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后习题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语文要素的关键路径,更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明确课后习题的训练点,以有效的语言训练,推动学生高效掌握课文重难点,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按照双线结构组织单元教学,这个单元是语文知识能力的单元。教材通过双螺旋组织的方式将语文要素分布在每一篇课文的课后习题中,这样的编排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什么。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课后习题,明确语文各要素在教材中的分布,着力落实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正>纵观当下最新版统编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不难发现该版教材特别注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语文素养"这一理念,力求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当前的语文教育。语文素养体现到教材中,既包括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培养,也有对学生必备品格与能力方面的要求。因此该本新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线索编排了单元内容,试图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等。"语文要素"即"语文素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现阶段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抓住教学发展契机,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落实语文要素,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课后习题是培养学生语文要素的重要方式。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效地运用课后习题,将语文要素培养落到实处。本文就挖掘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内容,提高学生语文要素的相关策略进行探讨。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科目。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后习题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落实语文  相似文献   

5.
<正>部编版小学《语文》是按“双线组元”来编排的,每个单元都设置了若干个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包括必需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语文学习方法以及语文学习习惯等,它是教师确定教学内容、设计语文学习活动的主要依据。虽然低年级教材中没有设专门的篇章页,但每个单元中依然隐含一定的语文要素。  相似文献   

6.
与其他版本的教材相比,统编教材注重语文素养的落实,并将其有机渗透到单元导语和课后习题之中。对此,教师要准确把握编辑意图,通过合理设计,借助课后习题的训练,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到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朗读训练,推促学生学会朗读;借助语言训练,推促学生学会表达;借助阅读训练,推促学生学会阅读。  相似文献   

7.
刘巧珠 《天津教育》2022,(10):176-178
<正>课后习题系统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具体内容与每单元的语文要素相配套。因此,课后习题是教师落实语文要素的有力抓手。对此,教师需根据课后习题的功能,合理地优化课后习题训练内容、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锦上添花,让学生学会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技巧,从整体上提高语文学习成效。一、在语文教学中应落实语文要素语文要素也被称为语文学习要素,它是与统编版语文教材共生的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8.
蔡燕燕 《新教师》2021,(6):69-70
统编教材采用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元组合,指向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师应深度解读教材,从单元整体出发,紧扣语文要素的落实,突显人文主题立德树人的主旨,从而构建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呈现出“双路径”的结构特点,不仅涵盖了“老生常谈”的人文主题,同时还紧紧抓住了语文要素在教材中所发挥的效益,形成了“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的双线语文教学主题。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设计更好地顺应了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致力于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材中,语文要素的应用得以突出,教学要素被细致划分,在每单元的课程设计中都有体现。基于此,语文教师应优化原有的教育形态,在教学中利用好教材,更为深刻地认识教材编写理念,  相似文献   

10.
<正>统编本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强化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本质属性。教材编排的一体化,决定了单元资源的选择以及整合运用,都与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单元最后的“语文园地”,往往容易被忽略,很多教师常常脱离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引领。教学中应针对各个栏目不同的定位,采取对应的策略,训练、巩固、深化学习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与单元语文要素配套设计,提供了相应的有力抓手,有助于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后习题的功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赵万文 《四川教育》2023,(Z2):69-70
课后习题是教材编写的要素之一,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载体。用好课后习题,有利于助推语文要素落地。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围绕“预测”这一主题进行内容编排,通过旁批、依据等因素启发学生学会预测。为此,教师应关注本单元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把握预测方向、掌握预测方法,最终提升阅读能力,体验阅读之趣。  相似文献   

13.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排遵循了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在构建语文知识、能力体系的基础上,借助于课后习题将各种语文要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呈现出来,使得教材呈现双线并进的方式。那阅读教学该如何正确解读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并巧妙而高效地落实语文要素呢?结合自身的教学,笔者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本文提出要揣摩领悟,明晰课后习题的编排意图;强化积累,释放课后习题的训练价值;提取运用,落实课后习题的促思效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其中,语文要素承载着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落实各单元的“语文要素”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以笔者进行的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一语文要素实践研究为例,具体论述立足大单元设计,从“认识新鲜感、交流新鲜感、仿写新鲜感、积累新鲜感”四个层次推进教学,引导学生探寻“新鲜”之旅,从而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人文性特征,不仅体现在课程内容与教材编写等方面,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也成为能否顺利实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对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构成要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课后习题附在课文之后,与课文一同组成阅读的教材,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我们不能将课后习题看成是课文的附庸,可有可无。那么,现行的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是否能履行自己的义务呢?经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当前的语文课后习题存在着重能力轻知识、重有序轻层次、重封闭轻开放、重理解轻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正是基于这样的课程定位,统编版语文教材在编排时采用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其中,“人文主题”定位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要素”则与工具性遥相呼应。践行统编版语文教材,教师必须融合人文主题,才能更好地落实语文要素。  相似文献   

18.
顾之川在《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研究》中强调语文知识的编排要贯彻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破除过去知识中心特别是陈述性知识过多的缺陷,建立新的语文知识编排方式。而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很大程度上是要通过知识点与能力点的合理分布呈现,而课后习题则是至关重要的载体。统编教材编写者始终铭记立德树人的终生价值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结合,我们能更加清晰地看到了统编版教材编写者在课后习题上所做的诸多创新与改进,让课后习题整体看来更为灵活规整。  相似文献   

19.
认真分析教材课后习题有助于教师利用教材高效组织教学活动。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文章以经验总结为主要研究方法,提出小学语文课后习题具有导“学”和导“教”的价值,并盘点了课后习题应用期间容易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教学案例,指出教师可以借助课后习题捕捉教学重点,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将课后习题作为学习线索,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根据学生的课后习题利用效果,找出帮扶空间,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使学生在课文解读期间发展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0.
邢贵 《青海教育》2021,(1):51-51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是编者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特点、选文特质等,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精心编制、整体设计的,使课后训练目标指向更加清晰。教学中,教师要在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把握课后习题与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准确确定教学目标,渗透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