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面积”一课教学中,如何抽象出“面”?如何体会“积”的意义并度量其大小呢?为了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通过前测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有:曲面是“面”的认同感不强;面积与周长概念混淆;部分学生会计算面积,但不知道计算的理由。一、对比引入师:(如图1)一对孪生兄弟围着这两块场地的边线跑一圈,弟弟输了,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过程]一、揭示面积的意义1.课件出示大小不等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图。师:这都是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在这三个封闭图形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的内容。 【教学片段】 (出示课件1:两个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如下图。)  相似文献   

4.
赵宇 《良师》2004,(12)
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往往是条件隐蔽、数量关系复杂,解题时感到难于入手。用画“面积图”的方法,可以直观形象地帮助思考解答。“面积图”是数学示意图的一种。“面积图”是用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表示题中有相乘关系的两个不同的因素,再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进行分析解题。例1甲、乙两同学做同一道乘法题,甲把一个乘数的个位数字7误看成9,乘得结果是570;乙把这个乘数的个位数字误看成1,得出积是330,这道乘法题正确的积是多少?分析与解:两数相乘的积可用长方形的面积来表示。本题数量关系可用“面积图”表示为:图中长方形ABCD面积等于把乘数个位…  相似文献   

5.
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第一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安排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和“扇形面积”等内容。本单元的教学,要使学生对概念或公式的认识不断完善和深化,达到融会贯通,熟练运用。下面就这一单元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一、瞻前顾后,确定教学重点在教某一内容时,要看到这部分教材前有哪些知识与它关系密切,之后又有哪些内容以它为基础。例如,在“圆的认识”一节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d=2r、r=(d/2),在后面圆周长计算和圆面积计算时可以直接应用,因此,它是本节的重点。至于单元教材的重点则是求圈的周长和面积。  相似文献   

6.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参与,是课堂教学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教学的成败,归根到底要看学生的努力;所有教学效果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下面以“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教学为例,谈谈我是怎样营造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氛围的。复习铺垫奠基参与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设计了以下复习题:(1)指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图略)(2)教师出示可拉动的长方形框架后问:①如何求这个长方形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70~73页。教材简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公式推导运用的“转化”思想,在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以及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应用广泛。教材首先用数方格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通过剪、拼的操作,转化、抽象出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编排为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自然导题1.用幻灯出示如下图形:提问:你对哪些图形最熟悉、最了解,并知道些什么2.在幻灯片的长方形上映出长6厘米、宽3厘米的具体数量,让学生…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71页。 教学过程: 一 整体感知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内容吗? 生:知道,面积。 师:那你们曾经听说过“面积”吗? 生:在我做题时,爸爸跟我说过面积。 生:我家买房的时候,提到过面积。  相似文献   

9.
湘阴县城西小学聂珮珂老师,在教学扇形面积时,运用“四步整体教学”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步:铺垫 1.提问。直角、平角、周角各是多少度?直角、平角与周角之间的关系如何? 2.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面积的计算”.今天我们要在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图形。(出示扇形图,问)这种图形象什么东西?(象一把折扇,教师出示折扇)这样的图形,给它取一个什么名字好呢?(扇形,因为它象扇子)。这个名字取得好(板书“扇形”)。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图形叫扇形?怎样计算扇形面积呢? 3.自学。学生自学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1页  相似文献   

10.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建议袁玉霞省教委教研室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第六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及编排体系如下图所示。以上适当内容在本单元中的位置并不是并列的、有着主要和次要、重点和一般、难学和易学之分。明确上述内容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曾莲娟 《物理教学》2024,(4):62-63+61
文章通过微元法探讨了物理图象中“面积”实际物理意义的判断依据,然而学生要真正理解物理图象“面积”的实际意义,就要理解如何使用微元法求面积,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获得判断依据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和关键能力的发展,实现物理课程的真正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中的几何内容中,面积及其计算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一方面,这部分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有着天然的联系,由此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这部分内容又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很多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无不体现着数学的理性智慧与实践智慧.这些问题包括:如何表征一个面的大小?设计怎样的度量单位来度量面积?为什么需要统一的面积单位?除了直接用单位面积的工具进行测量外,还有什么更简单的办法确定一个图形的面积?如何把一个新的、复杂的问题转化威一个已经解决了的、简单的问题?如何实现“直与曲”“有限与无限”之间的飞跃?本期编辑的这一组文章,正是着眼于这些问题的教学处理.我们期待通过这些文章,引起读者对面积与面积计算的教学的进一步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在学生认识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内容后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我们知道了1平方厘米的大小,现在请同学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图片量一量练习纸上的图1好吗多媒体出示长为2厘米、高为3厘米的长方形生:好学生各自在课前教师发给的练习纸上操作师:谁能先来告诉老师,这个图形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形生1:我量得这个图形有6个这样的小正方形。师:也就是说……生1:这个图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师:谁又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量…  相似文献   

14.
[教学思考] “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测量”内容。苏教版教材把这一内容编排在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二课时。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在二年级上册认识了“厘米和米”,在二年级下册认识了“分米和毫米”,建立了长度单位的表象。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五年制第五册第136~137页练习三十二第1、2、3题。教学目标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通过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品质。教学重点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难点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1.小黑板出示大小不同的三个平面图形:问题:指名说出是什么图形,并到前面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师小结:这些图形都是由它们的周长围成的平面图形。2师拿出一面长方形的镜子。师摸框问学生:这是什么?再摸镜面…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面积和面积单位” (第一课时 )。  教学目的: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会用单位面积大小的纸模测量实物或平面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探新精神和初步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 (1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 1平方米纸模各 1个,游戏用纸 2张 ),学具 (1平方厘米纸模每生 10个, 1平方分米纸模每组 30个, 1平方米纸模每组 1个,学习报告单每组 1张 ),编 4人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了解《学习报告单》的内容 (如测量对象、测量要求及测量结果的填写方法等 )。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材中起始内容前,一般都编排了“准备题”,这部分内容怎样教?我曾听一位二年级老师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反叙条件应用题”,他是这样教学“准备题”的:组织学生操作,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师在磁性黑板  相似文献   

18.
不少教师研究过三角形面积的教学,形成了各种优秀设计,给我们很多启发。这些设计普遍以“转化”的思想为核心,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将两个金等的三角形拼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以下简称“倍拼法”),进而由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感觉遗憾的是:求一个三角形面积.却用两个三角形来倍拼的独特思路往往是教师授意,而非学生自己得出的。当然。做得巧妙的老师用的是“暗示”。比如在“倍拼”之前先“对半分割”——师:求下面这个平行四边形(左图)的面积。若老师把这个平行四边形一分为二(右图),你能求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相似文献   

19.
近日,区里组织职称评定,其中一项内容是说课,由于参加评定的数学教师较多,为了公平起见,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确定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这一单元的四块内容。经过一下午的说课与答辩后,感触很深。细细地回味与沉思,感受到对多边形面积的教学研究有待深入,特别是数学教学中数学本体知识的把握与“数学味”的体现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20.
有效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活动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之间积极有效的互动呢?下面一个真实的案例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发。案例:“面积的含义”中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片段描述教师出示面积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