府割地赔款;李鸿章在马关谈判中的策略是正确的,谈判中的表现基本方面也是应当肯定的。因此,李鸿章在马关谈判中的所作所为不但不应当受到谴责,相反应当受到适当的肯定,这以翔实的史料为据。  相似文献   

10.
俊松 《学习之友》2010,(10):49-49
南京博物馆收藏有一顶李鸿章的官轿,宽约1.5g,高约3米,轿内面积2.25平方米,轿项有4务红漆雕龙,用红绸做成的轿帘上,绣着一条威风凛凛的金色长龙。据说,这顶轿子运回南博进入库房时,8个武譬战士都没有抬动,因为其中有个人一下子就将皮带弄断了。由此判断,  相似文献   

11.
《嘉应学院学报》2022,(1):14-18
丁日昌是近代广东著名的藏书家。学术界对于丁氏藏书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古籍收藏方面的成就,较少关注其在西书的收藏与引进方面的功绩。丁日昌收藏了明清之际传教士的西学著作和19世纪中期出版的西学书籍。在引进西书方面,丁日昌编译了《炮录》《枪炮操法图说》《地球图说》《法人游探记》《西法炮台图说》,推动了《火器略说》的翻译。丁日昌收藏和引进西学文献的特点有:所藏明清之际的西学文献不乏善本;引进图书以西方枪炮著作为主;注重引入内容的科学性;所编译的西学著作大多未出版。丁日昌作为一名洋务大臣,他在西学方面的造诣引起了地方士人对西学的关注,开地方文化新风。  相似文献   

12.
《李鸿章思想体系研究》这部力作,经王承仁、刘铁君二位教授联手,进行了十余年的潜心研究、写作,被列入武汉大学学术丛书,于1998年1月出版问世。这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又一可喜成果。 中国近代曾出现过一些对历史发展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人物,李鸿章便是其中之一。但对这样一位在国内外有较高  相似文献   

13.
李鸿章捐资重建了包公祠并亲自撰写的碑文,虽寥寥数语但却折射出李鸿章的处境和心态。此碑文不失为了解研究李鸿章思想和生平的难得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李鸿章与梁启超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在近代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正如梁启超在《李鸿章》序中所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  相似文献   

15.
丁日昌作为晚清的封建士大夫,既有恪守传统,维护封建统治的保守一面,又有积极向西方学习,倡办洋务运动的改革一面。这种矛盾正是中国早期洋务运动者所具有的显著特征,更是当时中国转型时代的产物和反映。  相似文献   

16.
以“无本回译”为视角,对《李鸿章回忆录》的底本及两回译本(2011年赵文伟本和2013年崔姗姗本)中的李鸿章英语语境形象、本土形象以及回译本形象建构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曼尼克思书写的李鸿章形象较为全面,含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方面,与李鸿章的本土形象(主要侧重政治生活)相比,多了生活化中的李鸿章形象,并且在描述李鸿章形象的过程中渗透了作者作为美国人的价值观;两回译本中的回译形象,整体上较为还原李鸿章的英语语境形象,但涉及晚清中国国家主权及历史史实方面的本土李鸿章形象时,崔译本选择复刻式回译,而赵译本采用的建构式回译充分考虑了我国的政治历史背景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李鸿章是晚清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历来对其褒贬不一。有称其为"晚清重臣"、"出色外交家"者,也有称其为"卖国贼"者,而其"卖国贼"称号的获得与他签订《马关条约》有莫大关系。本文试图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中心,从历史微观处着眼,探寻一个真实的李鸿章,给其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由于长期处理涉外事务,使李鸿章有机会接触到基督教。他对待基督教的态度并非一味排斥,不同时期,态度不相一致。前期基本否定,后来态度转向温和,持接纳态度。对基督教的不同派别,李鸿章也因派而异。比较而言,李鸿章对基督教新教的宽容远多于对天主教的怀疑。这一局面的形成,主要与天主教和新教在布道方式及手法上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9.
创办于1950年4月,是教育部直属学校,北京市首批高中示范校。办学理念是“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经过50多年,尤其是近10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一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学校。  相似文献   

20.
清末重臣李鸿章与教育改革家吴汝纶亦师亦友30年,风雨沧桑,患难扶持。二人知遇知交,似水如酒。《李文忠公全书》的编篡,又经历了怎样的缘由、风波?通过历史回顾将给你一个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