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爱国与小事     
爱国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情感,却并不都表现为辉煌而壮烈的行动。有时一些小事更能体现这种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2.
党岱  杨丽 《文教资料》2007,(25):87-89
崇高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优美、壮美有相通之处,但比优美更壮丽,比壮美更伟岸,并且在审美表达中更深刻,更富于理想性。崇高也是音乐美的一个重要范畴,真正具有崇高美的音乐,正是那些对人的生存和命运有着深切思考和关注,并且在这种思考和体悟中体现出的人的不屈不挠的奋斗、与命运的抗争等的生命之本真。  相似文献   

3.
自由对人们说来,是一个崇高的政治理想,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和生存状态。作为政治理想的自由主要指人的自主、自立、摆脱强制;作为人生境界的自由则是一种心灵的自由,一种精神世界的自足与超脱:而作为生存状态的自由,是指人类在获得基本生存保障前提下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作为政治理想的自由值得献身,作为人生境界的自由令人神往,今天的人们更在意作为现实生存状态的自由的追求和实现。人的自由是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实质上也是一种不自由,因为人无法逃避选择的宿命,而选择的结果并不一定就是自由。  相似文献   

4.
人最想了解却最难了解的是人本身。现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目的论、决定论和因果关系,人对于自然的渺小、无能、短暂、不确定性,使人陷入了无所依托的孤独境况,人类的心理从崇高跌入荒谬,人生价值不再显得轰轰烈烈而处处显得没有意义。人们在等待,在追求,却什么也得不到,无能为力。这是现代人最大的困惑。陈染作为九十年代一位独特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以女性独有的视角审视和诉说自身与世界,关注人类的生存意义、生存状态,深入地表现现代人精神和情感的困境。本文试图以陈染小说为个案,分析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困惑。  相似文献   

5.
体育美的崇高表现在体育运动、体育精神和体育观众三个方面。体育美的崇高是社会美崇高的表现之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体育美的崇高是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人在社会上的主体地位的确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体现。这种阳刚之美对激励国民精神,催人奋发向上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喜欢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是喜欢他作品中透露的神秘感和深厚的欧洲文化底蕴。中古欧洲的传统性在埃舍尔的作品中展露无遗,但从不舍弃的现代性也在他的作品中得以显现。品埃舍尔的作品,人们总能从凝重中触摸细腻,从气魄中引发沉思。埃舍尔完成于1933年的那幅《黑暗中发光的海》是我极为偏爱的一幅蚀刻版画。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人类创造了文化,反过来,文化又影响和制约着人类自身心理的发展,文化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体现着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文化分为器物层、制度层和观念器。观念更新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对发扬民族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固然需要崇高的精神劳动的创造,但这种创造也需融入中国人自身心理的成熟发展等更广泛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中国人自身的心理调适与心理现代化的发展,促进整个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中西文化关于崇高的不同理念,认为西方崇高美学的突出特点是"冲突"性,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立。自然事物是西方崇高美学的主要关注对象。中国文化中不乏这种崇高,但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更注重人的崇高,而且更强调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把中西两种崇高进行对比,可以得出结论:崇高美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敬意",自然的崇高美产生的条件是"力量";人的崇高美产生的条件有两个:"力量"和"善"。  相似文献   

9.
崇高新论     
在考察、评价西方著名美学家关于崇高的理论后,从人与世界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崇高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崇高概念的四个发展阶段是由内在精神对物质形态的依赖过渡到摆脱外在物质形态的历程,崇高既不是纯客观,也不是纯主观的东西,而是存在审美主客体关系中的,由主客体共同构成的,对人的生存具有重大意义的对象提炼后与人的意识组合而成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10.
休闲的时刻     
品茶原是老年人的“专利”,而我却也有这种爱好。品茶,是一种乐趣,一种崇高的精神享受,一种休闲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华兹华斯是一个灵视诗人。华氏的灵视力首先表现在其作品中强烈的生命意识:诗人坚信世间万物皆有神性,死亡是生命的延续;同时,华兹华斯的灵视力使他把自然当作传达情感的强有力的工具,在诗人的眼中,自然是人类接近上帝的媒介,是人类灵魂的导师,最能激发想像力的工具,是人类精神的伊甸园;华兹华斯还是是一个热衷于描写人类精神世界的大师,他喜欢选择贫苦的农夫、儿童、心智不全者以及老人作为他文学创作的对象,通过对他们精神世界的探索,诗人成功的展示了那沉静而永在的人性的悲曲中所渗透的人性的崇高。  相似文献   

