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非常重视对农村的调查研究。为了解大革命失败后的国情,他身体力行,在农村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在中国共产党内,他较早地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任务,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等一系列科学的思想。这些思想是在调查研究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试析毛泽东的农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共产党必须通过土地革命,发动和领导农民,开展武装斗争,方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从而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又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但由于客观上受到国际环境变化的压力,主观上急于求成,在农业和农民政策上,犯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四清”、“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左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1927年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虽然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但没有在政策上提出具体的方案。土地革命前期,毛泽东将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进行了具体化: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土地改革政策;规定了红军的建军思想和作战原则;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党的思想路线;阐明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毛泽东提出的这些主张,解决了八七会议所没有解决的重大问题,对八七会议在理论上做出了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此时期积累了许多经验,对于解决当今农民问题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何先光 《天中学刊》2006,21(3):26-28
毛泽东是农民的儿子,是农民革命的领袖,在他的身上体现出浓浓的农民情结。这种情结是一种对农民难以割舍的依恋之情,表现为对农民的真挚热爱,对农民问题的极大关注,对农民运动的高度赞扬,以及终其一生为农民谋权益的实践活动。农民情结对毛泽东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以及政治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富农问题是贯穿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特殊而复杂的问题。对富农的政策。往往会影响多个方面的政策,关系到革命和建设的成败。文章通过对土地革命时期各个阶段富农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总结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富农政策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7.
建立中国近代工业社会必须首先解放农民;解放农民必须建立近代工业社会。提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目的就是解放农民和建立近代工业社会是毛泽东思想的突出贡献;工业化方向是毛泽东提出解决农民问题的突出特点。反思毛泽东的农民观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即:农民问题依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工业化方向依然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用新型工业化的思路来完善农村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与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的两座高峰。他们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从事的乡村建设和土地革命,分别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在救国救民的不同道路上进行的艰辛探索。1938年的"窑洞之辩",既是两位思想巨人的一次集中对话,也是两条救国救民路线的一次激烈碰撞。  相似文献   

9.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农民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认识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不仅对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作出了最为全面、最为深刻的说明。而且对于农民问题的核心——土地革命的重要性及其方法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和说明。但是客观地讲。毛泽东的认识也有一些历史的局限性:其认识基本上还处在认识发展的第一阶段;一些具体问题的认识本身还略有偏差。从认识论角度讲,农民运动的实践状况、党内外对农民问题的认识程度、毛泽东个人的主观条件的优缺点等是影响和制约毛泽东对农民问题认识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问题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败。在旧中国,由于农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沉重剥削和压迫下,农民受教育的权利被剥夺。因此,重视农民的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既是保障农民利益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中国无产阶级寻找革命的同盟军是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研究农民问题的出发点。在"立体地看农村"和对中国农村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分析的基础之上,构建了此时毛泽东的农民理论,这是党随后实现"上山"战略转移的思想前导。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一生特别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毛泽东认为"农民是农业的根本,也就是中国的根本."在毛泽东的思想中,有一种深深的农民情结.这一深深的情结,影响了他的一生,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文章从农村生活经历和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等方面揭示毛泽东农民情结产生的原因,以及毛泽东农民情结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3.
论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对培养新型农民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新型农民,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对于培养当代新型农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培养新型农民,必须:第一,高度重视农民教育;第二,加强农民的政治思想竺育;第三,注重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和科技水平;第四,选择适合农民特点的教育方法。此外,在教育农民的同时满足农民物质等方面的利益等等。  相似文献   

14.
综论毛泽东的农民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在深刻认识中国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创造性和阶级弱点的基础上,认识到中国农民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农民的主力军作用,毛泽东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来研究和发展农民教育,形成了内容极为丰富的关于农民教育的思想。这些思想主要是关于农民教育的出发点、战略地位、战略指导方针、内容形式方法的选择依据、实施力量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建立中国近代工业社会必须首先解放农民;解放农民必须建立近代工业社会。提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目的就是解放农民和建立近代工业社会是毛泽东思想的突出贡献;工业化方向是毛泽东提出解决农民问题的突出特点。反思毛泽东的农民观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即:农民问题依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工业化方向依然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用新型工业化的思路来完善农村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此时期积累了许多经验,对于解决当今农民问题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农民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诞生的一种以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为职业,以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的社会阶层.其产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结果.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性工作,必须从职业准入、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和政策法律层面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高度重视农民问题,始终把农民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深入了解农民,正确认识农民,加强教育农民,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维护农民利益,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毛泽东的这些观点依然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农民企业家是促进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核心力量之一.当前,我国农民教育还停留在帮助农民脱贫的层面,无论是在培养目标还是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都忽视了对农民企业家成长过程的培养.因此,新型的农民教育模式需要树立培养农民企业家的教育目标,建立农民教育与农民企业家成长的对接机制,建立以农民企业家成长要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建立多渠道的农民教育资金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为了提高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土地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找到了最可靠的力量,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