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重塑”是当前课程改革响应新文科建设的首要立基点。以旅游经济学课程为例,全面分析其特点,深挖该课程的价值引领元素,利于制定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建设原则,对该课程巧融思政元素的改革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亟需开展课程思政的改革探索。当前旅游经济学课程存在着学科特性价值盲区、思政元素单薄、教学模式陈旧等突出问题。文章提出“五个一”的课程建设策略,即一线教师队伍、一手教学资源、一流教学内容、一定教学模式及一生教学服务五个层面,并围绕经济、旅游、企业、社会及管理五大类为主的多元化理论知识,开展思政元素的深挖及融合创新,切实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人文学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新文科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以OBE理念为指导,结合滁州学院人文学科发展现状,在专业群建设方面进行探讨,提出课程建设、实践活动等“模块+平台”的建设路径,拓展地方应用型大学人文学科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新文科建设以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旨在加快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新文科建设对商务英语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商务英语课程建设内涵和建设需求等带来了良好机遇。文章结合校本实际和人才培养需求,从确立新方案、搭建新平台、建设课程群、创建新课堂、实施新评价等多个维度构建了商务英语课程的新型范式。  相似文献   

4.
何剑鸣  侯冰洁 《教师》2023,(24):108-110
在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要积极探索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文章作者以陇东学院为例,使用问卷调查和走访的方式,对该学院经济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开展双语教学情况调查,分析了双语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地方高校经济学专业教师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和培养高素质涉外人才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王美芸 《教育评论》2022,(9):134-138
“新文科”的提出是对文科教学模式改革、文科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的重新思考,明显表现出了对传统人文学科的反省与革新。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写作课程必须超越“工具性”的目标定位,承担价值塑造和引领的功能,更直接地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当前大学写作课程对标新文科建设的标准,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文章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探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写作课程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李俊文 《教书育人》2023,(15):106-109
在课程教学中,面对知识与传授能力培养难以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课程内容延展度与丰富性难以满足学生知识与审美需求、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媒体快速发展态势这三大教学“痛点”,教学团队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通过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相融合、教学过程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教学素材与幽默元素相融合、校内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融合、专业教育与多学科交叉融合这“五个融合”举措,聚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做好“磨课”文章,推动课堂革命,课堂教学“含金量”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
仇艳 《现代英语》2021,(3):80-82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发挥英语写作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传播能力的时代新人,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使命要求.基于写作教学的特点,文章探讨了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思政融入的三种策略:范文分析思政育人、文化比较思政育人、写作任务思政育人.  相似文献   

8.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经济学与思政教育融合既是现代经济学时代性与价值性的直接体现,也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基于呼伦贝尔学院的经济学课程和“互联网+”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以新文科视角重新审视高等学校经济学课堂,从经济学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出发,对现阶段经济学和思政教育融合的痛点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9.
近年,我校针对卓越法治人才法学专业课程体系积极探索,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新文科背景下卓越法治人才法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任重而道远,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课程体系改革应该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课程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应用型目标;课程体系改革应该充分利用我校优势专业资源;课程体系改革应该重视学业导师制,指导学生课程和学业规划;课程体系改革应该优化法学实务课程和法学实践课程结构等。  相似文献   

10.
"新文科"建设推动了我国各高校的教学和课程改革.本文在总结既往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新形势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的新要求,并从课程目标的新定位、教学理念的新转型、教学内容的再思考、考核方式的重设计等角度分析了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建设思路,旨在提高课程建设效果,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理念,也是一种方法论,将课程思政作为厘清课程改革的思想标杆,围绕培育时代新人的目标去探索教学创新路径。针对中国出版史课程内容不够鲜活,知识理解缺乏整体认知,探究式教学略显不足,教学情景和教学评价标准较为单一等教学“痛点”,将课程思政以探究性教学方式渗透到中国出版史课程教学中,构建丰富多元的教学模式,加上课外研学为有效补充,极大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提高中国出版史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文科与课程思政在本质上同向同行,专业课程是两者有机融合的基本载体。文化资源学课程建设的经验表明: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点,数字赋能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利用;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点,在实践教学中培育专业课程的思政特色;以审核评估为基点,结合通识课程提升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实效,是新文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实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李竺芸 《广西教育》2023,(18):103-107
本文基于公安院校法学类专业民法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广西警察学院法学院法学类专业的民法学课程改革为例,论述新文科理念下推进公安院校法学类专业民法学课程改革的途径,认为在课程设计上要贴合学生需求并进行课程内容更新与授课方法改革,并阐述课程改革成效。  相似文献   

14.
在新文科理念指导下,构建更加契合当代大学生特征的智慧教学模式,是当前高校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文章阐述了新文科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要求,然后提出了通过智慧教学模式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王赓奕  苏烨 《广西教育》2022,(3):145-148
本文对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交互界面设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对《交互界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进行了优化探索,优化后的课程有效平衡了企业与高校在界面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差异,合作式的课堂展开模式有助于知识点的内化,评分组成的优化也更好地发挥了分数的激励作用,为新文科背景下《交互界面设计》课程的教学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思雨 《海外英语》2023,(23):102-105
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开展课程思政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外经贸英语函电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亟须打破原有课堂以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本论文研究新文科外贸人才的培养要求与现行课程思政的可融合之处,分析外经贸英语函电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从培养目标与要求、教学实施、实施效果等方面对函电课程思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希望实现兼顾学生思政素质和函电技能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新文科的大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转型之际,语言类课程的发展面临着挑战。正确解读新文科背景下对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提出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语言类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在新文科的语境下如何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新型语言人才,如何推进语言类课程的新变革,已成为语言学界普遍思考的问题。文章针对应用型高校语言类课程存在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等问题,提出教学理念坚持育人与育才的统一、打造多样化课程体系、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教学方法坚持传承与创新的统一等策略,为应用型高校语言类课程改革一线的先行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调查了新疆高校法律硕士课程体系,然后分析了新文科背景下法律硕士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新文科背景下法律硕士课程体系优化方案,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专业知识衔接、注重实践教学等。  相似文献   

19.
周维强  孙景美 《科教导刊》2022,(30):114-116
新文科背景下所提倡的新文科、大外语,对全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当下处于大数据时代,科技信息高速发展,中日之间的交流正日益密切,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标准日语进行实际工作已成为二外教学课程中承担的一大重要任务。为探求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改革,以宿州学院为例,通过对教学发展现状问题的实证分析,指出了对当前二外日语的教学体会,并试图对二外日语课程教学改革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20.
聂辉  卿芸 《教育教学论坛》2023,(29):117-120
以新文科建设为背景,分析了新时期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目标;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对艺术设计专业进行“三融一改”提升改造,即“学科融合、专业融合、课程融合,积极推动交叉融合发展,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艺术设计专业”;阐述了桂林旅游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及成效,在工作室课程体系、特色课程、校企合作、教学团队、思政教育、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