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尽管就道德的境界或水平来说,公正远远低于仁慈,但是就道德的社会效用来说,公正远远重要于仁慈,它是社会存在的基础,是个体道德发展的生长点。然而,我们现行的学校道德教育尚未重视公正在学校道德教育和学生道德发展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以至在结构的科学性和功能的实效性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教育价值分裂是学校道德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从市场经济中道德 教育价值的内在依据是理论道德教育为工作性道德教育做学理上指导的途径之一,即以利益为出发点,以公正为利己与利他的平衡点,围绕公正,追求仁慈为道德教育价值的终极走向。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尽管人们对学生道德发展和学校道德教育的状况有过多种研究,但是如何客观认识和评价学生道德发展和学校道德教育的状况,一直存有争议,因为不同的研究角度会使研究结果具有极大的差异。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呢?从道德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道德主要分为两大类,一为公正,另一为仁慈(具体又分为关爱和宽恕两个方面),且道德心理学研究始终围绕公正、关爱和宽恕三个主题而展开。在  相似文献   

4.
宽恕:品德心理研究的新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0年代中期以前,品德心理研究的主题主要是公正(justice)问题,品德发展的研究领域为科尔伯格的公正发展模式所主宰。不过,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在当时也遭到了许多批评。一些研究者指出,他忽视了道德情感在道德推理中的作用,没有阐述清楚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的关系,也没有把道德中的知情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上述批评,到了70年代中后期,科尔伯格的学生吉利根提出了道德发展中的关爱(care)伦理取向。吉利根认为,“公正”并不是人们唯一的道德取向,关爱也应是品德心理探讨的主题。几乎在吉利根研究的同时,也有学者从伦理哲学的角度指出,完整的德性除了公正还必须包含仁慈(mercy)成分。公正所蕴含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平等和公道,而仁慈就其道德意义来说,其内在准则是挚爱。仁慈主要包  相似文献   