12.
康德的崇高理论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给人崇高感的客体,能得到崇高惑的主体,客体与主体的关系,形成崇高感的过程,得到崇高感后的效果等五个方面可以见出康德的崇高理论。在此基础上,把康德的崇高理论放在历史的序列中,从上述五个方面可见出康德崇高理论的不足,及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尽管康德的理论有缺陷,但仍具有非常高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论崇高     
文章评价了西方著名美学家关于崇高的理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崇高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得出关于崇高概念的本质性含义。同时,总结出崇高概念的四个发展阶段,由内在精神过渡到摆脱外在物质形态的历程。并且总结了关于崇高概念对于美学研究及其他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柏克与康德是西方崇高理论的代表人物 ,二者都认为崇高对象带有可怖性和与人敌对性 ,崇高是由痛感转化而来的快感。但二人理论亦有不同之处 ,柏克重感性而忽视理性 ,将崇高的根源归结为主体的生理结构 :康德努力使感性与理性统一起来 ,但实际偏重理性 ,认为崇高的根源在于人的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15.
实现社会和谐,是任何一个政府、政党不断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国际国内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而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与我们党的宗旨和目标是一致的,也与社会发展历史潮流是一致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方美学一般把审美意识分为优美和崇高两类。古罗马时代的希腊文艺理论家朗吉努斯在其名著《论崇高》中详细论述了崇高之不同于优美的基本特征。运用《论崇高》中所阐述的关于崇高美的基本观点对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作细致分析,从而说明这部作品如何体现了一种崇高之美。  相似文献   

17.
作为现代精神传统的“竞争”体现在美学上就是崇高。被公认为形式主义美学家的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的思想中实质上也包含了部分崇高的内容。即,在艺术内容上,主张文艺为人生,也就是真善美的统一;在艺术风格上,则也赞同热烈。可见中国近现代对崇高的欣赏已成为某种趋势。现代精神传统已成为某种弥漫性的存在。形式主义与崇高混合为一的实质是现代性的吊诡。  相似文献   

18.
作家性格单线、直线决定创作表征的认识,与"性格决定命运"之庸俗的中国"大众日常意识"共谋。中国社会语境往往铸就了国人机械、被动顺应社会的性格。粗俗的唯物主义哲学、中国文化结构特有的"身体化"特性,进一步强化了我们从生理、遗传之浅见来理解性格。事实上,中国人性格极具"面具化"特征。它们是生活环境超常挤压的创伤之果。根本还在于,作家可以虚拟创作性格,其思想、价值观念往往影响了艺术取向。另外,现代人格学说较之传统性格论有更合理的知识谱系。  相似文献   

19.
李白诗歌的壮美风格与西方艺术的崇高有许多的一致之处:都让人产生强烈的震撼,都具有“力学的崇高”和“数学的崇高”,但李诗的壮美更具积极性和广阔的社会性,即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编问卷对全国各地区18岁及以上的不同群体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1)总体上,当前我国人们心理健康处于较高的内、外部和谐状态;(2)在人与内、外部世界和谐以及心理健康水平上,体力型比脑力型和兼有型低,兼有型又比脑力型低;(3)在人与内部世界和谐上,成年初期比成年中期低;在人与外部世界和谐上,成年初期比成年中期和晚期低;(4)在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维度以及心理健康总分上,城市被试比农村、乡镇被试高,乡镇被试比农村高;在人与信仰维度上,城市被试得分比农村、城镇被试高,农村与城镇被试间无显著差异;(5)大学及以上教育程度的被试较中学及以下教育程度的被试在各个因子上得分都高,心理健康水平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