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教学归因中的偏差及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我国教育界对归因理论的研究日渐广泛和深入 ,很多学校在教育管理和教师评价中引用归因理论 ,对教师的工作业绩和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归因研究。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归因相比 ,教师的教学归因显得更加重要 ,本文试对教师教学归因的涵义、偏差及归因取向作以探讨。一、教师教学归因的涵义所谓教师教学归因 ,是指教师对自己或他人已完成的教学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 ,形成因果性解释 ,进而影响、改进教学活动的过程[1]。在教学工作中 ,归因既表现为一种教育观念 ,又是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手段。那么 ,教师应从哪些方面来解释教学成败的…  相似文献   

2.
英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埃利奥特将“行动研究”作为教师教育的核心原则,他通过对三种不同哲学取向的教师教育思想的分析比较,强调了教师教育的行动研究特征和实践认识论基础,并对将行动与理论联系起来的“第二级行动研究”作了分析界定。  相似文献   

3.
“行动研究”是近几十年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是教师直接参与,把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改善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本文介绍了“行动研究”的由来和发展及其特征,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行动研究的程序和步骤,并提出外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开展行动研究,不新反思教学,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4.
我国校本教研理论研究的多维度检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教师的教学研究的重视可以追溯到正式教研组的建立,后来“行动研究”和“以校为本”等思想的兴起给教师的教学研究注入了新的内涵,特别是课程改革的现实瓶颈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使教师的教学研究以及对教师教学研究的研究都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将从不同的视角来检视近年来校本教研理论研究的进展与突破、现状与趋势。一、校本教研的概念对于校本教研内涵的认识,主要有3种,分别认为是一种活动、一种行为、一种行动研究,其中外延有宽泛和狭隘两种,即包括学习/工作和教研在一起;专指解决教学问题的教研。具体内容如下:(1)校本教…  相似文献   

5.
“教历”是崔允祁博士受“病历”的启发提出的概念。它属于行动教学研究范畴,注重典型个案分析,荟萃经验材料。在课改新形势下,教师应当作一名“行动研究者”,将教学和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对教学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形成良性的循环互动。写“教历”是行动研究中非常灵活的有效的方式,通过其可以提高在教育实践中深入反思的能力,可据此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教师积累教学材料,研究探讨创新教育的理论经验,鞭策教师不断进行总结,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积累第一手材料。写“教历”一般采用描述记录的方法,辅之适当的分析议论,可…  相似文献   

6.
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受习惯性思维和狭隘的个人经验影响而沉湎于已有的成就,满足于先前使用的教学设计方案,不愿打破旧有模式,也不去设法突破创新.教师不断超越自身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创新性设计教学过程.澳大利亚“反思与行动研究”者凯米斯认为:“教师通过批判性的思考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是使教育摆脱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限制的一种研究方法.”因此,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审视教学设计是创新性教学设计的有效角度。  相似文献   

7.
行动研究,是一种可以形成原理和理论的应用研究,是以行动为导向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形式。研究者揭示假设、更新并检验观念和行动:将行动与教师的价值观相联系。行动研究者在与同事和学生的合作中、常常是在“行动一观察一反思跟进一行动”的不断循环中,形成并检验有关工作的理念。在这里介绍两种教学行动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归因理论”对高师学生专业思想进行研究,发现学生归因的一般特点及其规律,如:对做教师抱“成功”态度的学生倾向于内部归因,“失败”的学生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显著差异,“中性”的学生则倾向于外部归因,并且查明了学生中较为重要、有代表性的归因种类,为有效地开展专业思想教育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根据。  相似文献   

