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佳丰 《职业圈》2008,(36):53-53
《刑法》虽然规定了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但关于国家机关能否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学界目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文章从单位犯罪定义以及单位犯罪主体这两个基础方面出发,来解释到底机关能否成为犯罪主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杨平  赵光侣  赵丽仙 《职业圈》2007,(24):83-84
1997年刑法典重新修订后,在总则第二章的第四节用三十、三十一两个条文规定了单位犯罪,以及单位犯罪的处罚方式.特别是第三十条在界定单位犯罪的主体的时候,将机关也列为了单位犯罪的主体,这在刑法学界引起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文章将从这一条文立法的背景、刑法学理论以及司法实践操作上来论证这一观点,并提出立法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我国1987年确定单位犯罪以来,我国关于单位犯罪的研究就集中在刑法理论的研究和刑事立法方面,而对于单位犯罪诉讼程序问题的研究则出现了冷场的局面.这就造成了我国在单位犯罪问题上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失衡.从而导致了在司法实践中对单位犯罪的追诉无章可循、无序运作.文章对单位犯罪的诉讼管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章围绕单位犯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分析阐述了单位犯罪的主观特征.对单位犯罪主观特征的深入研究与探讨,有助于正确地认定单位犯罪.  相似文献   

5.
李凌环 《职业圈》2008,(26):144-145
文章围绕单位犯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分析阐述了单位犯罪的主观特征。对单位犯罪主观特征的深入研究与探讨,有助于正确地认定单位犯罪。  相似文献   

6.
犯罪隐语,是指犯罪分子以隐蔽为目的,在犯罪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过程中所使用的特殊的具有隐讳性的语言。熟知犯罪团伙之间特有的隐语对发现犯罪线索常常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当学习犯罪隐语常识就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特别是高级刑事警察的基本素质之一。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法律预防角度浅议了预防计算机相关犯罪的对策,以期维护虚拟的公共秩序,使罪犯受到应有的惩罚目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中至今尚没有关于共同犯罪中止的规定,尤其在有效性的认定标准上,理论界观点不一致,致使鼓励中止,预防犯罪的刑事政策作用难以发挥.而我国关于共同犯罪中止成立标准的通说也存在诸多缺陷,认定条件过于苛严,缺乏科学性.文章建议完善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的成立标准,在坚持共同犯罪原理的前提下,采取从宽的原则,鼓励共犯人及时迷途知返,退出犯罪,减轻共同犯罪对社会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职业学校学生犯罪分析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长江 《职业圈》2007,(21):94-9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职业学校的学生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社会文化市场的不良发展,或潜移默化或直接刺激学生违法犯罪.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法制教育、性教育、心理教育滞后,是导致学生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环境、父母的言谈举止都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就大学生犯罪的新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广泛的调查论证了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学校、家庭和社会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1.
董思颖 《文化学刊》2015,(2):191-192
把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进行厘清,并把先行行为认定的范围、内容等作一个清晰的界定,并对道德义务能否作为不作为犯罪义务的来源进行讨论,对我国不作为犯罪理论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性贿赂行为伴随着贪污贿赂犯罪急剧增多而频繁出现在人们视野.近来呼吁将这种行为上升为犯罪来对待的呼声很高.文章认为将性贿赂入罪必须在理论上和实务上引起重视,并从犯罪特征、贿赂侦查、道德人权等方面阐述了性贿赂入罪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劳改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重新犯罪问题,从其犯罪的特点、犯罪类型、作案方式、家庭情况、犯罪类别.以及改造角度和所处的环境阐述了"两劳"人员重新犯罪问题.这对于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稳定社会治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打击毒品犯罪的斗争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在部分地区一度猖獗的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的犯罪活动,受到了严厉的打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家琛日前就依法打击毒品犯罪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相似文献   

15.
邵滢铭 《职业圈》2014,(30):76-76
近两年查处腐败案件中,国企领域成为高发区、易发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的损失。应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分析国有企业腐败产生的内外因,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犯罪构成体系理论中,刑事义务冲突作为阻却犯罪的正当化事由,目前我国刑法还没有明确规定.随着人类权利观念的不断推陈出新和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复杂化,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刑事义务冲突现象,因其本身已经成为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一部分而被人们普遍接受,明确其在我国刑法体系中的应有之地位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进程中,社会冲突的增加导致犯罪事件不断增多,贪污犯罪危害尤其严重.贪污罪主体,应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及准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且不同身份主体共同犯罪定罪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8.
郑仁杰 《职业圈》2008,(20):109-110
性贿赂行为伴随着贪污贿赂犯罪急剧增多而频繁出现在人们视野。近来呼吁将这种行为上升为犯罪来对待的呼声很高。文章认为将性贿赂入罪必须在理论上和实务上引起重视,并从犯罪特征、贿赂侦查、道德人权等方面阐述了性贿赂入罪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民间智库与党政军智库、社科院智库、高校智库相比,具有体制相对灵活、立场相对独立的优势。民间智库中的很大部分来自于体制内的人员“下海”创办,既来自于民间社会,那么其对内能否成为发出民间声音的主体?对外又能否成为中国特色话语对外传播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洗钱罪是较为严重的金融犯罪,在立法初期,曾是刑法学界研究的宠儿,理论成果层出不穷。近些年,随着刑法学新领域不断开辟,洗钱罪逐渐淡出学者的视线。然而,研究的多寡并不代表实际发生的犯罪的多少。事实情况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洗钱罪也在以各种方式活跃于国内外。本文将结合我国现行洗钱罪的刑事立法,着眼于洗钱罪的行为特征,就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相关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