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由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反复带来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使得基层社会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组织公民行为是有利于组织绩效的角色外行为,是公共部门应对情境压力与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组织情境下的领导特质与行为对组织公民行为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但现有研究大多聚焦"成功的""正面的"领导特质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相互关系,对将消极特质的辱虐管理作为预测变量,积极行为的组织公民行为作为结果变量的实证研究相对缺乏。本文基于我国基层公安机关组织情境,以公共服务动机为调节变量,深入探究辱虐管理对基层公安民警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机理。运用层次回归方法分析225份有效样本,结果表明,辱虐管理对基层公安民警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公共服务动机对基层公安民警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公共服务动机在辱虐管理对基层公安民警组织公民行为间发挥调节效应,公共服务动机水平越高,辱虐管理对基层公安民警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就越弱。  相似文献   

2.
基于角色认同理论、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资源保存理论,探讨授权型领导对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内部人身份认知和工作嵌入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授权型领导正向影响科技人才创新行为;内部人身份认知在授权型领导和科技人才创新行为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工作嵌入不但正向调节内部人身份认知对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的影响,而且正向调节授权型领导通过内部人身份认知对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3.
基层干部污名是指公众因偏见和误解将部分基层干部的负面特征刻板化为整个干部群体的共同特征,进而使其社会身份受损的动态过程。干部污名对基层干部形象带来直接威胁进而影响其工作态度和行政绩效,因此研究干部污名的作用机制及其干预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本文认为积极干预行为和消极退缩行为是基层干部面对干部污名的两种主要应对方式。公共服务动机在上述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影响基层干部积极干预行为或消极退缩行为的选择,且这两类干预方式对基层干部的行政绩效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通过对所搜集的374份两阶段匹配的数据进行分析显示:对高公共服务动机的基层干部而言,干部污名会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干预行为,并通过积极干预行为正面影响行政绩效;对低公共服务动机的基层干部而言,干部污名会引发基层干部的消极退缩行为,并通过消极退缩行为负面影响行政绩效。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教师组织公民行为问卷、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和镶嵌图形测验等方法对通化市173名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工作压力、认知风格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部分维度与组织公民行为呈较为显著负相关,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大小显著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的多少,认知风格影响组织公民行为中的责任意识雏度和压力中的社会压力维度.  相似文献   

5.
已有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未能明确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公民行为间的关系。以组织支持感作为调节变量,并基于多维度的工作不安全感视角来对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公民行为间的关系进行权变性考察。运用调节层级回归分析方法对所收集到的787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工作丧失不安全感、过度竞争不安全感对组织公民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薪酬晋升不安全感、人际关系不安全感则对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此外,在过度竞争不安全感与组织公民行为的消极联系间,组织支持感起到了正向调节的作用,但在薪酬晋升不安全感、人际关系不安全感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积极联系间,组织支持感均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研究综合社会交换理论、理性选择理论以及组织公民行为的动机理论对以上结果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多数关于高校教师的研究都聚焦于如何激励其参与教学与科研活动,对如何激励其参与公共服务的研究较少.但高校教师积极参与公共服务是双一流高校建设与学科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研究高校教师公共服务动机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研究提出如下假设:高校教师心理契约与其公共服务动机存在正相关关系,且这一关系受到情绪劳动的调节.通过调查问卷方法采集156位高校教师的数据,并对上述假设进行检验后发现:(1)交易型、关系型与发展型心理契约都正向显著影响公共服务动机;(2)情绪劳动的表层扮演弱化交易型心理契约与公共服务动机之间的关系,而情绪劳动的深层扮演则强化交易型心理契约与公共服务动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对促进高校教师参与公共服务具有相应的理论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7.
以泰安地区356名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校长服务型领导与教师组织自尊、敬业度、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校长服务型领导对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积极影响,教师组织自尊和敬业度对校长服务型领导与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教师组织自尊对敬业度有显著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社会认同理论,通过对入职18个月以内的212名员工进行间隔两个月调查,考察了组织社会化对员工合作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组织社会化对员工的合作行为具有显著正向预测效果;组织支持感和内部人身份感知分别在组织社会化和合作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从而构成链式中介作用,即员工组织社会化对其合作行为的预测作用是通过组织支持感和内部人身份感知.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学术界对组织社会化研究的不足,强化实践领域对组织社会化有效性的直观认识,为组织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校组织公平感对辅导员工作绩效的影响和内部人身份感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公平感量表、内部人身份感知量表、辅导员工作绩效自我评价量表、主动性人格量表对629名地方高校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回归分析可见内部人身份感知在高校组织公平感和辅导员工作绩效间起中介作用(C=0.427,P<0.001);(2)Mplus分析表明主动性人格在高校组织公平感-内部人身份感知-辅导员工作绩效的前半路径中起到调节作用(β=-0.038,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内部人身份感知和主动性人格能够为高校组织公平感对辅导员工作绩效的影响提供一个解释机制。  相似文献   

