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人民日报》作为担负着深入宣传、阐释二十大报告任务的主流媒体,推出了系列融媒体作品并在人民网设立“党的二十大报道专区”和“大型融媒体报道专题”。从内容生产和知觉传播两个方面来看,《人民日报》的融媒体创新实践呈多模态报道模式。以《人民日报》对党的二十大报道为例,针对出现于文本和传播事件之中的现象,通过研究多种符号整合为一个整体的新闻作品,考察多模态融媒体新闻的模式属性及传播潜力。  相似文献   

2.
人民日报“山乡·书香”融媒体报道暨“乡村伴读计划”聚焦乡村文化振兴主题,讲述乡村阅读的基层故事,精准打通传播渠道,精细打磨内容产品,构建多元立体传播格局,纵深呈现乡村阅读新貌;抓住内容创新这一根本,以内容创意驱动价值引领,以有温度有品质的融媒体产品引发共鸣共情;打通线上线下,配合推出相关公益活动,有力扩大了报道的“地域覆盖面、人群覆盖面、内容覆盖面”。  相似文献   

3.
杨谷 《传媒》2015,(6):25-27
2015年是光明日报社的“提质转型年”,媒体融合是提质转型的重点.自2014年成立融媒体中心以来,光明日报社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等报道中多次探索媒体融合.在此基础上,光明日报社投入重兵,在今年“两会”报道中第一次实践了一次采集、多流程加工、多渠道分发的媒体融合,以卡通形象“小明”统领的融媒体报道,通过微信“炫融特刊”、微博“秒拍两会”、楼宇屏“光明都市传媒”等产品推出,极大地增强了“两会”报道的吸引力,8个传播平台上的各种媒体产品交相辉映,鲜活的报道形式和强大的新媒体推送能力,组合形成“排浪式”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杨洋 《新闻传播》2023,(11):64-66
“三农”类融媒体产品始终存在内容专业性强,受众自身局限等限制条件。通过分析研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黑龙江总站2022年推出的贯穿全年融媒体报道《龙江新“丰景”》系列产品发现,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媒体从业者必须通过践行“四力”,深入调研,成功实现传播内容、传播策略、传播方式的不断创新,从而实现“三农”融媒体产品“破圈”。  相似文献   

5.
《新闻战线》2022,(1):65-67
“时代之问”系列融媒体报道,从“难题、答题、成效”三个维度,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精准扶贫、反腐倡廉、科技创新、全面深化改革等16个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站位高、把握准、内容实、表达新、传播广,实现了重大主题报道从“新闻作品”到“新闻产品”的理念转变,彰显了重大主题报道对新媒体的拓展和带动效应,无论报道方式、呈现手段还是传播渠道,都是一次有益有效的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6.
纪念性报道是媒体重大主题报道的分支,也是展现以广电媒体为代表的主流媒体报道能力的“演武场”。融媒体时代,在特定的历史时刻,如何做好纪念性融媒体报道以营造浓厚的社会气氛,是广电媒体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探讨融媒时代纪念性融媒报道的传播特征,提出了广电媒体做好纪念性融媒报道的创新策略,包括内容加技术、严肃加网感、传统加社媒、线上加线下等创新手段。  相似文献   

7.
王亚楠 《传媒》2021,(11):25-26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1年全国两会报道呈现出很多新特征.作为地方融媒体的典型代表,大河网在这次报道过程借助"云"技术获取一手材料,不断推出创意融媒体报道作品,并借助全媒体传播矩阵扩大声量,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宵祎  褚楠 《新闻前哨》2022,(23):37-38
身处“万物皆媒”时代,单向的传播模式,早已被双向、互动、多元传播所取代。重大主题报道是体现传统媒体思想深度和力度的报道形式,在“浅”信息中不断生产“深”内容,是主流媒体的立身之本。在当前传播环境下,如何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融合传播?本文以湖北日报襄阳分社“襄阳都市圈一路看发展——我和我的家乡路”融媒体报道为例,分析地方主流媒体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模式,探讨融媒体时代新闻产品的生产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三峡融媒体中心以全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体系创新为突破口,整合全媒体传播资源,组建融媒体报道专班,探索全媒体报道形式;深入践行“四全”媒体理念,探索全平台互融的“全效融合”传播路径。在新春走基层专题报道中,直播“打头”,报纸“提气”,新媒体“升华”,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成果转化为全媒体内容生产的新活力。  相似文献   

10.
李天翔  高婷 《新闻战线》2023,(21):87-88
红星新闻网在策划上立足大格局,在内容上挖掘深刻内涵,在传播上不断放大声势。“天府粮仓中国饭碗”系列融媒体报道,立足地方、做出特色,深挖大国粮仓的感人故事,实现“突围式”的表达和传播,全方位覆盖融媒体矩阵,形式新、创意足、互动强,亮点频出。  相似文献   

