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李大钊立足于自身的思想基础与所处的时代语境,将“平民”作为幸福的主体,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关注平民的幸福,强调要实现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相统一、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统一,并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建构出“自由劳动”“按劳分配”的幸福实现路径。李大钊的幸福观内含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宏伟追求,这对践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观照。  相似文献   

2.
论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其中包括四个阶段:接触,影响,接受,确立。1912年前后,李大钊通过《〈支那分割之命运〉驳议》这篇文章接触到了社会主义思想,开始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历程;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使李大钊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开始用社会主义的立场去考虑社会问题,解释社会问题,有了接受的倾向;1918年,他系统地接触了俄国革命的资料后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强调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并在文化讨论中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1919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李大钊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开始,在这篇文章中,他不只是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还在社会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1920年《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是李大钊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系统分析中国问题的文章,标志着李大钊已经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3.
在五四时期,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学观念,总结学革命的得失,展望新学的情景,介绍西方学的进步观念,倡导平民主义学,为中国现代学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得到发展开辟了道路。李大钊是中国现代学的开创。  相似文献   

4.
5.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他参与发起思想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基本前提;他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并发起创建中国共产党,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理论和组织基础;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初步阐述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构想,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飞跃。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行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文化运动到毛泽东思想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一个由表层到内在的中国化的历程。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领导中国革命的历程无不透射着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以寻求中国问题的"根本解决"为出发点,李大钊坚持"求真"的方法论原则,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朴素的辩证思维、民本思想、义利观和革故鼎新精神,立足工农群众的实际,以发展生产力和走共同富裕道路为价值取向,从而形成了其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问题的思索轨迹。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使其中国化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践行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为在中国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而奋斗终生。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他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引领一批先进青年走上共产主义道路;最先倡导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做出了奠基性贡献。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在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原理进行了中国化探索。他首次尝试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指导文艺美学的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阐述美学问题;他将审美范畴与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和中国革命事业紧密联系起来,重视美的社会功用;他肯定"劳动创造了美",提出了平民主义的审美观;他强调现代崇高型美学观,推崇在革命斗争中实现人生价值;他提倡发挥文艺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要求文艺要充分表现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在青年时期,李大钊作为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鞭鞑.十月社会主义后革命后,他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先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其《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李大钊是青年的良师益友。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培养了一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在李大钊的人生道路上,经历了从放弃资产阶级共和国理想,到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率先在中国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种种抉择,形成了艰难的思想转变历程。李大钊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实际上是一种自觉的文化选择,是他对中国革命和中国思想、文化、学术发展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李大钊的人生道路上,经历了从放弃资产阶级共和国理想,到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率先在中国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种种抉择,形成了艰难的思想转变历程。李大钊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实际上是一种自觉的文化选择,是他对中国革命和中国思想、文化、学术发展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李玉玲  朱江 《唐山学院学报》2005,18(4):11-12,45
1919~1921年,李大钊以多种方式全面系统地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在宣传的同时,也在结合和运用。他把宣传工作与组织工作结合在一起,为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最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在青年时期,李大钊作为一个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鞭挞.十月社会主义后革命后,他开始接受 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先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其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李大钊是青年 的良师益友,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培养了一代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肇始有着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他不但是中国最早系统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独特的理论贡献,而且最早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中国问题,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最早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反帝反封建革命,最早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团体和组织。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肇始发挥了开创性、奠基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李大钊重视民生问题,他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通过撰写文章、教育指导等方式传播相关理论,并在其短暂的革命生涯中身体力行,推动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这对当代中国民生建设亦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颖 《唐山学院学报》2023,36(2):20-27,75
理解李大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既不能忽视时代条件的推动作用,也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领作用。"五四"以前,李大钊矢志追寻的民族解放理想在现实面前陷入困境。与此同时,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发表以前,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话语与方法已开始出现或渗透于李大钊的著述之中。李大钊初步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与他自身的思想诉求之间形成了内在自洽,从而引领李大钊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并不是单纯基于时势的情绪化选择,而是一种基于比较、批判和鉴别的理性化选择。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所处时代的问题、主题、特征做出整体回答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命题,以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两个大局”的重要论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对当下中国和世界做出全面判断的基础上对时代做出的科学判断,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在21世纪的最新表达。新时代产生新思想,新思想产生新飞跃,对新时代做出科学判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基本依据。新时代观秉承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三重逻辑,即以把握社会基本矛盾规律为尺度的发展逻辑,以解决现实根本性问题为导向的实践逻辑,以哲学方法探讨时代本质的思维逻辑,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具有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时代观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发展的最新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9.
新文化运动前后的李大钊在文化调和思想的指引下逐渐转向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是其探索中国近代文化出路的过程,也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过程。理解这一问题,对于把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文化意蕴有着重要意义。文章立足于新文化运动前后李大钊对不同文化的态度与选择、对东西文化调和之路的探索以及其最终的马克思主义转向这一循序渐进过程,管窥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内在发展逻辑以及马克思主义在这一逻辑链条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前,李大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宣传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其中也有些不正确、不彻底的观点。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解释中国的社会史发展问题及社会文化问题,试图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李大钊在五四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