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科学家为主角的文艺类科普作品的创作是科普创作中的一个弱化区域,更是文学作品长廊里黯然失色的一个展柜。作家如何把握以科学家为主角的科普作品的创作,兼顾文学与科普的双重功能,对于作家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第二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获得者陈典松的长篇科普历史小说《詹天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鲜活的研究范例。作者基于事实基础上的宏观把握和细节设计,语言叙述的沉稳、严谨,结构布置的大气、周密,人物描写的细腻,对科学事实的逻辑陈述等,都是这部作品留给我们的启示,其通感效应中的文学品味,坚持在叙事过程中传播科技知识,展示人物的科学精神,立体地、多视角地演绎人物的家国情怀,从细微处突显人物复杂情感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詹天佑》一书艺术创新与科学的、逻辑的原则有机结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家族作为文学创作的涵育基地,历来对于一时一地文学之发展丕变具有深重影响。鲜于氏属蜀中名族,隋唐以来,其家族文化由“慕财货”应时衍为“重文翰”,并在父子、兄弟等血缘关系内部建构出文化、文学传承的纵向路径。与此同时,其又借助地缘优势奠定家族交往格局,先后与严氏、颜氏、何氏等族保持世谊或通婚,营构出家族文化发展的横向网络,最终使鲜于家族打通血缘、姻缘、业缘、地缘等壁垒建构出“复式”文学发展网络与图谱。鲜于仲通等与严氏、何氏凭借此种“复式”之社会、文化网络,使资源彼此嫁接,焦点更趋集中,进而为家族仕进与文学发展提供更为优化的平台,此反映出唐代区域性文学家族发展之多元化趋势和力图摆脱地域束缚、追求主流特色、贴近时代方向的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3.
陇右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结合部,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陇右地区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中西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融合荟萃,多民族在这里相互杂居、和谐相处.中外文化,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补,既为陇右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又在域外文化的本土化进程中使陇右文化得到重塑与改造,使陇右文学具有了开放兼容的优势和多元的文化生态.唐代关陇地区山川雄奇壮阔,民风淳朴刚强,文化积淀深厚,既是全国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同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