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订正旧史书中对刘禹锡父系的某些错误记载”,卞孝萱先生在《刘禹锡年谱》等专著、论文中,作了详细考证,对刘禹锡的母系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其中有确切的论证,也有考证失实者.颇有重新研究之必要。一卞先生在《刘禹锡年谱》及《年谱》(增订本)中说:刘禹锡“无兄弟”。但刘禹锡有《奉送家兄归王屋山隐后二首》诗,卞先生说,“这是从兄”。读者很难理解:“家兄”何以”是从兄“? 卞先生言之有据。刘禹锡《上杜司徒书》: “同生无手足之助”。《上中书李相公启》:“内无手足之助”。《上门下武相公启》:“一身主祀”。这些材料是否可以断定刘禹锡“无兄弟?”不可以。 1.“同生无手足之助”,是说同生兄弟中,无身居高位者,对于刘禹锡的不幸遭贬,要求内移,无能为助。“手足”是修饰语(附加成  相似文献   

2.
“古人用助语词,有两字同义而复用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这种情况,前人称为“重言”、“复语”或“连文”。例如《左传·僖公十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顾炎武《日知录》注:“尚即犹也。”刘淇《助字辨略说:“尚犹、犹尚,并重言也。”虚词同义复用,是为了加强语气,或者调整音节,使文句整齐流畅,便于诵读。我  相似文献   

3.
最近全国正在热播电视剧和电影《杜拉拉升职记》,我家也正在上演着一场《“厨助”升职记》。 “厨助”,顾名思义,就是大厨的助理。在我家,这个“厨助”的位子一定不会是别人,肯定是我!  相似文献   

4.
在日语助数词中,存在着像“一海—”、“一刺し—”、“一寸—の光陰”这样的情况,本稿称之为特殊助数词,本稿以日本现在最具有权威性的《俗信故事ニとゎさ大辞典》为资料,整理出该字典中所有特殊助数词并划分出其类别。  相似文献   

5.
“三助”工作作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服务高校各项工作和改善研究生待遇等方面发挥了许多积极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研究生兼作“三助”工作的现状 在当前教育大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不断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的良好形势下,研究生兼做“三助”工作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三助”岗位的规模偏小。一定数量和种类的“三助”岗位是大力发展研究生兼做“三助”工作的首要前提。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兼任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对“三助”的岗位范围做出了学校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6.
1933年鲁迅与施蛰存就《庄子》与《文选》问题发生争论时,几次涉及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施先生当时除了向青年推荐《庄子》与《文选》以为文学修养之助以外,还推荐这本《家训》以为道德修养之助。鲁迅在《扑空》一文中就此议论道:  相似文献   

7.
《马氏文通》建立助字一类,“助字者,华文所独”,可见马氏建立的助字一类有很大的创造性。在《马氏文通·助字》章中,马氏详细地阐述了古汉合助助字的现象,我们可以探究马建忠发现的助字同现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8.
不可替代的“助”字司马迁可谓世人尽知的大文学家,他的传世巨著《史记》的历史价值自不待言,其文学价值也是震古烁今的。他在《外戚世家》里写窦皇后和她的弟弟窦广国离散重逢的情景,有这么一句:……左右侍御,皆伏地泣,助皇后哀。句中的动词“助”是精心提炼的艺术结晶,有着惊人的艺术表现力:一是刻画了左右侍御的奴才相。窦皇后与其弟弟窦广国在战乱中失散,骤然相逢,自然悲喜交集,触感伤怀,不免抱头大哭。左右侍御没有如此经历,谈不上喜,也无所谓悲。然而,主子动了真情,不胜悲伤,做奴才的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本不想哭的左右…  相似文献   

9.
1 .自、复最早注意“自”“复”后缀性质的是清人刘淇 ,其《助字辩略》卷四和卷五曾分别列举到“自”和“复”的语助用法。其后再次揭示这一现象的是吕叔湘先生 ,他在《开明文言读本导言》中说“(自 )附在故、正、终、犹等副词后 ,本身无明显意义。”近年来 ,学者们通过大量材料的调查比勘 ,逐渐认同了“自”和“复”是从中古起便常常缀于词根之后的词尾。教材中的“自”尾派生词比比皆是 ,却无一处有注 ,实为一大遗憾。教材中例见 :昔作女儿时 ,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 ,兼愧贵家子。  《孔雀东南飞》勤心养公姥 ,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  相似文献   

