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碧陶 《师道》2005,(11):1-1
小时候总爱倚在父亲的怀里听电台说书,每当到精彩部分的时候说书人总是说:“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当时,我们总是觉得遗憾,感到意犹未尽,不肯离去,心里埋怨说书人为什么总不肯一次性把我们想听的全部讲完。  相似文献   

2.
赶路     
当我走在晚归的路上,望着被雨水冲洗过已经变得干净的柏油路,以及路边在四月里疯狂生长的梧桐树时,才发现那抹摇曳着生命的绿色,透过那层层树丫间闪动着暧昧颜色的霓虹,在这夜的温柔时光里独自成风景。我激烈躁动整整一天的思想如同脚下沉默的路,忽然就被这没来由的晚风吹软了,里面充满了骚动以后的安逸、平和,甚至淡淡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扛船赶路     
一个青年背着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呼喊而喑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大师问:“你的大包裹里装的什么?”青年说:“它对我可重要了。里面是我每一次跌倒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了它,我才能走到您这儿来。”于是,无际大师带青年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上岸后,大师说:“你扛了船赶路吧!”“什么?扛了船赶路?”青年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是的,…  相似文献   

4.
赶路要紧     
人的一生,匆匆忙忙走过去了。壮行不止,作为人生大写意的形态,被世界上所有民族动情地叙述着。古老的欧洲征尘滚滚,军士们左手执盾牌,右手持长矛,与友军相遇时,经常发生误伤,引起冲突,便定下靠右行走的军规。欧洲大陆硝烟散尽后,歌舞升平,宝车骏马载着标有家徽的贵族,在马路左侧高视阔步,将下层人挤到右边去。乘车的和步行的,高贵的和低贱的,泾渭分明。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车马行人又一律靠右行驶了。地球旋转到中国。盛唐时,车辆也在右侧行驶。但鸦片战  相似文献   

5.
扛船赶路     
一个青年背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长久的呼喊而暗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  相似文献   

6.
赶路要紧     
陶渊明有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如果他执迷于堕落官场的伤痛,又如何能到达心灵的桃花源?西方谚语云: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如果你揪心于失败的悲哀,又如何能品尝到咖啡的芬芳?人生中,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失去什么,都不要驻足,因为不管怎样,人生的道路不会停歇——赶路要紧。弗洛伊德有句名言:尽管追  相似文献   

7.
赶路要紧     
陶渊明有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如果他执迷于堕落官场的伤痛,又如何能到达心灵的桃花源?西方谚语云:不要为打翻的牛奶  相似文献   

8.
夜里赶路     
  相似文献   

9.
赶路要紧     
<正>人的一生,匆匆忙忙走过去了。壮行不止,作为人生大写意的形态,被世界上所有民族动情地叙述着。古老的欧洲征尘滚滚,军士们左手执盾牌,右手持长矛,与友军相遇时,经常发生误伤,引起冲突,便定下靠右行走的军规。欧洲大陆硝烟散尽后,歌舞升平,宝车骏马载着标有家徽的贵族,在马路左侧高视阔步,将下层人挤到右边去。乘车的和步行的,高贵的和低贱的,泾渭分明。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车马行人又一律靠右行驶了。地球旋转到中国。盛唐时,车辆也在右侧行驶。但鸦片战  相似文献   

10.
弃船赶路     
一个青年背着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了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长久的呼喊而喑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大师问:“你的大包裹里装的什么?”青年说:  相似文献   

11.
骑车赶路     
○骑○车○赶○路■王道坤学校离家四十里,其间矗立两座山。山路虽不尽崎岖,倒也悠长。每周丈量两次,却永远丈量不清萦绕于车轮的情丝到底有多长。骑车赶路颇有几分惬意。春看万物复苏、幽幽生情,杨叶的生机、槐花的清香、乡亲忙碌的身影和悠远的喝牛声,都让人心情舒...  相似文献   

