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年来学界对《书谱》的研究有大量的成果,笔者发现由于不同作者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学养的不同,以致对《书谱》的研究各执一角,以往大量文献多分别从考据、书法技法或单纯从美学、哲学角度分别探讨《书谱》,似乎缺乏独立出各种必要的系统的历史语境进行探究。因而本文将试图从梳理《书谱》产生的书法史背景方面为《书谱》的美学思想研究勾勒出一个较完整的框架,为《书谱》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书谱》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独创性和开拓性意义,被书法界公认为有史以来最著名的一部书法论著。黄源老著的《书谱译注》由两部分组成。前者是关于《书谱》的总论;后者是《书谱》的译注,一字一句都有精妙解释。两部分交相辉映,堪称双璧。  相似文献   

3.
孙过庭《书谱》是我国书法史上一个划时代、里程碑式的杰作,全文虽然仅三千五百余字,却对当时中国书法理论的研究成果作了全面的、深刻透彻的总结,对后世影响深远。重要的是《书谱》里面大量涉及了哲学、美学思想,提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等大量极具创新性的观点,也将书法比拟成自然万物。建构在笔者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从着重《书谱》主体来初步探究孙过庭《书谱》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从汪懋麟的《百尺梧桐阁集》、《百尺梧桐阁遗稿》、《锦瑟词》和汪氏诸多亲友、交游的别集、年谱、傳略,以及史書、方志、家谱来看,谱主生于明崇祯十二年,卒于康熙二十七年,这段时间正是明清易代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的剧变对其思想、心理、性格及著述的形成产生了深深的影响,且谱主交游廣闊,结交的人物较多,这对谱主思想和学术的形成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域外汉文武籍研究是清晰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播路径和武术交流史的重要参考。为呈现朝鲜汉文武籍编撰的历史脉络及其与中国武术古籍之间的关联,经由古朝鲜史料的文献学分析和历史考证可知:朝鲜汉文武籍编撰与中国武术古籍的东传息息相关。万历援朝战争时期,朝鲜效仿浙兵操练规制抵御倭寇,以十四卷本《纪效新书》为蓝本,在删繁化简基础上编撰首部汉文武籍《武艺诸谱》。万历援朝战争结束后,朝鲜为实现防倭御胡的战略部署,利用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练兵纪实》《万宝全书》的东传契机,撰成《武艺诸谱翻译续集》。此后,《武备志》《少林棍法禅宗》等中国武术古籍相继东传,在英正时期推行“文武并兴”政策的历史背景下,庄献世子撰成了包含武艺十八技的《武艺新谱》。正祖则阐扬庄献世子遗志,在《武艺新谱》基础上增加马上武艺等六技,编撰了集中、日、朝三国武艺之大成的《武艺图谱通志》。朝鲜汉文武籍编撰经历了从引入到模仿,由模仿至创新,因创新而独特的发展历程,而这一历程可以从中国武术古籍东传的历史坐标中得以洞见。中国武术古籍与朝鲜汉文武籍关系的明晰,可以明确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东亚地区的源头地位,为中国武术传播史、中朝武艺交流史、东洋武艺史等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毛际可是清初著名的学者。本谱以毛际可《安序堂文钞》《会侯先生文钞》《浣雪词钞》为主要资料依据,旁征毛氏诸多亲友、交游的别集、年谱、方志编纂而成,对毛氏生平、仕宦、交游、著述等进行了梳理和考证。  相似文献   

7.
从汪懋麟的《百尺梧桐阁集》、《百尺梧桐阁遗稿》、《锦瑟词》和汪氏诸多亲友、交游的别集、年谱、传略,以及史书、方志、家谱来看,谱主生于明崇祯十二年,卒于康熙二十七年,这段时间正是明清易代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的剧变对其思想、心理、性格及著述的形成产生了深深的影响,且谱主交游广阔,结交的人物较多,这对谱主思想和学术的形成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本部分讲述其进京,被选授内阁中书舍人及与聚集京师的文人名士的往来,而其学识、诗文随之深博精进,声名益著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编纂一部全面详实的《张恨水年谱》,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研究的需要,更是新时期张恨水研究的必需。《张恨水年谱》的编纂在于创新,力求突破传统谱学著作那种习为单纯史料罗列的做法,以丰富的第一手客观史料为依托,审慎考订,图文并茂,融年谱、评传为一体,在探索谱主历史命运的同时,激活谱主的生命史。  相似文献   

9.
谢涛 《美育学刊》2021,(4):83-91
古筝、琵琶二重奏《春江花月夜》作为文人音乐中的经典,是当代舞台上的一股清流。此曲是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邱大成根据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的。通过考察古筝、琵琶二重奏《春江花月夜》的由来、对比新旧谱本,可以梳理清楚该曲结构形成的历史脉络,为以后的演奏者和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徐彬 《池州学院学报》2012,26(2):6-9,22
汪道昆是明嘉靖、万历时期比较有影响的学者,他的《太函集》和《大雅堂杂剧》今人已有多篇研究作品问世,但汪道昆所修的家谱今人却少有专门关注,本文是对汪道昆所修《灵山院汪氏十六族谱》独特的编修体例及其价值做专门的探讨,以期对全面研究汪道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有关《毛诗序》的问题,是历来使人伤脑筋而又纠缠不清的问题。《四库全书提要》曾概括这一情形说: 诗序之说,纷如聚讼。以为《大序》子夏作,《小序》子夏、毛公合作者,郑元《寺谱》也;以为子夏所序《诗》即今《毛诗序》者,王肃家注也;以为卫宏受学曼聊作《寺序》者,《后  相似文献   

