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忌的发问《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朝服衣冠,窥镜”时问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有的读者认为这是在与城北徐公比美,邹忌并不知道究竟谁更美。这样理解并不符合作者本意。实际上这个疑问是无疑而问。“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这一句话本身包含如下信息:一、城北徐公之美是公认的事实;二、邹忌把徐公当作“美丽者”的标准;三、接近徐公之美是邹忌的目标。也就是说,邹忌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比不上徐公的,他的问话只是顺嘴说说而已,这种类似比较的发问,只不过是一种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是一种以接近徐公之美为满足的炫耀。关于自己比不上徐…  相似文献   

2.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的确很美,不仅美在结构,美在形象,更美在故事。故事之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邹忌的讽谏之美。古代臣子,进谏帝王,是很冒险的事。邹忌的进谏从客观上说,也有“犯上”的可能,甚至落下斩首之罪。然而,故事却隐去这些内容,让邹忌的规劝讲得娓娓动听,充满喜剧色彩。故事开始叙写了邹忌的“三问”和妻、妾、客的“三答”,情节虽然简单,但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并初步表现了邹忌自知自明的性格。紧接着写邹忌夜深人静,独自的“三思”,悟出妻、妾、客答话的三个原因:“私”“畏”“求”,进一步表现了邹忌不盲自大勇于反…  相似文献   

3.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战国策》的名篇。标题可作如下题解:邹忌,美人也;讽,美言也;齐王纳谏,美政也。全文以邹忌问美开篇,继以入朝美言进谏,最后使齐国战胜于朝庭美政收尾。一个"美"字贯穿全文,一气呵成。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与研究》八二年第九期所载《“吾妻之美我者”中的“美”》一文,联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原意,析证“妾之美我者”和“客之美我者”中的“美我”不是表示“从主观上、心里头认为邹忌长得比徐公美”,而是表示只不过“因为某种原因而口是心非罢了”。这一说法剀切中  相似文献   

5.
《邹忌讽齐王纳谏》和《齐桓晋文之事》两文设喻巧妙,结构严谨,语言优美。一、取譬精巧《邹》文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日常生活小事,用邹忌的切身感受设喻,讽喻齐威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使齐国强盛起来。取譬精巧,贴切自然。  相似文献   

6.
“妻之美我者”之“美”意动说辨正狄小雨《邹忌讽齐王纳谏》(以下简称《邹》)一文,节选自《战国策·齐策》,该文以其语言精炼,叙事生动,且极富说理性的特点,长期以来,一直为诸多教材所选用。就笔者所知,对于其中“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一句中的“美我”,各种教...  相似文献   

7.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战国策》中的名篇,虽然只有短短三百来字,却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古文观止》评得好:“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这篇课文情节完整,人物生动,说理透辟,善用比喻,辞约意丰。特别是三层排比的手法贯穿始终,从而使其结构层次显得极为新奇别致。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纳谏与止谤——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是臧克家以读后感的形式写的议论文。此文文笔老到,比喻生动,但文中有一小小瑕疵:“《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之所以动人,不仅由于它的意义,也还因为它那委婉而讽的进谏方法。这样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邹忌并没有板起面孔,摆出义正词严的态度,反之,却以与徐公比美、妻妾评议之闺房琐事出之,如果遇到一个暴君,责以亵渎之罪,也是责无旁贷。”句中的“责无旁贷”用得不是地方。“责无旁贷”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作为臣子的邹忌,对齐王尽忠进谏是他“责无旁贷”的份…  相似文献   

9.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体是记叙文,但记叙的主要内容,却是邹忌的一番论证。邹忌的论点是:齐王是深受蒙蔽的。邹忌的论证是:在家中,由于自己是家长,有特殊地位,因而,有人偏爱自己,有人畏惧自己,有人有求于自己,于是,在自己和徐公比美这种小事上,他们也一味逢迎,专讲假话,使自己深受蒙蔽。  相似文献   

10.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精讲课文,《教师教学用书》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正面设喻来说明君  相似文献   

