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每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可见,学会学习、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养。让自己的学生具备这一素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如何让学生具备这一素养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体育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门重要的教育活动。体育不仅能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具备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不会与别人合作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而体育这门课程恰恰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当今社会,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型人才必备的素养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正>一、理论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高考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考查内容,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为考查要求,这为基础教育课程指明了培养目标及要求。高中化学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功能,是发展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载体,学科素养的发展离不开学科必备知识的储备和关键能力的形成。因此,如何在高三复习阶段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学科必备知识、发展学科关键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柏洁 《中学生物学》2023,(3):50-51+54
<正>教育要充分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学科关键能力因其评价的可操作性成为衡量学生核心素养是否落地的重要指标之一。纵观历次课程改革实况,参考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并通过国内外部分有影响力的学科能力体系梳理,以“理解能力”、“应用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的四级能力系统在初中生物学一线教学中被普遍认可与使用。  相似文献   

5.
金梅 《保山师专学报》2007,26(4):100-101
教学法课开设的目的,是培养高师生从事教育工作所必备的一些专业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基本能力,而多媒体教学能力是学生在现代信息社会从事教师行业所必备的一种能力,所以必须在师范高等院校教学法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多媒体教学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合作学习--促进社会性发展的有效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是社会性行为的表现,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儿童适应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社会技能。学会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把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业成绩,也是为了顺应教育社会化、生活化,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和提高生存能力的需要。因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勤于合作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应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努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进步,数字素养与技能成为学生必备的一种素养和能力,而中小学校必须成为数字素养教育和信息科技课程的主阵地。《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阐述,信息科技课程目标需要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要求学生通过相关信息课程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又提出“在课程实施上,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机制,将教、学、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
俞晓 《贵州教育》2005,(24):32-33
信息素养指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信息素质作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如同传统社会中要求人们具备"读、写、算"一样,是每一个公民的必备素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信息能力、信息素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其培养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包括: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分析和理解信息内容的能力──科学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利用信息的能力──融入信息社会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不仅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教会学生上网等一…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课程教学改革逐渐走向纵深,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然成为当下教育的重要研究方向。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数学作为课程体系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换句话说,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那么,良好的信息素养应包括哪些方面呢?我认为应包括:  相似文献   

12.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曾指出:“学会共处是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而这个“共处”即指人的“合作能力”.它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备因素。在日益强调个性教育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培养学生在踏上社会后与他人和谐共处的素质与能力。如何有效地把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付诸于教学实践中。笔者在实践中认识到:器乐教学在“表现”、“创造”两个领域中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促进其合作能力的形式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命题意义落实立德树人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和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育人的重要目标。核心素养理念下,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全面发展的人”是各学科综合教育的结果。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各学科根据本学科特点制定出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的思想和方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在实践层面上鼓励创新,为化学的关键能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更高层次的价值要求,是化学的必备品格。  相似文献   

14.
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能力是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能力,也是其日后从事学前教育必需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整合课程,构建适宜性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自主建构实践能力;重视实习见习,发挥幼儿园教师的指导作用;运用“实践-反思”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制定评价标准,规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15.
核心素养是初中生面对未来社会必备的品质之一,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价值观、性格和能力。初中生在学习思想道德课程时,主要是培养学生优秀品质,这是促进中学生核心素养和提高修养的重要课程。本次研究针对道德教育理论和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研究发现通过多个方面来提高中学生的思想核心素养,目的是发挥更高的效率来培养中学生的道德和素养。  相似文献   

16.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英语教学要适应新课程的改革,要改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这种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要改变教学策略,落实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要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以问题为导向,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加强交际,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必备的素养之一,构建高职院校的信息素养渐进式培养方式有利于全面系统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文章首先梳理了国内外信息素养的研究现状,接着重点分析了信息素养内涵和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信息素养入学教育—信息素养基础课程教育—信息素养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网络选修课拓展教育”分阶段渐进式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最后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构筑了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体目标中指出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就是说 ,新世纪的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潜能开发 ,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 ,重视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塑造 ,重视人生观、价值观的提升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要真正实现这一课程改革的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中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中小学生教育的关键。并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该达到的核心素养体系和适应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关键能力和品质做出了重要明确。而在教学中发现并分析阻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因素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中之重,寻找如何避免的策略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提升之道。  相似文献   

20.
周爽 《辽宁教育》2022,(17):31-34
提升劳动素养是劳动教育的核心任务。劳动素养即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等。劳动课程任务群是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载体,劳动课程之“新”在于内容要求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素养表现具有有序进阶性,活动建议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劳动素养提升需要协同与创新,即家庭协同与社会协同,依托任务群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