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2年3月,著名作家巴金带领一个创作组,到朝鲜战场采访,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见面后,写了《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写了从会见前大家的紧张心态,到会见中的自然融洽,记述了彭德怀司令员威严却朴实的形象;通过对彭德怀  相似文献   

2.
1952年3月,著名作家巴金带领一个创作组。到朝鲜战场采访,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见面后。写了《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写了从会见前大家的紧张心态,到会见中的自然融洽,  相似文献   

3.
孙女潇潇从小见我坐在电脑桌前敲敲打打,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她总问我写了些什么,要我读给她听。后来认字了,便常常不等我写完,就凑过来看,直到全  相似文献   

4.
在军事博物馆收藏的数千件抗美援、朝时期文物中,有一封彭德怀写给作家巴金的信。信中写道: 巴金同志:“像长者对子弟讲话”一句,改为“像和睦家庭中亲人谈话似的”。我很希望这样改一下,不知允许否?其次,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把我写得太伟大了一些,使我有些害怕。致以同志之礼!彭德怀 3月28日  相似文献   

5.
那年大学毕业,我自以为在学校时已发表了100多篇文章,很有些才气,所以一拿到毕业证书,便坐上火车,直接北上京城。我想北京是个文化氛围很浓的城市,凭着我的文笔,找一份像样的文字工作,应该是不成问题。去那家杂志社应试那天,我把试卷上的文章仔细阅读了一遍,觉得文章的文笔并不流畅,甚至说有些干涩,而且文章情节衔接之处也有些牵强,不是太连贯。  相似文献   

6.
《没有神》是巴金最短的文章,写于90高龄,不妨全文抄录:“我明明记得我曾经由人变兽,有人告诉我这不过是十年一梦。还会再做梦吗?为什么不会呢?我的心还在发痛,它还在出血。但是我不要再做梦了。我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人,也下定决心不再变为兽,无论谁拿着鞭子在我背上鞭打,我也不再进入梦乡。当然我也不再相信梦话。”没有神,也就没有兽。大家都是人,就这么短短的几句话,但反映出巴金内心对过去的痛苦,与对未来的真诚与坚决,“用忏悔拒绝遗忘,以真话抗拒谎言”,这就是巴金人格的写照。  相似文献   

7.
妙笔改文章     
同学们,下面是多多最近看到的一篇小文章,多多一边读一边皱起了眉头,因为里面有好多语言方面的毛病。怎么改呢?同学们,你来帮多多一个忙吧。(文章中有句序不当两处,用词不当四处,标点符号用法不当一处,用语重复一处。)  相似文献   

8.
写教学论文,要紧的是静下心来修改.改到什么程度为好呢?简单地说,就是"句句通畅,字字稳妥".古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修改的辛苦.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作文时,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文章写完便大功告成,不再去看,其实,要想成就一篇佳作,"写完"只是一半,另一半则是认真反复的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多从改中来。古今中外许多大作家,对于文章的修改都有深刻的认识。如,俄  相似文献   

10.
“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何其芳语)可是多年来,在中学作文教学中都是“学生作文老师改”,而且要“精批细改”。结果,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是难以提高,教师虽然为此绞尽脑汁,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却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1.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的确是经验之谈,学习写文章也一样,只有反复练习才能得心应手,卓有成效。但是“多练”而不得其法也不行。如果象猴子捡包谷一样,捡得多丢得也多,到头来,事倍而功半,所得依然甚微。革命老前辈谢觉哉同志,他写文章也很用心,很有体会。在《写文章的关》一文中他告诉我们:“如果写过了,向档案室一塞,案头不留底,心里不记数,要使写的能力不断提高,是难以想象的。”现存,学生作文,往往是写过之后,一交了事,等作业发给他,又往  相似文献   

12.
传统作文教学只强调教师对学生写作技巧的精心指导,对作文的精批细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收效甚微。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改’与‘作’的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可见,修改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也  相似文献   

13.
上一期我们见识了大文豪果戈理撰文修改的方法,明白了修改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果戈理的方法是在自己的文学创作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对于我们平时的写作可能不太现实,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作文修改呢?裴礼年老师详细地告诉了你。  相似文献   

14.
写教学论文。要紧的是静下心来修改。改到什么程度为好呢?简单地说,就是“句句通畅,字字稳妥”。古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修改的辛苦。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不厌百回改有的同学喜欢写作文而不喜欢改作文,其实好作文是“改”出来的。究竟怎样改呢?现在请同学们来品味一下大作家们修改文章的故事,对你的作文是大有益处的。1连续修改。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是用17个月的时间创作出来的,脱稿后几乎天天都在...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丁月 《教育革新》2010,(3):63-64
5月份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甘肃省小学课堂教学研讨会”贾志敏老师在作文教学前的一段作文修改训练引起了我的深思。贾老师明确指出:“只有会修改文章的人,才会写文章。文章不厌百回改,就是写好文章后,要不厌其烦地多改,越改越好,修改文章的过程就是思想意识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要写得好些,则非下苦功修改不可.有些好的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还不如说是"改"出来的.肯改,是有自知之明的表现.在写文章这件事情上,我们要敢于"自以为非",相信自己会出次品.修改的过程,就是发现和纠正错误的过程,就是向真理逼近?程,就是排出糟粕、挤掉水分的过程,当然也是提高分析和表达能力的过程.鲁迅在饱尝了创作甘苦之后,概括出了两句发人深思的话:"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既然"不由天",那就是"由人","由"作者的主观能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