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作文》2005,(5)
作者叶新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内容简介人生中一件小事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充满哲理和智慧的小故事,也能够改变你的一生。想一想在平日的生活中,你是否因为找不到明确的人生目标而感到彷徨无依?你是否因为周遭环境的困扰而倍感焦虑,怨天尤人?又是否因为信仰的缺失而时刻感到处在人生的边缘?如此种种心灵困惑与迷惘究竟应当  相似文献   

2.
[开篇的话]你知道什么是哲理吗?你愿意得到哲理的启示吗?“哲”即聪明。哲理,就是指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根本原理。它融汇了深邃的思想,承载着隽永的意蕴,闪烁着作者的理智。人们常常这么说,哲理是智慧的火花。而哲学修养也是一个人人文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读些富含哲理的文章,不失为一种启迪心智、健全人格、增长见识的好途径。这也是刘墉、林夕等作家的哲理美文风靡起来的原因吧。从写作的角度看,如果你请哲理来装扮你的文章,那么你的文章就会鲜艳脱俗,芬芳耀眼。于是,我们欣喜地发现,聪明的学生总会将自己纵览世界、洞察人情、体味生…  相似文献   

3.
谢浮名 《成才之路》2010,(29):I0003-I0003
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单纯、最不应受到伤害又最容易被伤害的群体。弱小而又敏感的他们,对大人的评价已经可以形成一种心理反应。你的肯定会让他心花怒放,你的一句无心的责备,也会在他幼小的心里形成难以磨灭的阴影。  相似文献   

4.
佚名 《教师博览》2008,(10):33-33
1.最短的爱情哲理小说:"你答应嫁给我啦?""不。"于是他俩又继续幸福地生活在一起。2.最短的生活哲理小说:《生活》(作者:北岛)。正文:网。  相似文献   

5.
《我不是最弱小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篇耐人寻味的短文。读了这篇文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文中浓浓的爱。因为爱,妈妈把雨衣递给儿子托利亚;因为爱,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弟弟萨沙。一件雨衣在传递着亲情,传递着爱。也正是这份爱,唤醒了五岁萨沙心底的爱,他不仅感到了被爱的幸福,更感受到了施爱的美好,所以才去保护去爱更弱小的蔷薇花。弱小的萨沙因为有爱变得勇敢,变得强大。一、从题目入手,统览全文1.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认读“弱”字。“弱小”是什么意思?蚂蚁和大象谁是弱小的?你还能以这样对比的形式举出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6.
师:通过学习课文,大家已经了解了课文中事物和人之间的关系,为他们都有保护弱小者的精神而深深地感动。那么,如果你有机会成为其中的一员,你愿意成为谁?生1:我想成为爸爸,因为他是最强大的,他可以保护所有比自己弱小的事物。师:(点头赞许)你很有爱心,老师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强者。生2:妈妈能保护萨沙,萨沙能保护蔷薇花。尽管他们的力量没有爸爸强大,但他们却和爸爸一样善良,所以我想成为妈妈或萨沙。师:说得真不错。我们都应成为善良的人,在生活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自觉地去帮助别人。(原以为学生的答案会到此为止,因为原先设定的“让…  相似文献   

7.
[开栏的话]"哲"即聪明。哲理,就是指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根本原理。它融汇了深邃的思想,承载着隽永的意蕴,闪烁着作者的理智。读些富含哲理的文章,不失为一种启迪心智、健全人格、增长见识的好途径。从写作的角度看,如果你请哲理来装扮你的文章,那么你的文章就会鲜艳脱俗,芬芳耀眼。将自己纵览世界、洞察人情、体味生活而解读出的人生哲理"引爆"在文章中,是中考作文获取成功的一个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8.
刘长华 《教育文汇》2013,(22):39-39
不久前,我在本校二年级二班上了一节语文探讨课,课文是《我不是最弱小的》。妈妈带领五岁的萨沙和哥哥到森林游玩。突然,风雨大作。妈妈说要保护最弱小者,便把唯一的一件雨衣给哥哥,哥哥又转给萨沙,萨沙却把它盖在身边的一朵蔷薇花上,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相似文献   

9.
<正>与君相逢、相处、相知二十余年。在二十余年中,我们相处得那么和谐,那么莫逆,配合得那么协调,那样默契。你为我们付出的是那么多,享受的却那么少。但你无怨无悔,使我钦佩。你的一切我是了如指掌,可谓是知君者莫若我也。你历来体质弱小,身体结构甚差,你体内移植了民国年间乃至清朝时代的骨髓,有文革前期的土坯来支撑你的躯架。尽管如此,你却年年以那弱小的病体超负荷地运作着,送走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我想人们对机船、车的超载、检修是如此严谨,对你是不是遗忘了呢?我作为你的  相似文献   