10.
理论研究表明,学生参与是高校公民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民主学校"的作用。当前国内高校学生多样化参与是否有助于积极公民养成?公民行为、公民认知、公民情感、公民参与意愿四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本文通过对3623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不同类型学生参与对积极公民态度的具体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学生参与与积极公民资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联系,大学校园中的多样化参与可以成为高校公民教育实施的重要渠道。(2)不同类型的学生参与在影响公民参与意愿的过程中,公民认知、国家认同与责任起中介作用,且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链式中介效应显著:学生参与通过公民认知影响国家认同与责任感并进一步影响公民参与意愿。在学生参与政治社会化功能的实现过程中,公民认知、国家认同与责任是实现既往学生参与行为转化为未来公民参与意愿的关键变量,在既往学生公民行为与未来公民参与关系中起联结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西方政治心理学有关人格与政治行为的研究从公民转移到政治家 ,主要从认知方式、动机与领导绩效、一般人格特征与行为方式等探讨了政治家的人格特征对其领导行为的影响 ,取得了重要进展。最近的研究表现出两个基本趋势 :一是力图将公民的人格与政治家的人格特征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研究 ;二是改变了过去对政治行为的宽泛理解 ,而集中探讨政治家的人格特征对选民投票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针对高职学生志愿服务行为的产生机理与改进策略,对2420位高职学生展开了实证分析,发现志愿服务主观规范、服务动机、服务行为意向对志愿服务行为,志愿服务主观规范对服务动机,服务动机、主观规范对服务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志愿服务行为意向在服务动机与服务行为关系中、服务行为意向在主观规范与服务行为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因此,强化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动机和参与意愿、强化高职学生志愿服务认知意识、完善志愿服务保障体系,有助于优化高职学生志愿服务行为,提升志愿服务意向。  相似文献   

13.
公共服务动机与个人的忠诚、责任、公平、公正等价值观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公共部门的员工具有很强的行为导向作用.在高校学生中践行公共服务动机的培育,有益于提升学生个人的思想品质完善,进而影响其在日后社会工作与公共领域中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因此,通过开放式地创建团学组织建设、积极拓展创新各项学生活动、深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的团学工作必然对广大学生公共服务动机的培育产生更为广泛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作为社会场域特定构型,发挥了经济、社会、文化乃至权力等资本竞争优势,但受固有主观认知惯习影响,对个体心理资本潜能作用挖掘发挥不够。文章以564名高校中层干部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方差检验、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等实证分析,得到研究结果:不同高校中层干部心理资本具有显著差异;心理资本与组织公民行为、工作绩效显著相关,且正向影响组织公民行为和工作绩效;公民组织行为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校领导风格调节中层干部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民主型领导具有组织管理的普适性。最后,构建适应不同高校场域、不同校领导类型、不同职级中层干部管理效能的3M匹配模型(MS-MAP-ME)。  相似文献   

15.
公民的根本问题是公民身份问题,界定公民概念的内涵必须基于对公民身份的探讨,而公民身份与国家之间具有"结构二重性"。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公民身份研究的核心是如何建构我国公民身份认同的过程。公民身份认同可以分为公民自我角色意识的认同、公民社会行为的认同和公民制度的认同,公民在建构自身身份认同的同时完成了国家认同,并通过履行公民行为促进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从建构公民身份认同的角度出发,公民教育应该是在基于公民身份的教育制度中,去建构积极公民身份认同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对于以提供服务为主的酒店业,激发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对提高员工绩效有重要意义。文章研究了桂林酒店业员工的组织支持感、心理授权、组织公民行为、员工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显示组织支持感和心理授权正向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支持感,心理授权和组织公民行为正向影响员工绩效。  相似文献   

17.
对于以提供服务为主的酒店业,激发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对提高员工绩效有重要意义。文章研究了桂林酒店业员工的组织支持感、心理授权、组织公民行为、员工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显示组织支持感和心理授权正向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支持感,心理授权和组织公民行为正向影响员工绩效。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动机结构与西方存在一定的差异,四个子维度与西方传统的维度有差异,而且调查显示 “公共政策制定吸引、社会公正、公共利益承诺”维度间显著相关,应合为一个维度“社会公正”。因此,在中国进行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必须对其概念框架进行本土化。此外,作者通过相关分析与逐步回归发现组织环境是影响公共服务动机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教育层次、领导职务等方面也不同程度影响了公共服务动机及各子维度。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中小学教师工作价值观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采用教师工作价值观问卷和组织公民行为问卷,对64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教师工作价值观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工作价值观能够透过第一典型因素解释其组织公民行为,人际关系和利他奉献取向对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预测效果,组织管理取向对意见表达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力。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中小学教师工作价值观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采用教师工作价值观问卷和组织公民行为问卷,对64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教师工作价值观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工作价值观能够透过第一典型因素解释其组织公民行为,人际关系和利他奉献取向对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预测效果,组织管理取向对意见表达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