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后”青春文学与传统青春文学主题表现不同,他们采用非宏大叙事的方式,通过书写个体生活矛盾展示青春的迷茫困惑,以自身的经历细致言说成长过程和成长疼痛,以另类自我的形象彰显个性,凸显了人性化社会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现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成就了一部书写“青春”的历史,“人”的发现和青春的觉醒引发了无数作家的忧患和思考。湘籍女作家成长过程无法剥离以革命现实为主题、希冀个体成长的俄苏文学的影响。在后者影响下,湘籍女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所体现的青春拷问、思想忏悔、现实批判等诉求有了具体的精神落脚点,在一定程度上与俄苏文学精神有着主旨的同构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些国产青春题材电影在票房、影响力和创作口碑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大成功。《狗十三》《少年的你》《过春天》《我的姐姐》等影片不仅在各大电影节上斩获佳绩,更是在叙事表达方面摒弃了受众对青春题材电影固有的印象,把叙事主线和主体人物的个体成长、命运走向置于特定的时代语境之下。电影的视界体系一直以来呈现出多样化、类型化特征,早期以《早熟》《左耳》等影片为代表的青春题材创作者将创作方向投放在青春叛逆、青春校园、青春爱情、青春喜剧等方面,但是随着近些年来影视作品创作的多样化,青春题材电影在人物塑造以及观者的社会接受层面上展现出更多的可能性。本文从多角度探讨青春题材电影中的典型人物塑造。  相似文献   

4.
国产青春偶像剧以其契合受众的青春叙事与极富魅力的偶像建构赢得了青少年观众的青睐,并给予青少年观剧过程中的亚文化狂欢感和身份认同。其热播有助于青少年观众汲取其中的美善伦理及健康婚恋观,有利于青少年获得娱乐休闲、排解孤独等心理诉求的满足,但其间传达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构筑的"拟态环境"也可能引导青少年追逐物欲、沉迷早恋与耽于幻想等。这也使得思考与追问当下偶像剧影像生产的精神旨归与文化意义成为有益且必须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青春期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个体不仅身心要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更要在各种各样的现实挑战中完成自我认同这一主要发展任务。在自我认同及自我同一性确认的过程中,个体的自我意识里也会有各种矛盾与冲突的存在。作为父母,恰到好处的看见、读懂与协助能够帮助子女顺利化解成长冲突,完成发展任务。  相似文献   

6.
王小帅电影《青红》揭示了父女两代人从青涩走向红熟所付出的青春代价。影片中,王小帅将社会个体的青春成长历程上升为整个民族的公共成长历程,使得整部影片充满了巨大的叙事张力与丰富的象征涵义。  相似文献   

7.
青春文学以青少年的成长历程为主题,谱写一代代青春之歌,在网络文化和网络语境中成长起来的"80后"作家的"残酷青春"叙事现今已不再符合读者的审美趣味。日益加剧的狂欢化、游戏化的网络消费文化,泛娱乐化的碎片阅读,在后现代语境文学逐步走向产业化的浪潮中,"微笑青春"小说以轻松幽默的笔调书写青春,为深陷现实和媒介焦虑中的读者大众解压,成为青春叙事的新转向。青春网络作家缺乏生活经验,大都只困于个体经验的"小我"创作之中,缺乏"大我"精神,其叙事或过于残酷,或过于美好,作品的真实性有待推敲。  相似文献   