10.
张新华 《师道》2006,(8):41-41
《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外出度假,突遇暴风雨,父亲把雨衣让给母亲,而母亲又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把雨衣盖在了娇嫩的蔷薇花上。根据这一教学内容,我们往往把“保护弱小者”设定为我们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期望通过我们的教学让学生养成“保护弱小者的美德”。我想:这当然没错,但如果仅仅让学生接受这种单向、狭隘的爱的熏陶,他们长大成人后会对爱有怎样的一种理解?弱小者被别人关爱就是天经地义的吗?弱小者被别人关爱就应心安理得吗?基于这样的思考,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对教材进行了再度开发,对学生进…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第四册(苏教版)中有一篇文章《我不是最弱小的》,两位教师同样讲述这篇文章,采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一位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把握,以体现“保护弱小”为课堂教学设计的线索,引领学生阅读,同桌、小组讨论,提出问题。抓住萨沙的一句话“我不是最弱小的”进行分析,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明白了妈妈对托利亚的母爱,托利亚对萨沙的兄长之爱,进而表现萨沙对蔷薇花的保护,突出“保护弱小”这一主题,教师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学生也从中明白了在生活中要“保护弱小”这一道理。而另一位教师教学开始也紧紧抓住阅读、讨论、分析这一…  相似文献   

12.
生命列车     
所谓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积极的人生观,能够给人生以前进的动力;而消极避世的人生观,则让人萎靡不振,裹足不前。在这里,撷取了富含哲理的美文,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是怎么样的。他们的人生观是否与你的相近呢?这些哲理美文是否能为你积极健康的成长提供启迪呢?  相似文献   

13.
门的悬念     
新开“感悟哲理”专栏,目的有二:一是满足读者的需求;二是加强作者和编者的交流,因为“哲理”文章从作者中来,而“感悟”文字则由《高中生》杂志社 员工完成。  相似文献   

14.
钥韪     
钥匙是一种很普通的东西,作者却对它有了特殊的看法,认为它象征独立,是自尊的一种保障;掌握了它,就有一种安全感;别人把钥匙交给你是对你的一种信任和一种无言的挽留。文章自争吵离家忘了带钥匙而不能回家开始,说明拥有钥匙的意义,读了让我们很能引起共鸣。作者为我国台湾省著名女作家,擅长写寓意深远的哲理散文。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要求学生说一说"你是不是最弱小的?你心中什么是最弱小的?"话题抛出后,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维宣说:"我妹妹是最弱小的,她晚上睡觉总是蹬被子,我每天晚上都起来给妹妹盖被子。"琬茜说:"西瓜是最弱小的?""西瓜?解释一下?"我疑惑不解地问。  相似文献   

16.
在课文《麻雀》中,作者在描写老麻雀勇敢保护小麻雀时有这样一句话:“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在此句中,作者将老麻雀比喻成“一块石头”,目的是为了说明老麻雀从树上扑下来时的落地之快,体现出它的果断和勇敢。,我们反复斟酌了这句话,又结合全文进行了分析,认为这里用“石头”来比喻老麻雀,有些欠妥,理由是:第一,老麻雀是有血有肉而又极具生命力的一个强者的象征,虽外表看上去是那样的弱小和无奈,而内心却充满着英勇和顽强。而“石头”则是一个呆板的、沉默的,而又看不出任何生命和活力的物体,更无…  相似文献   

17.
<我不是最弱小的>改编自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情节简单,语言浅显,讲述的是一件极为普通的生活小事:萨沙的父母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唯一的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可出乎意料的是萨沙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风雨中飘摇的蔷薇花上.事虽小,文字也短,但透过字里行间,却可以感受到蕴涵其间的深刻道理: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的情感和信念.……  相似文献   

18.
<我不是最弱小的>改编自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情节简单,语言浅显,讲述的是一件极为普通的生活小事:萨沙的父母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唯一的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可出乎意料的是萨沙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风雨中飘摇的蔷薇花上.事虽小,文字也短,但透过字里行间,却可以感受到蕴涵其间的深刻道理: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的情感和信念.……  相似文献   

19.
哲理诗是借助于某些生活现象或具体事物来阐明某些哲理,给人以启迪的诗歌。哲理诗与咏物诗有些相似,但咏物诗篇幅长、容量大,作者在事物身上尽情抒发,而哲理诗篇幅短小,往往只一两句话就表达一种哲理。  相似文献   

20.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行程。”课堂是师生生命经历的重场所,教师要树立动态生成的正确度,把握有利时机,运用有效策略,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欣赏学生,为课堂的生成奠基有位教师上《我不是最弱小的》:下大雨了,当萨沙接过爸爸让给妈、妈妈又让给自己的雨衣时,萨沙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这样做,于是妈说:“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的人。”师:请你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的理解。生1:我要保护自己的弟弟、妹妹。生2:我可以保护低年级的小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