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17头大象北迁事件的跨文化传播现象表明,顺势而为的形象“自塑”和“以小见大”的叙事体系能够有效传播中国生态文明故事;有限否定和情感厚植能够在跨文化传播中消弭外媒偏见。这对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子柒系列短视频成功地将中华文化本土情境接入全球话语体系中,在国际社交平台上获得了海外公众高度关注与认可。本文通过对李子柒在YouTube发布的系列短视频进行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其视频采用了带有中国特色文化符号的视觉修辞为东方"田园想象"赋魅、以共享文化价值观构建情感勾连、以及微观日常视角叙事、沉浸式场景塑造等多元化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有效增强了视频文本的文化亲近性及情感卷入能力,提升了海外公众的跨文化认同,对新时代的中华文化出海实践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小岚 《视听》2022,(6):44-47
本文以YouTube上中国乡村短视频的文本为研究样本,采取质化与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乡村短视频的对外传播策略。研究发现,样本短视频在叙事类型上以场景化叙事、透明化叙事为主,多运用可写性文本;在传播主体方面,打造富有亲和力的人物形象,由专业化团队运作;在传播内容方面,视频内容定位精准,文本易读,表达形式注重诉诸感性;在受众策略方面,借助文化距离激发受众好奇心,在文化接近性市场不断发力。  相似文献   

4.
尤达 《传媒观察》2023,(9):102-110
当下,随着海外传播力的不断提升,网络剧已经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新锐力量。基于此,本文从“传播力”的概念着手,以国际视频平台YouTube为观测点建立研究路径,对网络剧海外传播力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主动型思维的主体策略、坚持融合化思维的内容策略和开拓共事实思维的受众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网红开启了在YouTube上的"内容出海",其中头部网红所呈现出的跨文化传播模式不同于常规对外传播的模式.本文以10个中国网红在YouTube上的短视频为研究对象,进行内容分析与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这一跨文化传播模式的特征:在表达方式上,以非语言符号为意义表达的载体,同时基于可写性的文本特征,为异国观众带来进入文本与...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社交媒体上,李子柒的中国传统乡村生活视频赢得全球粉丝的持续关注,成为颇具影响力的跨文化传播案例。本文以YouTube平台李子柒视频的评论为研究对象,审思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可能性突破。研究发现,视频中引发热议的认知符号依旧是传统中国文化符号,挖掘和对外传播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中国文化符号是亟需开拓的方向;积极情感表达占据绝对主导,这主要建立在视频基于日常生活视域所表征的人类共通情感和价值理念上,但需警觉粉丝群体的同质性和圈层性,更多不同面向的机构账号和个体账号形成合力,才有望触及更广泛的用户;基于视频的网络化社群构筑了极具价值的多层次对话,在线上与线下的交流互动中,实现心与心的相通,这是一种更值得期待的跨文化传播力。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中医在海外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和挑战,而YouTube作为规模和流量都居于全球领先水平的自媒体平台,对视频网站的信息传播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YouTube网站中的中医视频,考察包括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在内的中医视频传播形态和机制,分析中医在该网站上的传播效果,从而为提升中医在海外的自媒体传播效果提供优化对策支撑。  相似文献   

8.
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展示名片,良好的城市形象不仅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也能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尤其在新媒体时代下,短视频已经成为了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重要手段,重庆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在各大海外平台也受到了诸多关注。基于此,本文选取了海外短视频平台Tik Tok中与重庆相关的短视频,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重庆城市形象在Tik Tok的跨文化传播效果较好,呈现出多元话语参与传播、主题丰富,地方特色突出和多语境交融,正面情感为主的特点,但仍存在文化误读的问题。未来重庆城市形象的海外传播应当从传播观念、传播主体和传播内容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9.
刘建萍  罗江 《现代传播》2022,(12):154-160
通过对海外短视频平台YouTube、TikTok中典型的官方用户与普通用户短视频内容的评论大数据的分析,分析中国国家形象的成因,并提出短视频重塑中国国家形象的新视角,即从对外传播到跨文化传播、从单打独斗到形成合力、从中国叙述到中国倾听、从文化输出到在地化传播。短视频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不仅在于传者的塑造与传播,也在于受者的认知与接受,归根结底在于“自塑”与“他塑”之间的互动与博弈。短视频重塑国家形象,需要政府、主流媒体、互联网用户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努力。国有传播机构生产的短视频、用户生成的短视频以及MCN机构生产的短视频,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国家形象传播的互动与合力。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舆论场中,自媒体由于其非官方性和丰富的个性化内容,成为了国外受众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之一,而李子柒的视频作品在海外视频网站所获得的成功再次引起了对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探讨。视频是李子柒进行跨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形式,对李子柒视频作品的编码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为自媒体的跨文化传播活动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国家品牌体现了国际受众对一国的看法与评价,而国家品牌的传播则旨在提高一国在国际舆论中的影响力.李子柒在海外社交媒体的原创内容不但收获了大量海外粉丝,无形中也让海外受众对中国的国家形象及国家品牌有了更多的切身认知.本文以Twitter和YouTube上有关李子柒的评论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海外社交媒体中的用户原创内容对国家品...  相似文献   

