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1年3月26日,《东莞时报》三周岁。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很关键,所谓三岁定终身。确实应该好好总结的。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2006,(23):67-67
在美国办报越来越不赚钱,报纸销路、广告收入和读越来越少,但是,许多投资商却兴致勃勃,有意收购大城市的大报。美国最大的报业集团之一的论坛报业集团近日表示愿意部分或全部出售公司的经营权,其旗下最诱人的资产莫过于美国西海岸发行量最大的着名报纸《洛杉矶时报》。消息一传出,觊觎此报很久的三大亿万富豪纷纷摩拳擦掌,欲争抢这块“大蛋糕”。  相似文献   

3.
导读"办中国互动性最强的温暖报纸",《东莞时报》创刊伊始,就喊出这一响亮口号。经过五年的摸索前行,有了一些收获与心得。良知与温暖内地都市报存在两种类型,或者说两条路线,我将其概括为良知类与温暖类。前者以《南方都市报》为代表,主要以舆论监督显特色;后者以《都市快报》为代表,以民生新闻作主打,靠服务精细化、文本创新化  相似文献   

4.
《新闻传播》2012,(6):1-1
通过手机客户端拍摄新闻图片,新闻现场即可“跃然纸上”;对准文如版上的《画皮Ⅱ》宣传海报按下“快门”,电影预告即刻映入眼帘;聚集报纸上苏宁易购的广告,手机将带领读者自动跳转到其官方网站,读者即刻便可完成购物……这是《京华时报》近日为读者展现的绚丽图景。  相似文献   

5.
1906年,老报人包大笑应聘入上海《时报》任编辑,他为了突破版面的老一套,便创议别辟一栏,取名“余兴”,专刊新闻、政论以外的杂著,并亲自主持。当时尚无“副刊”一词,但自辟栏后,稿源甚为丰富,讽刺歌曲、游戏文章、诙谐小品,层出不穷。由于诗词并载,庄谐杂陈,雅俗共赏,颇受读者的欢迎。受其影响,后来《申报》开辟了《自由谈》,  相似文献   

6.
姚娜 《传媒观察》2004,(8):25-27
《华夏时报》是一份一出身就命运多舛的报纸。在诞生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四易其主,四变其身。报纸也随着总编/社长的变动不断调整定位:从关注弱势群体,克隆南方周末的“大报”,到服务少数中上层人士,办“新型主流报”的“瘦报”。然后是定位市民新闻的都市类日报的“小报”,到现在  相似文献   

7.
创刊于2006年元旦的《扬州时报》推出“租报”举措,在相对平静的扬州报业市场中吹起了一层层涟漪。一时间“租报”看报成为广大市民街头巷尾的话题。“租报”无需支付任何押金,读者只需付低廉的租金便可。《扬州时报》有两种不同的租报形式,一是租阅完全版的时报,每月4元,全年40元;一是租阅其每个周四的《赢周刊》,每月一元,全年10元,并通过“小红帽”发行网络按时投递和回收,不给读者增加麻烦。这种新颖的发行模式在扬州是首创,在中外报刊史上也属罕见。通过数月“差异”的“入市”实践,《扬州时报》发行量节节攀升,现在直逼5万份,广告收入也比预期的要好得多。  相似文献   