12.
毛文锡高才雅怀却身处乱世,不幸以《茶谱》和小词等文人“末技”留名后世。然毛文锡在词体始兴之时,自觉地将诗人之诗的传统带入到词中,深化了词的比兴寄托之意,丰富了词的题材和社会功能,形成了清丽疏越的词风,是花间词人中追求别调别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颇通音律,于词调多有改制或新创。按《钦定词谱》,以毛文锡词为正体10调,其中《赞成功》《接贤宾》《月宫春》3调《教坊记》未载,又一体8调;取毛文锡词句为词调别名3调,足见其对词体声律的创调定体之雅。  相似文献   

13.
高校《有机化学》和《仪器分析》的教学内容中都涉及现代物理实验方法检测物质这一教学专题其具体内容主要指“四谱”知识.“四谱”中研究较多,应用较普遍的是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这部分内容知识跨度大,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生较难掌握.如何组织教学内容,讲清思路,讲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好讲授内容的深广度,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讲授,决定着这一专题教学的成败.本文简述个人的一些尝试和做法,与同行切磋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有关李叔同—弘一大师的年谱资料,长期以来一直以已故学者林子青的《弘一法师年谱》(以下简称"林谱")为依据。林子青对弘一大师研究贡献巨大,但"林谱"的"本谱"部分相对较为简约,全书30万字,但三分之二以上是注释和史料录存。又由于彼时学术界对谱主生平中某些历史事件缺乏深入研究,对各类史料的挖掘也不够,"林谱"中的许多条目仍不够准确,诸多书信年代考证也有失误,而被遗漏的资料更多。  相似文献   

15.
文白异读作为汉语历时方言中特有的一类语言现象,在反映北京话时音的一些重要韵书中多有保留,比如《中原音韵》《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李氏音鉴》等。清初韵书《音韵清浊鉴》为大兴人氏王祚祯所编,其成书受《中原音韵》影响较大,韵谱中入作三声的类别里也保留了不少文白异读词。《音韵清浊鉴》作为北音系韵书之一种,所保留的这些文白异读及其所呈现出来的若干特点,对于北京话音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余闻上古鸿蒙始辟,人物初分,惟语言音声而无字,及乎中古,庖牺苍颉法象乃有文字,以通音声。沿至后世,文字虽备,其如随方语异,音韵差殊,则“字母之法”,“声音立学”不得不讲而折衷,归之正声正音而后已也。所以梁、隋以来,名公著作有《韵谱》《切韵》《类编》《玉篇》等书,而韩氏复并为《五音集韵》《篇海》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大纲》规定的能力训练要求,我在识谱、音乐听觉和对音乐理解这三方面着力进行了加强音乐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尝试。1.识谱能力的训练。在通简谱、懂正谱的思想指导下,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学会识简谱,要想做到这一点,最基本的是让学生先认识并学会使用各种符号。因此,对乐理的讲解便先从符号讲起。具体方法是讲唱结合,即拿到一首乐曲以后,首先把各类符号分类介绍,边讲边唱。符号介绍完了,一首乐曲也随之学会了。为  相似文献   

18.
论唐代谱学     
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说:“姓氏之学,最盛于唐。”郑氏的这个结论是他在通观了从汉至宋谱牒之学发展的整个状况后得出来的。今考《隋书·经籍志》著录,从汉初所得《世本》至《齐永元中表簿》,通计已亡姓氏之书,共50部,1277卷;而《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唐一代的姓氏之书即有61部,922卷,可证郑氏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然而,郑氏只是说出了谱学至唐有了极盛发展的这个现象,并未对其作进一步  相似文献   

19.
"西河大鼓"是北方典型的鼓书暨鼓曲艺术形式,普遍流行于河北境内以及周边的河南、山东、北京、天津、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关于"西河大鼓"的产生时间,通过艺人回忆及文献资料记载,最早可推至距今二百多年的清朝嘉庆道光年间,且产生伊始的师徒传承结构、传承书目、传播区域等一直是模糊的概念。《说唱艺人拜师师徒谱》(简称为《师徒谱》)的发现,将"西河大鼓"的产生年代推前至明代末年,距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这为我们理清"西河大鼓"的流布、变异提供了新的、可确切考证的线索,也为我们研究明代鼓书曲种在北方地区的传播、明代艺人说唱与书坊抄本出版共生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解决前提。  相似文献   

20.
方树梅编纂的《钱南园先生年谱》,资料丰富,考证得当。详细的记叙了钱沣的人生历程,记录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是一部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年谱。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对某些问题的考证出现了失误,但并不影响此书在云南文化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