5.
公正观是现代公民价值观的核心构成。对于中国学校德育而言,公正观的培养不仅意味着德育目标和内容的更新,同时也突出了道德思维提升的重要性。在分析公正原则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论述课堂教学中如何围绕公正议题进行说理,并就学校道德教育和教师教育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季建平 《文教资料》2008,(1):105-106
新形势下的道德教育应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学校道德教育要设置分层次的道德教育目标.道德的核心是公平,道德教育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公正、平等的道德原则.在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基本道德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7.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一是应注重社会常识、习俗与道德领域的划分;二是要确立以公正和关爱为主题的双重道德教育目标;三是采用道德两难讨论法与公正团体法的道德教育方法;四是重视情境教育以及学校隐形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8.
刘成波 《培训与研究》2009,26(10):65-66,77
柯尔伯格主张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包括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教育目的论、道德教育原则论、道德教育方式论。他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从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出发,主要提出了两种德育方法,即"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该理论对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仁慈[1] 是一个与公正联系密切的概念。一方面 ,公正的基础之一应当是仁慈 ,因为去掉我们对他人的爱与尊重 ,我们就不可能作到真正意义上的公正 ;另一方面 ,公正的结果往往会造成一种价值的遗憾 ,这一遗憾也需要有一个补充的机制存在。所以正如美国伦理学家威廉·弗兰克纳 (W .K .Frankena)所说过的 :“正义只是道德的一部分 ,而不是它的全部。那么仁慈可能属于道德的另一部分 ,我认为这才是公正的说法”。“即使人们认为仁慈不是道德的要求 ,而是某种非本质的、道德上的善的东西 ,人们仍然把仁慈看作是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柯尔伯格主张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包括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教育目的论、道德教育原则论、道德教育方式论。他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从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出发,主要提出了两种德育方法,即"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该理论对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围绕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发展的争论和研究,一直绵延不绝。大量文献批判性地揭示,科氏理论存在男性中心潜意识、认知独断和线性逻辑等缺陷。男性中心忽视了女性,进而在道德发展上用"公正"标准排除了"关怀"原则;认知独断将复杂道德发展的实质化约为认知发展,进而用认知发展取代了道德发展的全摄性;线性逻辑将丰富的道德发展过程假设为循序而进的"三水平六阶段",以至失适于多元文化。新近的研究因应这些批判的挑战,不仅向外开出了"关怀教育理论与实践"新路向,而且向内扩展了道德发展与社会习俗、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道德图式与社会文化之间关系的新视野,从习俗、情感与文化三个维度修正和创新道德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道德教育史上,苏格拉底最先将公正引入道德教育领域,于是公正问题逐渐成为道德教育的核心话题,而柯尔伯格则将公正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提升至无以复加的地步。公正是道德教育的总纲和最终目标,并贯穿于道德发展过程的始终;在道德教育理念上,公正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是柯尔伯格的一大创新;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新苏格拉底法和新柏拉图法是柯尔伯格公正观念在实践中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作为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仁义”为道德情感的核心,以“礼”为道德规范,以“智”为培养道德判断力的手段,以坚韧的意志为道德修养的保证,具有完整的体系,影响深远。吸收传统道德教育的优秀成分,是现代道德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方式。新加坡和韩国对传统道德教育继承与发展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4.
自由主义德育信奉多元价值观,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与自由发展。但自由主义德育有严重的理论缺陷,将自由作为人类先验的终极价值,忽视了民主、正义、平等等其他价值观的相应地位。自由主义德育重视德育过程和德育方法,不注重德育的文化内容。自由主义德育对于学校教育、社会道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基本价值观明确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自由主义德育方法可能是德育教育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反思我国目前高校道德教育的现状,发现它在一定意义上已远离现实生活,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及人的发展需要。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才是建构德育大厦的基石。道德教育只有与生活完全融为一体,才具有无限生命力。因此,德育只有回归现实生活世界才能切实地提高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法官伦理制度化与司法公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法公正是司法活动之应然价值目标。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司法公正目标的实现,主要基于两点:法官的优良道德品质和制度伦理。本认为,在当代社会,司法公正之实现,不能仅寄希望于法官之优良品质之上,而必须以司法公正之价值要求为核心,结合司法活动的特点,确立明确的法官伦理的制度化规则,但制度伦理的最终贯彻落实又有赖于具体的法官个体,因此,在强化制度建设之时,决不能忽视道德教育和品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道德虚无主义是一种深刻的道德哲学,同时也是对各种道德学说的最大挑战,它力图粉碎各色的道德伪装,呈现生活中真实的一面。从这一点而论,道德虚无主义起着道德领域的解毒剂的功能。但除了其积极方面,它对道德的破坏作用更不可忽视。听任道德虚无主义的流行将使社会共同体面临解体或分裂的危险。为克服这一理论的巨大冲击力,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精心设计了多种对策。直到今天,这仍然可以视为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最好的回应之一。  相似文献   

18.
“道德”是道德教育有效性的依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陆有铨 《中国德育》2008,(10):23-27
教育者对于“道德”特征的认识和把握,潜在地决定了学校道德教育特殊的性质以及活动的效果。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在于满足人的生存、生活需要,因此,不能离开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来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是指“不是不道德”,它区别于无休止的“更道德”,这是判断学校道德教育是否有效的标准。道德出于人的自觉、自愿,作为外部环境刺激的奖励并不能培养道德,道德教育要慎用奖励。  相似文献   

19.
仁慈抑或正义——谈现代社会保障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具有伦理性的社会安全制度,需要道德的辩护与支持。仁慈因其非约束性、等级次第性并带有施舍色彩的天然弱点,失去了担当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道德基础的依据,而正义则以其应得和法度的语义获得了构成社会保障道德根基的资格。然而,正义的社会保障制度。仍需仁慈为其运行提供价值引导和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