11.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文言虚、实词不难,文言句式也简单,鉴于此,本人针对“蔽”来进行导读及写作指导训练,这样能使读写完美结合,拓展学生写作思路。课文以邹忌受蔽———解蔽———悟蔽———除蔽(具体是通过齐威王来实现的)来展开,邹忌以生活小事与国家大事类比,因事见理地设喻,进谏方法巧妙,显得委婉、含蓄、娓娓动听,使人易于接受。师提问:邹忌出场时美不美?根据是什么?生答:美。“八尺有余,形貌丽。”师问:邹忌外形魁梧、美丽,这意味着什么?生答:有条件同徐公比美,这其实是邹忌易受蔽的前提条件。师问:邹…  相似文献   

12.
正《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我国著名国别体史书《战国策·齐策一》,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是《战国策》中的经典名篇。《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散文是一种寄寓作者的思想情感,蕴涵特定意义的文体。《邹忌讽齐王纳谏》也不例外。在文中,作者表现了自己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天下治平的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九下第四单元选录了《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出师表》等几篇古文,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均彰显了人物的语言艺术。或如愚公直白说理、或如诸葛亮苦口婆心、或是邹忌委婉规劝,而曹刿之"论"也如邹忌之"讽"一般在教学中受到重视。大多数教师会借"论"或"论战"来揭示文章写法上的详略安排,并归纳出曹刿这一人物形  相似文献   

14.
“孰与”和“孰若”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两个语言单位,其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但它们到底是什么词,至今还不十分清楚。一、从《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起《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三个句子: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吾孰与徐公美?③吾与徐公孰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古代散文选》注解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谁美?孰、谁。这样的意思文言里可以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也可以说“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相似文献   

15.
“邹忌修八尺有余”的“修”同,脩”,历来被解释为:“高,长”。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修”字注释⑤为:“高、长”。其例句有:《战国策·齐策一》:“邹忌~八尺有余”。《淮南子·齐俗》:“短~之相形也。”我认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把“邹忌~八尺有余”的“脩”与“短~之相形也”中的“脩”相提并论值得推敲。“邹忌修八尺有余”的“修”字,中学课本注释为:“长,这里指身长。”这优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注释,因为它注意到了该  相似文献   

16.
邹忌与齐国美男子徐公比美,反复照镜,最后确认自己不如徐公美,从而悟出受蒙蔽之深。然而用墨如此之多的照镜比美细节,在其他史料中却难以找到,仔细分析,此事未必属实。一、时间“巧合”,有意设置。邹忌问“我孰与徐公美”,“朝”问妻妾,“旦日”问客人,“明日”徐公好象心有灵犀,竟然亲自来了,使邹忌如愿以偿,能够面对面近距离的跟他仔细比美。连续三天的比美,是在时间上有意设置的“巧”。二、妻妾回答,疑点颇多。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什么职业,不清楚;邹忌是否认识他,不清楚。但通过妻妾的回答可以肯定,妻妾似乎比邹忌更熟悉徐公。作为大门…  相似文献   

17.
《邹忌讽齐王纳谏》:“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注:“[以]以为,认为。”我们认为这一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别致的“三字”艺术结构形成了它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很值得我们借鉴。全文从头至尾步步采用三层“排比”的结构展开,形成了回环往复的古典诗歌艺术之美。使读者在重章叠唱的诗化艺术结构中。充分感受到巧设辞令的邹  相似文献   

19.
镜子,能如实地反映客观物象,它不虚美、不隐丑;并能给人们以生活、人事等多方面的启示。因此,古代又称“镜”为“鉴”。《邹忌讽齐王纳谏》写的是“讽谏”与“纳谏”的故事,情节不曲折离奇,却显得朴实动人,这主要是写出了由一面镜子所得到的哲理的启示。因此,教这篇课文,要紧紧抓住其写作特色。镜子是作为“物”的线索贯穿全文的,它对展开矛盾,刻画邹忌与齐宣王的性格,揭示主题有着重要作用。文章一开始就用了两个“窥镜”的生活细节来写邹忌。邹忌“容貌丽”,他自以为美,他也确实长得  相似文献   

20.
钱文海 《语文知识》2016,(21):58-59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的课文应该做到"三读"——读篇章智慧、读民族精神、读言语情味。一、把篇章智慧"读"清楚《邹忌讽齐王纳谏》作为传统文化经典,有着传统艺术的表达智慧,蕴藏着丰富的民族写作经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传统智慧首先表现在篇章结构上的智慧。《邹忌讽齐王纳谏》正文共分4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的是生活小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