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谓大学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和中国加入WTO,中国大学面临的国内国际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大学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紧要问题。当前高教界对大学核心竞争力有一些探讨,但是未能将大学核心竞争力与大学竞争力、大学资源、大学核心能力之间的关系做明确阐述。本文试图对大学核心竞争力与这些方面的关系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史的研究如何体现"大学精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它不仅是从"长时段"探讨中国近现代大学发展规律性的课题,而且也是认识当代中国教育变革尤其是大学变革、发展的重大课题。如何通过对近代化进程中的大学变迁的历史过程及其历史特征的揭示,来探明制约中国大学精神形成的社会因素和概括出大学走向"一流"所应坚持的大学之道,这是大学校史研究的最原始意义。大学精神何谓?透过大学校史,我们发现近代中国大学精神至今还未过时,在争创世界一流,争创名牌大学的今天,重温近代中国大学精神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是一个非常重视通识教育的国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文章以渥太华大学为重点个案,介绍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并比较分析它与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异同,以期为中国大学通识课程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是中国大学发展相对稳定的一个时期,这为中国大学的迅速崛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民国大学的发展,并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诸多因素发生化学效应所促成。在学习大学模式这一方面,曾有过学德与学美之争,最后中国大学舍德国模式而取美国模式。在当今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学习民国大学的成功经验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5.
论文梳理了国际、国内关于大学模式研究的成果,明确了大学模式的基本涵义,重点分析了关于何为中国大学模式、如何构建中国大学模式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大学模式研究亟需加强对现实中国大学制度的批判性研究,明晰中国大学模式的文化要素,探索传统体制下中国大学改革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学校庆因为其重形式轻内涵、重场面轻学术、重官员轻师生而广为社会诟病。国外大学的校庆的确有很多做法值得中国大学学习。但国外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与中国大学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国大学应当凸显自身独特的历史使命和价值理念,建构具有中国特点的校庆文化。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之际,我们采访了该课题组组长武书连先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一个较为宽泛的角度出发 ,简要考察了世界及中国大学理念的发展历程 ,并对目前高教理论界对大学理念的探讨作了归纳与总结。最后 ,作者提出研究大学理念应该把握全球的视野、发展的视野、多元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大学办学理念的历史嬗变及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大学发展远景与方向指导原则的办学理念,是构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全面考察大学办学理念历史嬗变、共同特征、当代发展,可以确定当代中国大学办学理念五个方面的主要向度:特色理念、国际理念、多元理念、服务理念和人本理念。这五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当代中国大学办学过程中的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大学历史传统与中国大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精神植根于大学历史传统,但是,对本土教育传统的妄自菲薄、对舶来品的本能性的排异,导致了中国大学精神的无根化;而民族危机、文化危机与国家意志、市场压力等种种因素进一步导致中国大学与历史传统的断裂.应当从坚持理想性与现实性辩证统一,巩固大学的功能定位;坚持独立性与生态性的辩证统一,坚守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坚持世界性与本土性的辩证统一,认真梳理中外大学历史传统;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汲取时代精神等四个方面入手塑造中国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对大学评价的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大学评价、排名已经引起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引起很大社会反响的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推出的中国大学评价及社会各界对其或赞同或指责的评议发表自己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2.
大学的学术性与中国大学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国家学术水准与大国地位很不相称,而这又与大学密切相关。本文由此出发,提出了大学改造的命题。文章首先论述了大学的学术性以及大学学术与学术创新的重要性;进而追溯了中国大学的先天缺陷与学术发展中的坎坷历程,分析了中国大学早期发育不良的学术品性与至今仍然堪忧的学术水平和学术风气;最后以中国大学实际为依据,以西方大学学术精神作参照,探讨了改变中国大学学术处境、提高国家学术水准的思路。这一思路概括起来就是觉醒与改造,即解放思想,突破成见,从国家和重点大学做起,促进大学的学术战略觉醒和全面的学术化改造,包括大学理念的转变、办学模式的创新和学术制度的完善,并为此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后期国外语言教育学者提出了教育改革应关注教师的目的、个性和工作文化环境,着力于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条件等观点,对于认识和反思当前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与实践提供了借鉴依据。通过分析,本文提出中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应对教师的目的感、个性及工作文化环境等予以充分重视,着力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大学的发展与名校长的办学理念紧密相关,民国时期中国大学精神达到了一个高峰,他们的教育理念对于大学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巨大的作用,他们的教育理念,值得当代高等学校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日本爱知大学校长佐藤元彦: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大学的交流与合作爱知大学是最早与中国大学签署合作协议的日本大学,自1980年与南开大学及北京语言大学签订协议以来,至今已与中国大学签署了28个协议。爱知大学与中国大学签订的协议数目约占爱知大学总协议数目的 50%。1997年4月,爱知大学成立了"现代中国学部",就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进行教学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学学科建设的主要症结是其封闭性,它严重阻碍了大学学科及其学术的发展。开放性应是大学学科建设的应然追求和生命所在。中国大学学科建设只有追求面向社会、面向学科、面向大学内在组织以及面向大学生命价值的适度开放,才能获得更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既是物质存在又是精神存在,大学的精神性存在是大学存在的灵魂,是大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当代中国大学存在过度技术秩序、制度安排等危机异化现象,这妨碍自由、质疑、批判等大学精神功能的发挥和价值彰显。构建大学的新精神性就是要弘扬大学精神本质,倡导大学回归价值本源,并不断坚守大学精神的实践性与创造性、公共性与批判性,促使中国大学自觉、自省、自信并勇于承担引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选择,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到底是学德还是学美,成了中国大学的一个两难选择。德国大学制度代表着现代大学制度的形成,而美国大学制度则是发展并完善了现代大学制度。中国大学制度的选择要结合自己的国情,正视本国的教育状况,从而选择出一种适合本国大学存在与发展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通过对近代中国大学校训的考察,揭示其所蕴涵的教育理念和共同特征;同时通过对中南民族大学校训的研究,阐释其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从而为现代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历史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大学制度:大学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制度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这是中世纪大学模式确立以来各国大学发展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了的。然而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史上 ,中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并未完全确立。本文针对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对中国大学提出的挑战 ,就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