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的传统语文教学中,一直非常重视语言的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语都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同样强调多读多背,加强诵读。可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厚积才能薄发,根深叶才茂。  相似文献   

2.
现代语教学与古代语教学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关于语学习,先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内涵丰富的论断,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等等。其实质就是因为有了足够的语言量,因而“下笔千言”、“出口成章”、“倚马可待”。从哲学角度而言,量变引起质变,没有厚积,薄发自然成了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3.
“厚积”为什么不能“薄发”?本文找到了“厚积”不能“薄发”的原因,并认真探索了从“厚积”到薄发”的方法:就是活化信息,唤醒“厚积”知识;仔细感知信息,牵引“厚积”内容;努力聚焦信息,以利“薄发”成文等三个方面揭示了“厚积”到“薄发”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里所说的“读”,即诵读,又称朗读、朗诵。古人学“语”,把“读”书看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读“书”     
“书”是永远也读不完的,这就需要我们去读,去读那生活中的“书”,去读那人生的“书”。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在读书中,你会为书中主人公的各种遭遇而担心,会为《悲惨世界》中主人公冉阿让的最终悲剧而流下眼泪,尽管你一再提醒自己那只是小说,并不真实;你也许会为《绿野仙踪》里主人公多萝茨结识新朋友稻草人、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并结束流浪生活而感到高兴,并发誓要与他们结为  相似文献   

6.
语学习是很难做到二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积累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方式便是背诵。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相似文献   

7.
关于读书,有些格言我们是非常熟悉的,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灵魂高尚的人对话”。小朋友正处在读书求知的最佳时机,所以读书是大家首先要面对的课题。而读完一本书,最好是写一篇读后感,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有条件的还可以写成书评,对书作出自己的评论。本期“多味书屋”栏目刊出一组读后感。从这些习作中可以看到,小朋友读的书很广泛。有的是大家都读过的,如《水浒传》、《西游记》、《神笔马良》等等!有的则比较陌生,如《生命的亲吻》等。“奇文共欣赏”,无论是熟悉的书,还是陌生的书,写出读后感既是自己读书…  相似文献   

8.
书海茫茫,浩森无垠,人一辈子读书可以“破万卷”,但不可能读尽天下书。所以,我们读书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读,有目的地读,切忌盲目性和随意性。当然,更重要的是要讲究读书方法。读书方法多种多样,因人而异。若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若方法不当,贝费力不讨好。根据笔者的读书经验,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牛食鲸吞”的读书方法,也许会对同学们的阅读和学习起到帮助作用。如果一本书的价值很高,非常值得一读,就应象牛)L吃草一样反刍,反复阅读、咀嚼。思索,力求弄懂弄通;重要的句子和段落,要记录下来,还可写上自己…  相似文献   

9.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厚积而薄发。”这些古语都强调了阅读积累的重要性,强调了读是写的基础。在作文教学中,我树立大语文观,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 让他们提高认识,充实人生体验,打开情感之门,写出个性之作,体验写作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王和丛 《学语文》2004,(2):20-20
“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积累”与“倾诉”是一对孪生姐妹,积累越多,倾诉就越顺,正所谓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积累,就不能只读一本书、一种书,而要博览群书、博采众长,要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开拓视野,积累语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课外阅渎,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  相似文献   

11.
正"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都是古人的劝读名言,当前"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与之一脉相承。然而,以读为本,并非一味地强调多读,将阅读教学倒退到那种私塾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一味地读,整堂课都是学生捧着书,摇头晃脑、不知所云,这是不可取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结构和水平是各有不同的,作为教师,面对的是各式各样的学生,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多种  相似文献   

12.
“文无定法”说的是作文之法太多,不一而足。具体到某一篇文章该用哪种方法则完全因人、因时、固体裁、因题材而定,千万不可“一以贯之”。然而,古今中外,大家高手也好,初习写作者也罢,提笔写作之前,大概都必然炼好“三个基本功”。 第—个基本功就是“读”。读书读报读文章。读,“可以充实学问增长见识”(梁实秋语),大诗人杜甫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告诉我们,不仅要多读,更要反复地读,直至把书读破。真的要读破吗?真的要读万卷吗?不是的。读要以喜爱为前提。读书如果成了一种负担,则索然寡味,是很难有益处的。读还要以读懂读透为目的。读了万卷百万卷,不理解书中的含义,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行;只读了两卷三卷就能大彻大悟未尚不可。读更要能从  相似文献   