8.
自我认同是个体有意义生存的前提,在成人世界中更是如此,而叙事作为一种促进自我认同的方式也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基于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对影响成人自我认同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叙事在促进成人自我认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孙威 《绥化学院学报》2014,(12):125-126
主流价值认同是当代社会稳定繁荣的坚固基础,是社会发展变化的稳压器。在大学生中形成社会主流价值认同关系中国未来的稳定与发展。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在中国改革转型过程中,在自身成长的阶段性中,大学生面临着主流价值认同的形成困境,主要表现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体层面三个层面上。为引导大学生主流价值认同的构建,高校可以借助思政课社会实践教育和专业课社会实践教育来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自我认同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标志,网络教育叙事能有效的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与敏感性,以改变其行为和观念,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当前高校外语专业成长过程中存在困境分析,探讨了高校外语教师利用网络教育叙事促进专业成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成长是影片《死亡诗社》的重要主题,影片刻画了一群处于父母期望与个人梦想夹缝中的高中生,如何在文学课教师的启迪下,了解诗歌、青春、理想、人生的真谛,并在经历了人生考验之后走出青春的困惑,实现自我认知,心智走向成熟的过程。影片告诉我们,引路人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寻找自我"是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也是成长的重要环节;而"顿悟"则是个体从天真走向成熟,从依附走向独立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2.
冠礼:成人的期待与认同——从文本《礼记》的视角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形式上看,个体人格的确立在儒家传统中更多是通过礼义来展现的,生命自觉的证成最初是依冠礼来实行的。个体生命之加冠表明个体从家庭自我成长转变到可进入公共的社群生活之中。通过程序化的仪式,冠礼实际上蕴涵着社会对个体生命的期待与认同,即对“成为人”的生活的自觉,对个体生命应尽职责的担当。  相似文献   

13.
台湾的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精神现象,也可以理解为个体认同危机与文化认同焦虑的一种复杂呈现方式,即战后台湾知识者精神私史的一种文学叙事。台湾现代派小说所揭示和隐喻的精神困境,既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认同危机,也是战后台湾政治文化生态中的文化与价值认同危机。对于现代派小说作者群而言,无论是某种极端化的文体修行,或者是认同文化中国的乡愁叙事,抑或是孤独隐遁的自言自语,以及浪迹天涯的精神漫游和离散书写等都是经由艰辛漫长的艺术追寻来实现精神突围和建构自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青春电影进入怀旧的文化生产和营销青春的阶段,呈现出模式化的审美特点。《少年的你》采用跨类型的创作方式,将青春、成长叙事置于社会语境中,选取尖锐的现实题材并展开,打破怀旧滤镜,在反怀旧话语中解决青少年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聚焦青少年的精神成长,纠正了怀旧青春电影中“成长落空”的问题,实现了成长叙事的新变奏,并且细腻谨慎地在人物形象中注入了对校园霸凌的理解,为青春电影走出同质化困境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青春之歌》是一部典型的青春成长小说,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历程是通过一系列的叙事策略实现的:成长者的“接受”仪式和“洗礼”典礼展现了具有宗教修辞色彩的成长的“催生”策略;革命理想配置爱情选择是成长叙事中革命理想占领私人空间的“合一”机制;两次修改版本和规范文本是成长范式的“回补”手段。这种成长叙事是民族国家“合法性”的想像与喻证。  相似文献   

16.
"成长叙事"是当代文艺的重要内容.<恰同学少年>的成长叙事特点是红色偶像、青春成长.这是对传统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革命成长模武和90年代以来大众文艺的市场成长模式的突破.它在叙述人物成长过程、表现人物与社会环境的融合共生关系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英国当代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的小说《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是一部典型的半自传体"女性成长小说",其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互文参照,对立获义,通过一种超越基本叙事的元叙事形式,将《圣经》文本、中世纪浪漫传奇、童话寓言与现实生活元素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当代女性的自觉意识、颠覆男性话语权威的诉求,以及个体性别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王安忆在长篇小说《启蒙时代》中,以“文革”为时代背景,刻画出了特定年代中一群青年男女的成长经历.在“文革”这个特定的时代,个体的命运早已被时代所决定,不得不面对事业、爱情和死亡等成长主题,同时还必须承担个体认同的重担,这时的个体认同成为一个主动选择和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人的本能与后天习得的、社会约定的行为规范之间不断发生矛盾冲突的过程;成长的过程是个体不断尝试克服生命中的这种矛盾状态的过程;成长的过程是个体在克服矛盾状态时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正是人的这种矛盾性存在使得人的日常生活充满巨大的张力,成就了人超越矛盾的想像,成为超越矛盾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成长是不可能不痛的,人性的矛盾及对超越矛盾性的向往铸就了痛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教育教学特色的积累亦非一曝十寒,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都蕴含了个体探索和教学文化积淀的过程。本文以152位第二轮绍兴市名师培养班的培养对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名师专业成长叙事个案的搜集和对部分个案的访谈,试图梳理出名师成长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