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级景区作为旅游活动的主要载体,其空间分布格局对区域的旅游规划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基于2016年度安徽省A级景区数据,融合GIS空间分析方法,从空间格局、空间密度、空间均衡性以及空间关联性等方面分析了安徽省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人文两个视角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A级景区呈现空间集聚型分布,空间密度核心区域主要集中在淮南、蚌埠、芜湖、黄山、合肥五市周边。(2)A级景区市际呈现出较分散的态势,整体上空间自相关性不强,而在皖南、皖中和皖北区域尺度上集中态势较高。(3)A级景区分布与地形、水系等自然因素及餐饮住宿接待设施有着较高的耦合关系,而与经济和交通等人文因素的相关性系数较低,今后需强化分配景区建设的社会经济资源,进一步完备景区旅游交通网络,优化安徽省A级景区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2.
将海南岛84个A级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和最邻近指数分析A级旅游景区数量变化特征、空间密度特征以及空间类型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等方法,探究A级景区时空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海南岛A级景区数量自2009—2022年总体上呈稳步增长的趋势;(2)A级景区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南北密集,中部和西部稀少,海口、三亚和琼海为高密度区域;(3)地形地貌、水文水系等自然因素,人口规模、经济基础、市场需求、政府政策和旅游配套设施社会经济因素对景区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环境质量对景区星级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与星级景区分布呈现反相关的关系。研究成果可为优化区域内旅游发展布局以及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旅游业质量和效益,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选取山东省1227个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度指数、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等研究方法,利用ArcGIS 10.2软件,对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总体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各地市拥有的景区数量差异较大,分布均匀度很低;空间分布的类型属于聚集型;景区总体沿“西南—东北”方向呈“人”字形密集分布;表现为中南部核心密度高,北部边缘密度低.此研究旨在揭示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布局特点,促进山东省旅游业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5年、2001年、2007年和2014年河南公路交通网络,运用ArcGIS软件平台进行栅格成本距离分析,研究河南省各个区域到其最近城市节点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河南省区域可达性整体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各时间阶段,可达性水平均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整体呈现多极格局且具有稳定性;处于河南几何中心的郑州、许昌可达性值一直相对较低,边缘地区的可达性值相对较高,但随时间推移区域间差异有所缩小.从可达性变化速率来看,区域可达性变化速率呈v型降低,但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1995—2001年河南省公路网络可达性变化速率较快,且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交通干道指向性,在此阶段公路网络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各区域可达性;2001—2007年可达性值提升较1995—2001年不显著,且某些地区有所下降,与道路改建有关,整体可达性变化速率慢;2007—2014年可达性值改善优于2001—2007年,可达性变化速率较快.总的来看,边缘地区可达性值变化速率比中心地区变化速率快,区域可达性变化幅度与可达性初值有关,同时高速公路建设与完善、国家政策以及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对可达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构建A—AAAA级景区的空间数据库,对我国主要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形成的自然地理背景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A—AAAA级景区的分布与地形、地貌、水域、海岸带、气候条件等自然地理要素背景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明确目的地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概况和交通可达性是目的地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条件,也是规划制定精品乡村旅游线路的重要基础。以鲁山县为案例地,基于ArcGIS软件将鲁山县AA级及以上景区空间区位可视化,并通过网络分析工具,构建鲁山景区空间可达性测度模型,综合分析鲁山县整体交通可达性及游客在各景区间移动所需时间成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鲁山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温州3A级景区村庄为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2019年、2021年相关数据,分析了温州3A级景区村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17—2021年温州3A级景区村庄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但增速变缓,各县(市、区)3A级景区村庄空间分布不均衡。(2)温州3A级景区村庄,由低密度的“面状”向中、高密度的“片状”“团状”演化;“东北多,西南多,中间少”的空间分布初步形成。(3)运用地理联系率分析温州3A级景区村庄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总体来看,各因素对3A级景区村庄发展的影响存在波动性,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而政策环境对3A级景区村庄发展的影响有待增强。  相似文献   

8.
以山东省为例,采用地理集中指数和基尼系数测算了A级景区分布的集中程度和均衡性,并进一步探讨A级景区与山东省相关产业要素空间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因受到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山东省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均衡性较低,区域分布差异明显;A级景区空间分布与旅游相关产业要素空间结构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青岛市旅游业在近几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景区的空间分布进行合理的优化是促进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的保证,而对其空间结构的分析则是优化的基础。运用地理数学方法中的网络分析的方法,结合GIS技术,对青岛市4A、5A级景区进行空间分析。具体采用最近距离模型对空间分布类型进行判断,基于拓扑和度量的空间分析方法,从α指数、β指数、γ指数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红色旅游不仅是旅游产业的重要部分,更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百度指数、地理集中指数、GIS空间分析法对淮海经济区A级红色景区分布现状与网络关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山东两省在红色景区数量上优势明显;A级红色景区总体呈集中分布态势,中等密度区分布较为分散,省际尺度山东、江苏景区密度较高,市际尺度高密度区分布现状为临沂3处、宿迁2处、徐州2处、济宁1处;A级红色景区网络关注度总体不高;对区域内省份吸引力较大,区域范围内华东地区搜索指数最高,搜索指数高的城市主要为徐州、临沂、南京、济南;青年搜索人群占比较高,男女性别分布较为均衡。针对研究结论,文章给出了相关建议:(1)深挖红色旅游文化内涵;(2)强化红色景区基础设施建设;(3)大力开发红色旅游青年客源市场;(4)以产业融合为主线,优化顶层设计;(5)做好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工作。  相似文献   