9.
教学行动研究两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跃平 《上海教育》2003,(7B):36-37
行动研究,是一种可以形成原理和理论的应用研究,是以行动为导向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形式。研究揭示假设、更新并检验观念和行动;将行动与教师的价值观相联系。行动研究在与同事和学生的合作中,常常是在“行动—观察—反思—跟进—行动”的不断循环中,形成并检验有关工作的理念。在这里介绍两种教学行动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进步要求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归因理论为此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归因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通过探讨归因如何影响学生学业成就和影响学生进行归因的因素,提出对学生进行归因指导的方法,从而达到运用归因的理论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教育行动研究是将“行动”与“研究”两者合而为一的一种研究方式,本文追溯了教育行动研究的发展历史,界定了基本概念,阐述了其主要特征,分析了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方面的实施步骤,并探讨了对我国教师的培养模式、教育研究方式等方面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内学者们从学生自我归因、教师对学生的归因训练、教师对教学的归因等方面对归因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外语学习的成败归因,引导他们对学习成败进行正确归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成为积极、成功的外语学习者。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归因训练是帮助学习障碍学生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干预手段。目前,关于学习障碍学生归因训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训练都比较匮乏,本文从学习障碍学生社会心理的角度出发,试图通过对学习障碍学生归因问题相关研究的分析,探索学习障碍学生归因过程之特征。并通过对当今三种主流归因训练模式的理论审视,尝试架构与学习障碍学生归因特征相适应的归因训练模式的设计框架,并初步探讨了学习障碍学生归因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其他研究者後继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阿伦特“行动”理论视角下“工作”“行动”和“卓越”内涵的考察,我们有必要重新理解教师“工作”、教师“行动”与教师“卓越”之间的内在关系。“工作”是教师得以卓越的前提基础,“行动”是教师走向卓越的必要且充分条件。在“工作”中,教师展现出了工具人、技艺人的特性,在“行动”中,教师通过彰显其主体性、创造性、发展性“敞开”其卓越。  相似文献   

15.
名师工作室是一种教师有效提升反思实践能力,从而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组织。从行动学习的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名师工作室活动组织与管理中的行动学习元素,并指出其对应行动学习理念的应然状态和实然之需。在此基础之上,归纳了基于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的内涵、特征与意义,并从行动学习的角度加以阐释,以此为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模式构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归因理论是本世纪50年代末产生于美国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理论,迄今仍是心理学研究的前沿性课题。该理论一经产生,就在教育、管理、医护、心理治疗、消费行为、罪犯改造等实际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教育是其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数十年来,研究者们已经广泛地探讨了学生对学业成就的归因与其学习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各自的研究成果,制定出了各种各样的归因训练方案和计划,对教育教学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由于受十年动乱的影响,70年代末、80年代初,归因理论才被介绍到我国。二十余年来,我国心理学界已经出…  相似文献   

17.
言语适应能力最初是作为一种社会心理模式,旨在解释言语风格变化中的言语趋同、言语趋异和语言保持等交际策略的心理动机和情感因素的影响,其理论基础是社会心理学中的相似吸引原则、社会交换原则、归因原则和群体特征原则。广告用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正使用了言语趋同和趋异策略,并体现了相似吸引、社会交换和归因原则。因此本文通过语适应理论的视角来分析广告语中的情感诱惑和消费心理,从而达到促进消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归因主要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信息和线索,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推断行为产生的原因。归因理论是在归因的基础上,对行为原因进行解释和推论的理论。所以,归因理论可以将人们的心理活动与现实行为活动进行有效结合,判断人们的行为特点。在归因领域中逐渐衍生了推理归因、协变归因以及成败归因等理论,本文将对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进行比较,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过程顺利进行。一、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旧“范式”转换的时代,从认识论与方法论角度看,理性主义范式与自然主义范式在认识客观生活现实的特点、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真理陈述表现的特征、对行动的归因与解释扣对待价值标准的态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具有浓厚理性主义范式色彩,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具有鲜明自然主义范式特征,对两种教师评价制度进行审视与思考,发现淡化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影响,建立与完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将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进程中评价改革与制度创新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理论之一,是指观察者依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人们的归因受归因偏向、社会视角、自我防卫等因素影响,常常会有偏差。人们可以通过合理认知、换位思考等方式突破归因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