13.
读自己的书     
自从书籍出现以来,读书的园地里百花纷呈、千姿百态。然而正如有人喜爱牡丹、有人钟爱兰惠、有人倾心菊花一样,各人的读书选择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光菊花也还有“西厢待月”“贵妃醉酒”等众多个品种,这就更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了。因此,有经验的读书人都知道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寻找自己喜爱的书来读,读需要的书。读自己的书,就是从自己的喜爱去读书。每个人由于性情、经历、学养的不同,形成了各人千差万别的喜爱和审美标准。因此读书就应该从自己的这一“个性”出发,才能读出自己的特色来。我自己长期以来喜爱读一些有生活意蕴…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一门厚积而薄发的学科,尤其是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很难一蹴而就的,仅凭课堂和课本也是无法达到的,必须要有课外的学习。课外读物有如学生语文课外学习的牛奶和面包。“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都说明了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文思敏捷、泉涌笔端。  相似文献   

15.
“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语文学习的“积”就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积累和吸收,其途径是听和读,主要依赖于读;语文学习的“发”,就是语言文字的倾吐和表达,其形式是说和写,出口能成章,下笔能成文,是“发”的理想境界。先有“积”而后有“发”,只有“厚积”才能达...  相似文献   

16.
真读不易     
同是“千根屋柱落地”的茅庐里,有的人孕育出扭转乾坤的思想,有的人却终究是一位平常的“寒客”。同是满目黄土、油灯为豆的窑洞里,有的人酝酿出匡世济俗的策略,有人住了一辈子也只是一位天天在土地上种植希望的平常百姓。读书亦如此。“头悬梁,锥刺股”说的是读书人的勤苦,其实也无不从侧面道出了要读一本非“禁书”“乱语”之类的书是多么的艰难。也许贤哲之所以为贤哲就在于此吧。 从初中升到中专。置身于这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学子汇成的校园,一举一动都深感自己积累之少。便发愤地要求自己看书。于是挪了一个月中不算丰厚的生活费,开始做一个真正的“文弱书生”。却不知“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后,要真正去读它是多么的难。 一进我的宿舍,便可以看到我的床上整齐地摆放着许  相似文献   

17.
“开卷有益”是说读书总有好处。作为劝读的佳话 ,它确实给人以不少的激励。不过 ,若没有什么条件限制的话 ,此语未免欠妥。因为在更为广阔的书海之中 ,“开卷”未必尽“有益”。其实 ,从出处看 ,“开卷有益”一语是有条件限制的。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六云 :“太宗日阅《御览》三卷 ,因事有阙 ,暇日追补之 ,尝曰 :‘开卷有益 ,朕不以为劳也。’”宋太宗的“开卷”有极强的针对性 :一是读可读之书。《御览》是什么 ?是皇帝读的专为皇帝编的书 ,是文臣史官选择的一定时代的民族文化、社会文明的精华。是“好”书 ,才“开”而“有益”。二是…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厚积”是建立在自己最佳的知识和技巧结构之上,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不仅要掌握教科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了解本学科的  相似文献   

19.
读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尤其是童年时代读的书,几乎是印在一个人的脑子里,再隔多久也不会忘记。但每个人的童年生活,以及他童年时的读书状态,都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可以躺在书房的安乐椅上悠哉悠哉地读书,有的可以让爸爸妈妈买各种各样的书来读,有的可以钻进阅览室里博览群书……那么我呢,我的童年的读书状态竟有点像解放前地下工作者的地下战斗。小时候家里穷,晚上点油灯也要省着点儿。每当我在油灯下读书晚了,母亲总要唠叨:“快睡觉吧,灯油是要用钱去买的。”我只得先睡觉,等母亲睡熟了再悄悄地爬起来读书。你说这样的读书状态是不是有点…  相似文献   

20.
畅游书海     
书是一个忠实的向导 ,翻开一本本书 ,就挽住了历史 ,握紧了今天 ,我喜欢用书去裱糊残损的记忆 ,用从书中学来的知识 ,描绘生活这幅七彩的画卷。书是无数智者用心血浇铸成的一个大千世界 ,在这样的世界里 ,只有虔诚的心灵才能自如地驰骋。这就是说 ,要用“心”读书。书籍的世界里 ,有无数道风景线等待你去发现 ,去体会。难怪会有“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千种粟”之说呢 ?因此 ,要到书中去发现美 ,只有用“心”去读 ,才能有收获。诚然 ,用“心”读书并非死抠书中的字句 ,重要的是读懂书中的实质。哈钦斯说 :“书籍的出版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