12.
采用道金斯的模因生存能力指标来衡量短视频在异域文化场的生命力,发现内容上的长存性、形式上的丰产性和立场上的本土化与保真性是短视频模因跨文化生存的关键.作为模因的短视频,让中国文化资料有了平民化叙事与编码手段,而这种模因又被国外受众以求知、好奇的方式解码,并依据自身特异性再传播,这种跨文化的两级式传播使得中国文化资料的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国际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大量中国美食视频获得一定关注,为国家文化传播提供了观察窗口。前人研究虽定性说明一国的美食能够成为该国文化传播的载体,但并无数据支持,也鲜见实证研究如何利用美食进行国家文化传播。如何选取视觉和听觉符号,通过独具特色的符号表征打造鲜明的文化特质,也是政府和个人面临的挑战。论文应用食物旅程叙事理论,建构食物旅程叙事策略分析框架。以YouTube平台上3434个中国美食视频的3382995条评论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与方法,验证食物旅程叙事承载国家文化传播的可行性,发现引发受众对食物本身、食物烹饪相关人物和食物来源背景国关注的食物旅程叙事策略及其组合。论文不仅基于食物旅程叙事的路径深化了国家文化传播,而且将食物旅程叙事理论拓展到非商业应用领域。通过精准设计食物旅程叙事的策略组合,展现美食视频中的视觉和听觉符号,用文化符号提升国际受众对视频中的食物、民众和国家文化的关注。研究结论既可以满足国家“文化传播”的诉求,又能实实在在解决当前美食视频制作中,凭借经验主义“摸石头过河”的营销传播的痛点。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际传播力亟待加强。在情感化和视频化的双重转向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YouTube平台上李子柒、阿木爷爷和滇西小哥三位视频博主的非遗文化视频,发现这些视频通过为受众创造情感知觉的条件和融入共通共享的情感体验,在国际传播中形成了一定的共情模式。在借鉴上述模式传播非遗文化的同时,仍需从在地文化场景、共享情感类型和共情内在机理三方面进行反思,更好地讲述中国的非遗故事。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7,(6):37-43
本文主要采用跨文化传播理论中的"文化力"(cultural force)理论,考察中国流行歌曲的跨文化传播对非洲青年群体认知和理解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机制。通过对非洲国家苏丹42位学习汉语的青年的深度访谈,本文归纳出中国形象通过流行文化路径实现跨文化传播的三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流行文化路径",即在跨境流行文化产品中有意识地植入符合中国文化逻辑的普遍性意象,从而令海外受众在娱乐消费中获取对中国国家形象积极、正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殷鸣敏 《视听》2022,(5):161-163
李子柒在海外圈粉,成为跨文化传播可以借鉴的典型范例.她的跨文化传播实践表明,个体的视频化和故事化传播是打破文化隔阂、超越身份局限的利器,而聚合个体的传播实践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合力作用.这启发我们,未来跨文化传播的着力点和转向应该紧扣视频、个体及故事这三点,开辟出一条区别于传统跨文化传播的新路径,让中华文化和中国故事更好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实施十年、“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实施五年以来,中国图书对外输出成果显著.中国图书的海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中国文化形象的塑造功能,提供了跨文化传播语境中重要的文化交流渠道.该研究基于对图书版权输出数据、商品图书出口数据的分析,对2006-2015年十年间中国图书“走出去”的体量规模、地缘特征以及主题类型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分析,结合地缘文化理论、跨文化传播理论、经济学理论对中国图书在“走出去”战略执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而为我国图书的海外传播战略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赵艳  袁港  王健 《传媒》2022,(19):93-95
短视频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上具有独特的传播模式。文章从受众需求角度,分析短视频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特征。短视频在未来需要以受众的需求为导向,利用共情吸引产生文化认同、运用符号语意传达文化内涵、营造受众沉浸式的观看体验,最终达成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连璧 《传媒》2022,(5):55-58
随着中国经济成长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长期生活在中国,成为中国故事的亲历者和参与者。YouTube平台上在华外国人的内容生产,正在成为国际传播场域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产生广泛而深远的跨文化传播效果。本文以YouTube平台上在华外国人的自媒体帐号为研究样本,重点分析其中国故事的生产模式和传播策略,为中国对外传播工作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郑菲 《视听》2021,(3):179-180
在大国外交最前线,康辉的Vlog受到热烈欢迎.近年来,不论是主持人刘欣的中美对话受到海外媒体广泛的正面评价,还是滇西小哥的视频在YouTube上爆火,中国的海外形象传播出现从人物群像到个体形象展现的策略转变.本文从国际传播的角度分析该转变的原因、影响以及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