12.
13.
董波 《湖南教育》2005,(8):46-46
在我的心中,《湖南教育》如一 缕阳光,时时温暖着我成长的心灵, 照耀着我前进的道路。 《湖南教育》是我的启蒙老师。 我的爷爷、父亲、叔叔、姑姑都是扎 根于土家山寨的教师,每逢寒、暑 假,一大家子聚在一起,他们总是热 烈地谈论着各自的学生和学校,课 堂和教学,他们看得最多最津津有  相似文献   

14.
别忘了     
祖母从没有上过小学,也没碰过书本,她唯一懂得的,就是写自己的名字。然而,在我学"1、2、3"的日子当中,我发现了一个新天地,原来,祖母也懂得"1、2、3"的,并且,她竟然懂得加和减。  相似文献   

15.
别忘了     
祖母从没有上过小学,也没碰过书本,她唯一懂得的,就是写自己的名字。然而,在我学“1、2、3”的日子当中,我发现了一个新天地,原来,祖母也懂得“1、2、3”的,并且,她竟然懂得加和减。  相似文献   

16.
我生于一个教师之家,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在童年时代就萌生了一个强烈愿望:长大后要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1998年9月,我光荣地成了一名人民教师,儿时的梦想依然不变:我一定要对教育负责,对孩子负责!开学前一周,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崇高追求,我背起行囊义无反顾地上路了,来到一所山区小学。在校长的安排下,我走上了小学六年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岗位。初为人师的日子里,心头涌动的是不尽的新鲜感和兴奋感。我曾天真地认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扎扎实实地工作,就一定能胜任“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天职,更何况所教的只是一群小学生而已。也许是我初出茅庐,只会“纸上谈兵”,接下来的困难让我始料未及。回忆当时的情景,我的心便倏地疼痛起来,内疚和悔恨涌上心头。9月1日那天,晴空万里,学生陆续来校报到了。一位家长带着一个胖墩墩的男孩来到我的身旁,告诉我他儿子叫小马,并多次向我表示自己的儿子是一个调皮鬼,请我严格要求。可不,第一天上课,小马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上课了他却在过道里大摇大摆,嘴里还哼着歌……我大发雷霆:“这还了得?看我怎么收拾你!”我快步走到他身边,揪住他的耳朵就把他拖出了教室……接下来的几周,他变得规矩了不少,见了我也毕恭...  相似文献   

17.
三景 《今日中学生》2022,(Z5):12-13
<正>《围城》是现当代小说史上的翘楚,亦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百态图——刻画了以主人公方鸿渐为代表的一大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形象,剖析了他们的个性与弱点,人生的千般滋味在其中均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妙趣横生的小说语言,幽微复杂的心理描写,关乎生活的多层意蕴,均通过作者那支魔杖般的笔,又犀利、又机智、又俏皮地流泻。而其中的许多精彩比喻,或新奇或自然,实在是妙不可言。今天,就让我们有针对性地来品读一下《围城》中出现的部分比喻,共同感受文学大师钱锺书的智趣与诙谐。  相似文献   

18.
我生于一个教师之家,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在童年时代就萌生了一个强烈愿望:长大后要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  相似文献   

19.
别忘了     
这边还未把东西吞下,那边祖母已经在张罗其他宝贝要祭我的五脏庙了祖母从没有上过小学,也没碰过书本,她唯一懂得的,就是写自己的名字。然而,在我学1、2、3的日子当中,我发现了一个新天地,原来,祖母也懂得1、2、3的,并且,她竟然懂得加和减。成年后每一次返乡,都成了家里的大事,祖母总会像过去的许多  相似文献   

20.
赶路的少年     
一位少年正忙着赶路,水瓶碰倒在地上,摔碎了。少年似乎没有发觉,他继续前行。路人喊住,问他:“难道你不知道水瓶倒到地上摔破了?为什么不回头看看?”少年回答说:“瓶已经碎,水已经洒,回头何益?”说罢,继续赶路。是啊,瓶已碎,水已洒,回头何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