8.
"七君子事件"是在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号召下,国内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进步人士及广大人民要求抗日的重要时刻,国民党当局企图继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的重要罪证.从1936年11月沈钧儒等七人被上海国民党当局逮捕,到1939年2月重庆四川高等法院一分院撤回起诉并牌告,这个事件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对于整个事件的过程,《救国时报》给予了大量的详细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社会及国内各界对该事件的态度.该报纸是国内外对于"七君子事件"给予最集中、最全面报道的报纸,为我们今天重构当时的历史原貌、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急剧变动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历史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90年代,《自由时报》凭借其财团背景打破由中时、联合两大报团争霸的格局迅速崛起。进入21世纪,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苹果日报》带来的图像化冲击,《自由时报》迅速调整策略,其"苹果化"的趋向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0.
杨杉 《青年记者》2012,(10):78-79
《西雅图时报》创刊于1896年,是美国华盛顿州发行量最大的日报,旗下网站seattletimes.com是美国西北部地区访问量最高的报纸网站.该报曾八次获得普利策奖,以调查新闻蜚声国际. 近年来,国外报纸为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要,对编辑部进行了重组,例如《每日电讯报》的“中央辐射型”编辑部、《卫报》编辑部采用“Pod(豆英)”式布局、《今日美国》编辑部形成扁平化管理结构,都有效地促进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程莉 《今传媒》2008,(4):49-50
医疗卫生事业涉及千家万户,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当今时代,在关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大健康"前提下,卫生报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2.
《盛京时报》是日本人中岛真雄于1906年在奉天(今沈阳)创办的中文日报。1904-1905年间爆发的日俄战争,使日本实现通过击败俄国夺取在满洲的殖民利益,把南满洲(东北南部)划作了它的势力范围。日本占领南满洲后,开始了它的‘‘满洲经营”。“满洲经营”者奉行的是首任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总裁后藤新平提出的以“举王道之旗,行霸道之术”,就是在满洲经营铁路、开发煤炭、移民、发展畜牧业等的同时,发展殖民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以笼络人心,“渐进同化”地“使之皈依帝国”,在南满实现“文装的武备”,把东北变成日本属地。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第一百货股份有限公司自己创办了一份《中百时报》,不到一年的时间,该报不仅在公司内受到职工的喜爱,还得到商业部长胡平亲笔题写报名,先后受到吴邦国、陈至立等上海党政领导和新闻界诸多人士的关注和好评,出报46期,发行32万份,真正是“应运而生,应运而长”。大型商业企业办报在上海这个中国大都市也是头一道。公司党委排除干扰,硬是在众说纷纭中向职工公开张榜招考,选拔了近10名同志,组成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由原来的注重经济发展速度,逐步转向经济发展的质量的,我国社会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出现,让各行各业掀起了“走转改”的热潮,新闻媒体行业也不例外.然而,在“顺应潮流”的同时,我们的新闻媒体是否冷静思考,“是否需要改”“这么改真的合适么”等,笔者认为新闻媒体的特殊性让其“走转改”必须要谨慎选择,“以不变应万变”或者“大刀阔斧”都是新闻媒体需要注意的,本文以《济南时报》为例,对新闻媒体的“走转改”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任谢元 《青年记者》2016,(28):89-90
《顺天时报》是日本人在华创办的中文报纸,因在早期日俄战争宣传报道中表现活跃,遂成为日本在华的官办报纸之一.该报从1901年12月创刊到1930年3月停刊,一直关注时局,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关键事件中,均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和评论.“济南惨案”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其后日本一系列大规模侵华的前奏,《顺天时报》对其交涉和处理过程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并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关于《顺天时报》的性质,方汉奇先生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指出:《顺天时报》不但是日本人“学了中国人口气”、在中国出版发行的、办给中国人看的中文日报,还是“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特务活动的秘密基地”.①综观《顺天时报》中有关“济南惨案”新闻报道的宣传技巧、表达方式和秉承态度,可以看出,《顺天时报》完全充当了日本军国主义在华的喉舌和代言人.  相似文献   

16.
《盛京时报》是日本在华创办的历时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从1906年10月18日创刊至1944年9月14日改为《康德新闻》奉天版《,盛京时报》垄断东北报业长达38年。虽然对于《盛京时报》已有研究,但鲜有人关注到该报对“皇姑屯事件”的呈现。张作霖的日籍顾问町野武马认为,皇姑屯事件是“九·一八事变的开端,更是太平洋战争的远因”。①分析《盛京时报》对“皇姑屯事件”的报道,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看清日办华文报纸为日本侵略利益代言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江淮时报》以其政协、统战特色和优势,充分利用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的资源,开辟了"文史"版,并受读者欢迎。作为新闻纸的一部分,文史类稿件虽属于"旧闻",但也应当具有一定的新闻性。  相似文献   

18.
报纸史料,对历史发生重大事件连续报道,对于研究史实与当时各方态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盛京时报》(以下简称《时报》)是由日本人中岛真雄1906年在东北创办的第一家大型中文报纸,常肆言中国内政。作为日本侵华文化武器,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极具研究价值。通过《时报》对"皇姑屯事件"及对当时中国内政局势报道的考察,深刻反映了日本侵略者企图歪曲事实真相,掩盖侵略意图及对张作霖利用态度转变的整个历程。  相似文献   

19.
2010年的5月28日,《京华时报》创刊九周年,单日204版、3000余万元广告刊登额创下历史记录。经历了报业混战、网络崛起、报业拐点和金融危机后的《京华时报》似乎没有报业冬天,用京华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吴海民的话说,他们重新认识传统报业的价值和优势,探索和确立网络  相似文献   

20.
李洪洋 《传媒》2013,(2):23-26
互联网高速发展,新媒体层出不穷,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时间,创新、突围、转型、变革成为纸媒相互传递、呼唤的热词。与其凄凄哀哀地"等死",不如大胆地探索出一条新路。何谓"云报纸"2012年5月17日,《京华时报》在京举行了"云报纸"全球首发仪式,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和新闻从业人员80多人参加仪式,《京华时报》成为第一家将图片识别技术与纸媒相结合的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