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圆柱的体积”是后面学习圆锥体积的基础,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教学的重点。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沿着圆柱的高将底面平均分为16份(或32份),再把这16份拼起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研究,找出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圆柱体积的关系。最后,找出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相当于原来圆柱体的哪些部分,便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听了一节“圆柱体积”的课,一开始老师就提出:“这节课我们学习圆柱的体积,谁能猜想一下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能否说说依据?”于是,有好几个学生都说:“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可是,出乎我意料的是有一个学生却说出了另一种想法:“圆柱的体积=d×d×h×0.785。”并说出了他的理由:“正方形中最大的圆的面积是这个正方形面积的0.785倍,把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就是这个长方体底面(正方形)的边长,所以这个圆柱体的体积就等于这个长方体体积的0.785倍。”这时老师又说: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想1.教学前,先让学生回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为圆柱体体积的推导作好铺垫。2.在教学圆柱体体积公式推导时,先引导学生按照教材中的说明和图解,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体会圆柱的体积可以转化成求长方体的体积。通过电脑演示认识圆柱底面分成的扇形越多、切开后的圆柱拼起来就越接近长方体。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及颜色观察,体会到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一、复习准备迁移1.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3=底面积×高堤坝沟渠的体积(土石方)=横截面积×长,出示棱台状形体及不规则形体问:“求它们的体积能用底面积乘以高或截面积乘以长吗?为什么?”2.出示三组形体,比较体积大小。(1)等底不等高的圆柱(2)等高不等低的圆柱  相似文献   

5.
<正>曾看过这样一则介绍,有个中考状元的学习方法是:每当做完一道题目后,总要停笔思考这道题还可以怎么解答?这道题如果换个条件该怎样解答?久而久之,试卷上的题目他觉得自己早已思考过,解答时也就轻而易举了。反思其学习方法,我认为可以用"悟"字来总结。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能"悟一悟",或许学习数学就不那么难了。一、在读中感悟,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书本上有这样一段内容,"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例如分成16个),然后把圆柱切开,照下图拼起来,就近似于一个长方体。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S,高就是圆柱的高h。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V的计算公式是V=S h。"读这段内容后,  相似文献   

6.
一、复习提问,孕伏新知.教师提问:怎样求圆的面积?一般是怎样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长方体体积公式一般是怎么表示的?当学生回答出V=a×b×h后,补问:a×b是表示长方体的什么?长方体体积公式还可怎么表示?(V=sh)二、操作演示,丰富感性认识.分: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用萝卜制成的圆柱中的一个(另一个留作比较用)的底面分成16个相等的扇形.  相似文献   

7.
讲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时,学生经历了体积公式的猜想、操作验证,明确了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与高的乘积,知道了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于是在应用环节时,教师出示这样一个题目:一个圆柱通过剪拼,成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8厘米、6厘米、5厘米,求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相似文献   

8.
以下足圆柱体体积的练习课片断。 师:昨天我们通过将圆柱沿底面直径切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方法得到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一老师这里有个问题,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下、出示: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15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4厘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相似文献   

9.
"圆柱的体积"是后面学习圆锥体积的基础,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教学的重点.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沿着圆柱的高将底面平均分为16份(或32份),再把这16份拼起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研究,找出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圆柱体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圆柱的体积是一节非常重要的课,是后面学习复杂形体知识的基础,其中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圆柱的底面直径(半径)并沿着高将圆柱体等分为16份(32份)等,把这16等份拼起来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在转化后虽然形状变了(圆柱体→近似长方体),但在拼的过程中没有增加一块,也没有减少一块,所以体积不变,即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的体积,所以想办法求出近似长方体的体积就可以求出圆柱体的体积,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学中教师让学生4人小组合作研究,找出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圆柱…  相似文献   

11.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教材第43—44页,例4,例5),第1课时,新授课。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圆的面积,认识了圆柱并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圆柱的体积计算应用广泛,又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并且立体图形的截拼是首次见面,把圆柱截拼成近似的长方体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既是这个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相似文献   

12.
圆柱的体积是后面学习圆锥体积的基础,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教学的重点。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沿着圆柱的高将底面平均分为16份(或32份),再把这16份拼起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研究,找出近似长方体的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设想《小学数学整体教学》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立体图形》有这样一例思考题 :左图是三棱镜的立体图形 ,求它的体积。①请你找到形状相同、面积相等且互相平行的两底面。②三棱镜的底面是 ()形 ,三棱镜的高是 ()。③你会计算三棱镜的体积吗 ?这个思考题与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它们都有两个形状相同、面积相等且相互平行的底面 ,都可以用“底面积×高=体积”的方法来求 ,但由于缺乏知识之间的沟通 ,学生往往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时 ,我重新组织了《直柱体的体积》这一课时教学内容 ,采用了…  相似文献   

14.
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求法之后,教材作了这样的概括:因为长方体的底面积可以由“长×宽”得到,正方体的底面积可以由“棱长×棱长”得到,所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来计算。这就使  相似文献   

15.
讲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后的一节练习课上,当学生通过基本练习已掌握了求长方体表面积的基本方法后,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敞口长方体纸盒,如图: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求出纸盒的表面积。由于学生有了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学习基础,因此,很快就得到了以下两种解法:解法一:先算出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再减去一个底面积,就得到敞口纸盒的表面积。列式为:(长×宽+宽×高+长×高)×2-长×宽解法二:由于是敞口的纸盒,只要算出一个底面积,长×宽。再算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长×宽×2,以及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宽×高×2。最后把这…  相似文献   

16.
等积变形题,五彩缤纷,千变万化.宫老师从近两年的小学毕业、初中招生数学试卷中,选择了三道例题,咱们一起来看看吧.[题目一]一个长方体、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它们的底面积和体积分别相等,如果长方体的高是9厘米,则圆柱的高是( )厘米.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有的学生在解如“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圆锥的底面积是9平方厘米,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和“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圆柱的高是3厘米,圆锥的高是多少厘米”这一类题时,对题意  相似文献   

18.
“圆柱的体积”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不像长方体、正方体那样可以直接推导出来 ,而是通过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 ,由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间接地推导出来的。因此 ,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加深对知识形成过程的认识 ,教学时 ,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通过看一看、拆一拆、拼一拼、说一说等实际活动 ,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下面仅撷取几个教学片断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时,是将圆柱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得出的。我们在教学时,除介绍书上这种方法外,还引导学生用以下方法进行了推导。第一步,求三棱柱的体积公式。教学时,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如图1,然后沿长方体上下底面的对角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4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应用公式解答一些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归纳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CAI课件、圆柱体模型、切开的圆柱体模型若干。 教学内容:一、设疑激趣,迁移引入电脑显示:小猫推出图(1)长方体小狗推出图(2)正方体配音:同学们,我小猫和小狗又和大家见面了。你们认识这些立体图形吗﹖用哪些体积公式可以求出这两种图形的体积﹖生1:图(1)体积=底面积×高,或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