11.
通过选取浙江省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和罗伦兹曲线等地理数学方法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浙江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类型为均匀型;旅游景区市际分布差异较大,市际间的分布均衡性较低;高密度地区为宁波、舟山、嘉兴和绍兴,低密度地区为衢州和丽水;3A级以上旅游景区整体上在三大地理分区中呈集中分布,且分布均匀度很低,而与4A级旅游景区相比,3A级旅游景区的集中分布程度更高;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不平衡指数为0.3459,进一步说明了3A级以上旅游景区整体上在11个地级市分布较不均衡。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可达性对其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运用计量地理学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以汾河流域164个传统村庄为例,对其空间分布与可达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村庄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村落,汾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汾河流域传统村落分布形成了以晋中市为核心的高密度区和位于临汾市翼城县、襄汾县的双核心次密度区;在市域尺度上,传统村落分布集中且以聚集为主,分布于晋中、临汾、吕梁三市;汾河流域三大分区传统村落分布不均且呈现集中分布态势,主要分布在中游地区,其次是下游地区;汾河流域各传统村落的空间可达性整体水平较高且差异较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空间联系和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好。本文以安徽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Pearson相关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以及乡村旅游点距离中心城区的平均距离与社会经济关系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安徽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聚集分布在城郊地带和景区附近且位于主要交通干线公路10km范围内;(2)安徽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不均、过分依赖著名景区、影响力不够;(3)乡村旅游点距中心城市的平均距离与中心城市GDP、第三产业产值、城镇人口等都呈现负相关,且相关性不显著,乡村旅游发展尚处于向中心城镇的集聚阶段。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国家旅游局评定的第一批5A级旅游景区网站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具有完整数据的50个5A级旅游景区网站进行了用户关注度统计并进行了功能评价。调查研究表明,50个5A级旅游景区网站用户关注度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5A级旅游景区网站存在特色体现不明显、功能建设不完善、内容展示不丰富等问题,并提出全面完善网站功能、科学展示网站内容、丰富网站展示手段等5A级旅游景区网站功能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甘肃省2018年A级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景区发展均衡比系数测度其发展空间差异化,并运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估计等空间统计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和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发展市州差异化明显,极具吸引力的高端景区较少,旅游景区提质增效还有巨大空间;A级旅游景区呈现出空间集聚分布,沿陇海线呈串珠式多核心分布形态,"一小时旅游经济圈"出行距离影响核心数量和核心辐射范围;旅游资源丰富的陇南市、甘南州尚未形成景区分布核心区,旅游资源优势未显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多层面分析了2007-2018年全国和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5A级旅游景区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全国5A级景区总量的年际变化符合线性增长;(2)全国5A级景区呈东密西疏,形成三条分布带和三大密集区;(3)各省区的5A级景区演变,可分为强劲增长型、快速增长型、平稳增长型、缓慢增长型和突破型等五类;(4)全国5A级景区在省级层面的分布趋于集中,在地级层面的分布却趋向均匀;(5)东部地区5A级景区在省级层面的分布趋向集中,中部和西部的分布却趋向均匀.据此,提出建议:一是将5A级景区资格向中西部边远省区倾斜,二是全国争取实现每个地级均有5A级景区,三是适当增加上海市5A级景区.  相似文献   

17.
运用分形理论的知识,测算了武陵山区域著名旅游景区的聚集维数以及空间关联维数,显示武陵山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的空间分布聚集性较强,且具有多分形特征,空间结构呈现自组织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旅游空间结构的分析是指导区域旅游规划、开发与管理的基础。运用网络分析的方法,结合GIS技术,对辽宁省4A、5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发现,该省高等级旅游景区呈现集中分布的态势,基尼系数及R值分别为0.8611、0.7229;旅游交通网络结构不完善、连通性不高,α、β、γ的值分别是0.4571、1.75、0.6481,均低于各自的理想值1、3、1,由此提出优化该省高等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网络建设最直接的空间经济效益是缩短地区间的旅行时间,增强区域交通可达性.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选择2004和2011年两个年份在构建公路交通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节点全域可达性、日常可达性和区域平均可达性等指标对河南省不同城市的可达性水平及改善程度进行比较分析;从客观上论证了高速公路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区域交通网络优化和城市空间组织调整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安徽省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试图通过最邻近距离分析来界定全省及各设区市的空间结构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50.79%的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分布在长江以南6个城市,数量最多和密度最大的都是黄山市.通过测算,合肥、马鞍山和六安3座城市属于均匀型,芜湖、蚌埠、淮南、淮北、安庆、黄山、阜阳、滁州、宣城、池州、宿州、亳州、铜陵13座城市属于凝聚型,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