10.
助纽是中国韵书发展史中一个特殊现象,是韵书编纂过程用于辅助拼读反切切语的一组双声字和一种方法,始于《玉篇》卷首的《切字要法》。它与音韵学“纽”的语义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所区别;其主要发展时期是宋元时期,但历代韵书在编纂中并没普遍采用助纽字的方法,其作用也发生了变化。明清时期的韵书,助纽字的功能尤显混乱。这些现象是我们在研究声母演变情况中应当注意的。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分前后两个“归去来兮”叙述。泽陶按:两个“归去来兮”中的“来兮”二字,都是无意义的语助词。“归去来兮”,犹言“归去啊!”兮字作语助词解,众所周知,我不谈。现在我只谈来字的问题。清王引之《经传释词》云:“来、句末语助也。《孟子》:‘盍归乎来’,《庄子·人间世篇》:‘尝以语我来’,又:‘其有以语我来’,来字皆语助。”是其确证。  相似文献   

12.
读中华书局“二十四史标点本”《旧五代史》(1976年版)和《新五代史》(1974年版),感到颇有未安之处。兹就几个点校方面的问题提出商榷如下。一、《旧五代史》706页“七月二十四日,王处球之兵出至九门,嗣昭设伏于故营”。按:“王处球”应作“张处球”。考新、旧《五代史》“王处球”一名,此为仅见。《资治通鉴·后梁纪六·均王龙德二年》:“甲戌,张处瑾遣兵千人迎粮于九门,李嗣昭设伏于故营。”所记与上所引《旧五代史》同为一事。张处瑾,镇州兵马留后张文礼之长子。张文礼背晋王李存(日助)易而归付后梁;李存(日助)派阎宝等率兵讨伐,取赵州。文礼闻  相似文献   

13.
文言虚词数量较多,用法也较为复杂,学生不易掌握,讲授文言文时,将一文中用得频率较多的虚词的用法加以分类、铨释,便于学生掌握。现将《<指南录>后序》中“以”字归纳十种用法例释如下。一、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以”:语气助词,只是一个音节,无义。《辞海》“以”条字注十七:“作语助。如可以;得以;能以;足以。”《中华大字典》“以”字注十一:“语助词。《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材中,经常出现一些描述古代战争性质与战争方式的词。这些词均具有特定的含义。一、攻、战、击,表示一般地攻打、作战。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史记·魏公子列传》:“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  相似文献   

15.
徐逢春 《语文知识》2003,(10):18-18
文言文中的“自余”,可以表示“自从我”之义,如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还可以表示“其余”之义,清代学者刘淇在《助字辨略》中说“自余,犹云其余”,所举例句是《庾信传》中的“自余文人,莫有逮者”。此义委实罕见,为使之彰明,现另举几例:  相似文献   

16.
我们县的农村幼儿园(班),在计算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着超《纲要》(《幼儿园教育纲要》)的现象。幼儿园教师反映:《纲要》对“计算”教学要求过低,内容过少,幼儿“吃不饱”。尤其是中大班的下学期,为了不过早地完成《纲要》规定的内容,有的地方只好反复“炒冷饭”。这些现象的产生,是农村这一特定的大环境所致。  相似文献   

17.
论《金瓶梅词话》的助词“着”与“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着 助词“着”在《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用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的持续或事物存在的方式,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动态助诃;(二)用在句子末尾,煞句,表示某种语气,即语气助词。现将两种用法分别阐述于后。 (一)“着”作动态助词 《词话》中的“着”附在动词后作动态助词,所表语法意义可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与庄子     
一九三三年十月鲁迅与施蛰存由于“《庄子》与《文选》”的问题用笔杆子干了一仗(鲁迅事后说:“我和施存蛰的笔墨官司,真是无聊得很。”)争锋是“一般青年应否去看《庄子》与《文选》以作文学上的修养之助”、“在古书上找活字”。鲁迅是持否定意见的;并拒绝承认《庄子》《文选》等古代文学遗产对他自己的文学修养的积极  相似文献   

19.
尤炜 《文教资料》2001,(2):116-130
一、问题的提出《庄子》外篇中的一些文章长期以来被认为不是庄子本人也不是庄子学派的著作 ,其中又以《渔父》、《让王》、《盗跖》和《说剑》诸篇为甚 ,而在这几篇文章中 ,当属《说剑》所受的责难最为厉害。比如韩愈说 :“《说剑》类战国策士雄谈 ,意趣薄而道理疏 ,识者谓非庄生所作。”①此后 ,苏轼从“庄子盖助孔者”② 的思想出发 ,认为 :“余尝疑《盗跖》、《渔父》则若真诋孔子者 ,至于《让王》、《说剑》皆浅陋不入于道。”③ 《让王》、《说剑》比之于诋毁孔子的《盗跖》、《渔父》 ,又要等而下之。王夫之也说它是 :“战国策士逞舌…  相似文献   

20.
“乎”字是《马氏文通》介字卷和助字卷论述最为详尽虚字之一。介字“乎”有表比较、介引转词、表示受动等功能,助字“乎”既可助句,也可助字。对“乎”的研究是《文通》虚词研究的一个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