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许多教室内都张贴着这样的古训,以激励学生把“勤”和“苦”作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途径,似乎也暗示教师把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加强训练的密度与强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手段。果然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教师通过时间加汗水的拼搏,学生经过“勤”与“苦”的磨练,“教学质量”有了提高,学校、家庭、社会皆大欢喜。然而,小学生通过五至六年的学习,“四眼”的数量、  相似文献   

2.
一提到学生的学习,从古至今,人们都普遍认为离不开“勤”和“苦”,以致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就成了训导学生学习的座右铭。殊不知,这只是抓住了事物的表面现象,未能涉及问题的实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愈是要求学生勤学、苦学,学生就愈是懒学、厌学。毛病在哪呢?勤奋和刻苦学习的原动力是什么呢?实践证明是“兴趣”,而“勤”和“苦”只是兴趣激励下的外部学习表现。因此,笔者认为学业有成趣为径,尤其是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教学,其关键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的作用都无法估量的。瑞士儿童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3.
我们中华民族是以“勤劳”、“勤俭”、“勤奋”著称于世界的。农民深信“人勤地不懒”。知识分子强调“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千百年来“勤学苦练”、“勤能补拙”、“勤俭持家”、“勤俭建国”这些成语,更成为了个人、家庭和国家度过困难,重新崛起的坚定信  相似文献   

4.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古训。历史证明:苦读确实使一大批人成才。但是,在今天,在这个信息应接不暇的时代,只是提倡一味地苦读,鼓励愚勤,却不一定能成才。纵观古今中外的学者名人——爱因斯坦、达尔文、居里夫人、陈景润,他们都是抱着“学即苦”的态度来治学的吗?不!他们都是以极大的热忱专注  相似文献   

5.
李军 《陕西教育》2009,(10):64-64
书山有路,既是“勤为径”也是“趣为径”;学海无涯,既是“苦作舟”,也是“乐作舟”的最佳学习境界!可见“乐”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能否营造一个快乐和谐而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是检验一个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一杆标尺。所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的语文课堂环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国内某知名杂志曾裁有《情绪好学习效果佳》一文。文章开头写道:“中国有句格言‘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一直是与‘苦’字连在一起的。但最近的研究认为。要使学习更有效果。应提倡‘乐’字。”紧接着该文作者引用联邦德国一位心理学教授的研究成果.论证了“情绪越好学习效果越佳”这一论题。然后,大声疾呼要将“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格言改成“学海无涯乐作舟”才好。  相似文献   

7.
教参中对《送东阳马生序》课文内容条理的梳理只用了“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求学经历的”这样一个问题来“简析”。而且“简析”中从头至尾只是顺着内容泛泛而谈,使人感觉支离破碎。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照“教参”讲解,学生也将一头雾水,无法理清头绪。其实,这篇文章不仅内容坚实,而且文理缜密——就写了两个字“:勤”和“苦”。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板书说明:第一段写求学之“勤”。由于无书而“勤”借书,借了书后“勤”抄书、“勤”看书,变“无书”胜有书;从无师到“勤”寻师、“勤”问师,使“无师”超有师。“勤”中有苦“,勤”中有“足乐者…  相似文献   

8.
人们都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数学,只“苦”是不够的,要有方法才能作舟。在数学学习方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时下,在读书学习上,有一种“变苦学为乐学”的说法。此说的出发点,也许是为了倡导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不让学习成为折磨人的一种痛苦:然而,这种把“苦学”与“乐学”对立起来的说法,却并非妥当。有同志指出,这恐怕出自对“苦学”的理解有误。强调“苦学”,是我国从学的优良传统。白居易自述他年轻时读书,就是“苦学力文”,“不遑寝息”。韩愈也说他“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这种“苦学”,是指刻苦学习,勤奋学习。查阅辞书,“苦”的释义有多项,痛苦、困苦是其一义,刻苦、勤劳也是其一义。“苦学”之“苦”,乃取其后义:“苦,勤也。”学习要取得较好的效果,是离不开这个“苦”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这幅劝学对联,凝聚了代代读书人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0.
人们都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数学,只“苦”是不够的,要有方法才能作舟,在数学学习方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到达科学的顶峰”,对待学习须“以苦为乐”,在学习的过程中“勤能补拙”。这是长期以来每所学校、每个家庭、每位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发出的同一个声音。在学习的过程中只强调“勤”和“苦”才能达到目标,似乎学习就没有“快乐”可言,更不用说“享受”了。其实英语学习最重要的是有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实践锻炼。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学生学习的特点,寻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兴奋点”,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获得积极的…  相似文献   

12.
其一,关于“勤而无所,必有悖心”。教材注“所”为“处所,这里指用武之地”。这条注释是错误的。从语意和逻辑两个角度讲,“勤”与“用武之地”二者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据秦老臣蹇叔的分析:秦军贸然出征不是错在没有“用武之地”,而是错在用了武,吃了苦却不会有收获。因此,“勤而无所”应理解为“勤而无  相似文献   

13.
学习,是一个人要终生面临的重要任务。都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的容量急剧增长,知识更新的速度也日益加快,学生仅靠“勤”、“苦”来追赶,是远远不够的。孩子们还需要拥有高效学习的能力,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飞速前进、捞取“宝藏”。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学法指导的方法、途径很多,运用童谣来进行指导是其中之一。笔者经过实践发现,这是一种既受学生欢迎又行之有效的指导方式。童谣的介入为学法指导注入了快乐的能量。  相似文献   

14.
毛荣贵 《英语沙龙》2011,(11):52-53
四、载舟之水亦能覆舟 译者之舟欲到达彼岸,必离不开“水”。词典,则可比作“载舟之水”。不勤查词典,无“水”之译,犹如河道干涸,译者之舟则有搁浅之虞。  相似文献   

15.
一 学习究竟是苦的还是乐的?有人认为是苦的,主张“苦学”。中国有句古训,叫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苦学的典型观点。于是“头悬梁,椎刺股”等苦学事例,长久流传。有人则认为学习是快乐的,主张乐学,寓学于乐。孔子曾经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现代人们提倡“愉快教育”,将上述古训修改为“学海无涯乐作舟”。这是现  相似文献   

16.
读书与活着     
1.读《苦斋记》有感 苦在左,乐在右;苦在上,乐在下;苦在前,乐在后。苦乐之间,并非那么遥远。 那些与苦有关的名言或是谚语从未淡出过我们的视线:“不吃苦中苦,难熬人上人”,或是“学海无涯苦作舟”等。“人上人”固然光鲜,而背后的苦鲜有人知;金榜题名时固然令人羡慕,也同样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有时的我们太相信万物均有捷径可走,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前提--苦。  相似文献   

17.
有同学会问:常听说“学海无涯苦作舟”,什么时候有过学海无涯“乐”作舟?谁不知道“十年寒窗”是极其辛苦的事呢!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从苦学中体会“学”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常常被人们用来勉励学生勤学、苦学,争取获得好成绩。于是,被题海困住的学生在减负声中题目越做越多,书包越来越重,睡眠时间越来越少,体质越来越差……很多人也因此发出质疑:为什么学生只能苦学,而不能让他们轻松地学、快乐地学呢?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数理化》2005,(5):23-23
有一句古老的格言:“学海无涯苦作舟”,它强调了学习是无止境的。可“苦”的事情,人们又大多是不太愿意去做的。  相似文献   

20.
曾经有一位学生把贴在教室墙上的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下联改成了“学海无涯乐作舟”。“以乐作舟”,不仅仅是这位学生的向往,也代表着广大中小学生的心愿,是他们向我们教师向整个中小学教育现状发出的呼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