11.
重大公共危机事件报道历来对媒体都是重大考验。媒体不但要报道来自各方的危机信息,满足受众的多元信息需求,还要拓展自身服务属性,发挥好甄别谣言信息、协助社会沟通、抚慰公众心理等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作为省级媒体集团,充分发挥多媒体资源优势和地方主流媒体信息枢纽功能,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等传统媒体为依托,以中国江苏网、“学习强国”江苏平台等网络平台集群为重点,以“交汇点”“紫牛新闻”“扬眼”“北京西路嘹望”等移动新媒体为主体,加强主题策划,设置媒介议程,推出系列融媒体报道,在传播疫情防控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安抚民众情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秦菁  张霰 《中国记者》2023,(2):98-100
<正>在加强理论解读、创新主题报道话语体系中,主流媒体如何做到四两拨千斤,既达到传播目的,又能提升传播效能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老百姓听得懂、愿意看的语言方式传播,就是法宝。长城新媒体推出的系列融媒体报道《传诵经典·听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诗词》创新学习形式,以诗词为媒,邀请先进典型实践领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13.
胡良光  曹斯  纪蓓 《中国记者》2023,(11):87-89
<正>新型主流媒体如何守正创新、做好调查研究这篇重头文章?紧紧围绕中央决策部署与广东省委工作要求,南方+客户端组织近百名采编人员深入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于2023年6月至7月策划推出系列融媒体报道“21城·21问——广东城市微调研报告”(以下简称“21城·21问”),探索主题报道新形态,以微观视角、锐度观察、融媒呈现,为城市画像,为发展助力,助推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落地落实,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鼓与呼。  相似文献   

14.
2022年郑州“两会”期间,郑州广电全媒体推出了融媒体系列策划《小万V观“两会”Vlog》,以政协委员和Vlog主持人双重身份观察报道大会,两天半的会期共创作完成5支Vlog作品。分析和探讨时政Vlog的报道特点和传播优势、时政Vlog主持人的角色转型与创新、时政Vlog报道注意事项等,有助于真正实践“内容为王、渠道为王、用户为王”的新融合、新尝试。  相似文献   

15.
在山东全省党政军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大众报业集团推出融媒体报道《回眸“十二五”》,回顾梳理十八大以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作为、新亮点、新变化,展示果实累累的“山东成绩单”;展望“十三五”的雄伟宏图,为其来胜开局奠定坚实的信念基础.从2015年11月12日开篇,大众日报利用十余天三十多个版面,将这次大规模的集团融媒体报道经营得非常精彩.在这次报道活动中,“我满意我讲述·100人的山东故事”格外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16.
2022年3月初,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等8部门联合印发《“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山东手造”推进工程,该方案从10个方面对“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做出了重要部署。本文综合山东省各主流媒体围绕“山东手造”推出的系列融媒报道作品,浅析“山东手造”的全媒体传播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李盈 《青年记者》2022,(15):40-41
本文对“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出的《在红船起航的地方》系列专题政论节目进行回顾,分析其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效果三个方面的创新,提炼传播经验,探讨融媒体发展的新形式、新业态、新可能。  相似文献   

18.
黄颖 《中国记者》2024,(4):25-26
<正>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四川日报全媒体川观新闻把握传播趋势,充分发挥全媒报道优势,通过多个议程的主动设置、多个产品的策划、多种融媒体传播手段的综合应用,推出一批“科技感、深交互、强联动、视频化”的融媒产品,AIGC技术全线深融,在技术赋能下守正创新,探索省级媒体在全国两会报道中的融媒传播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刘劲松 《青年记者》2017,(11):77-78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融媒体报道产品数量大增,移动端竞争异常激烈.大量的可视化报道涌现,实时互动报道成为新的报道样态,传统媒体呈现出加速深度融合的态势. 深度开发运用“中央厨房”,为融媒体报道提供支持 与前两年相比,今年两会期间,媒体的“中央厨房”进入全面运行阶段,并得到深度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颠覆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如何创新政务报道形式,将“硬内容”与“软传播”结合,契合融媒体时代受众阅读方式,从“一专”向“多能”转型发展,成为党报文字记者实现业务突破的必经之路。2021年四季度,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策划推出大型系列访谈报道《破冰与突围·县(市、区)委书记全媒体纵横谈》(简称“纵横谈”)。系列访谈期间,湖北日报记者创新音视频、图文等多媒体表达方式,根据报纸、新媒体平台的不同特点制作编排,取得突破性宣传效果。本文结合笔者此次参与武汉市区委书记访谈的经验,就文字记者如何在全媒体访谈报道中探索转型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