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惠烈 《收藏》2006,(9):101-101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为国人留下丁难忘的创伤。笔者珍藏着这特定时期的部分遗物,其中有一张揭自杭州灵隐古寺外墙上的红卫兵传单,  相似文献   

2.
陆克勤  陆娅 《收藏》2006,(8):78-81
40年前的“文化大革命”不仅触及了当时人们的“灵魂”,也改变了邮品,包装品、宣传品、商标等各类印刷品的“面目”,火花就是其中一例。在“文革”时期,火花同邮票乖印刷产品一样,成了“革命”的宣传武器,其题材都不能脱离当时的政治需要,其色彩则均以红色为基调,因为那时称“全国山河一片红”。综观当时全国各地火柴厂所印制的数千枚“文革”火花,其内容可归纳为“三大”“三新”。  相似文献   

3.
杨才玉 《收藏》2006,(8):21-21
去年岁末.本刊编辑部在策划新一年的重大选题时,大家认为2006年是“文化大革命”发动40周年、结束30周年.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加之“文革”藏品也是当前民间收藏的一个热点,故决定在今年第8期开辟”文革”题材收藏专辑。此意一出.多方呼应,征文从四面八方涌来。但在这时,我们对自己的抉择却产生了犹豫是否明智?会不会把读者带人充满伤感、荆棘丛生、浓雾迷茫的是非之地.进而引火烧身?经过反复权衡,我们肯定了这个选题.并对专辑的命名、稿件的组合、内容的取舍等进行了重新审视.决定推出“‘文革’与收藏文化笔谈”.奉献给亲爱的读者,并接受各界人士的评判。  相似文献   

4.
徐洪 《收藏》2006,(8):75-77
由于是过来人,我对“文革”邮票(图1)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当噩梦醒来,百废徐兴之时,就主攻“文革”邮票的收信和研究。现将收集“文革”邮票的几点体会写与同好们交流。  相似文献   

5.
我收藏有一张“文革”时期水利电力部云省水力发电建设公司第一分公司革命委员会出具的通行证明。这张通行证高17cm,宽17cm,上部有存根,下部为出差人持有的通行证明。上下部分之间印有编号.盖有骑缝章(如图)。  相似文献   

6.
王信堂 《收藏》2006,(8):72-74
当今,“文革”遗物收藏热潮高涨。例如在2006年3月的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上,几件“文革瓷”均以高出估价成交,其中一件高16.5厘米的瓷塑“智取威虎山”以1650元成交,为估价的2倍我,在3月份举办的中国嘉德2006年拍卖会上,高45.5厘米,估价8000元的“文革”瓷瓶“毛主席与我们一起”以1.2万元成交,可见“文革”藏品的“黑马”效应正在显现。  相似文献   

7.
李厚禄 《收藏》2006,(1):106-107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各行各业的正常秩序陷于混乱,邮票发行工作也同样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8.
蔡炳杰 《收藏》2006,(8):94-95
一、“万寿无疆”瓷茶具(图1)。“文革”后期,朋友送我一套江西景德镇生产的“万寿无疆”瓷茶具,包括壶、碗、罐和大瓷盘共7件。大瓷盘的直径27厘米,高1.7厘米。全套瓷器为釉上纷彩,玫瑰红地色,手工绘制。  相似文献   

9.
陈荣发 《收藏》2006,(8):88-89
“文革”时期,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唱片发行达到顶峰,有多处规格,不同版本。本人多年收藏此类唱片,按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0.
1966年,突如其来的“化大革命”运动,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开始,许多人都天真地认为这是毛泽东主席发起的一场化运动,象曾经经历过的无数次运动一样,很快就会结束。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一次动荡,十年灾难,就连普普通通的民间集邮活动也在劫难逃。集邮公司被迫停业,《集邮》杂志被迫停刊,邮票被当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产物来破除,许多集邮家被无辜抄家批斗,毕生心血凝聚的邮品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11.
刘海锋 《收藏》2006,(8):86-87
2001年至今,我收藏的“文革”报已达418种(其中“文革”小报362种)、2000多份,涉及到当时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这些“文革”报纸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国家及各省、市办的的纸、有资料报道此类报纸到1976年全国仅剩236种,但报纸存世数量较多;另一类是由学校、工厂、机关、团体等“红卫兵”“造反派”群众组织出版的五花八门的“文革”小,版面大部分为4&;#215;4版,少部分为2&;#215;4版或8&;#215;4版,其现存世种数目前尚难确定,有资料报道在6000种以上,存世数量已较稀少。  相似文献   

12.
最近读到了《集邮博览》中介绍有关旧信封所牵涉出的一些轶事,受到了启发,也找出自己所收藏的类似信封。  相似文献   

13.
王鹏 《收藏》2013,(1):29-32
1966年,“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一场泯灭人性的运动迅速发展,成为在全国蔓延的集体行为。画家岳祥书像许多艺术家一样,按捺不住激扬的情绪,响应最高领导人的号召,热情参与。不久,岳祥书带着困惑贴出一张大字报,题为“政治要紧?业务要紧?”第二天即遭到围攻,被剥夺所谓政治权利并强迫劳动。他和另一位同事每天凌晨4点即起,两人用...  相似文献   

14.
刘汉承 《收藏》2006,(8):99-99
股票在改革开放初期发行时,曾引起过姓“社”还是姓“资”的一番争论。其实在中国各大革命历史暑期,尤其是建国以后,各地城乡信用合作社均发行过以现金或实物入股的股票。只是在“文革”横扫一切时,才销声匿迹,成为罕见之物。  相似文献   

15.
李维刚 《收藏》2006,(12):122-123
“文革”扑克的产生背景 1966“文革”开始后,扑克牌被归入“四旧”之列。当时的理由有三:一、娱乐是和好吃懒做等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当然在被批判和抛弃之列;二、扑克牌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娱乐用品,上面从文字到人物图案全部是西方国家的帝王将相,与无产阶级文化格格不入;三、扑克牌是赌博工具,打扑克会“玩物丧志”。因此扑克牌被迫全面停产,“文革”前生产的扑克牌也基本被烧毁或抛弃,一些扑克厂利用扑克牌生产设备和纸张开始印制毛主席语录卡片。  相似文献   

16.
廖国柱 《收藏》2006,(8):64-67
“文革”时期的油画《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在2005年嘉德秋拍上,以1012万元的拍卖成交价,刷新了保持10年之久的另一幅“文革”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的价格纪录,拉开了红色题材收藏热的序幕。由于近年艺术品市场的热点转换到“红色题材”,一些 重点反映领袖革命活动的美术作品,成了今天最为抢手的“红色经典”,海内外藏家纷纷看重这类作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异重金购买。  相似文献   

17.
尕丁 《收藏》2006,(8):56-60
“文革”收藏品的历史意义 1966-197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在中国右时10年,成为中华民族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文革”一经发动,全国立即陷入大动乱,从一开始的破“四旧”,到后 来的从中央各部门到地方各级党政部门以至各行各业的“造反派”全面夺权,“打倒一切”的无政府主义狂潮蔓延,使全国陷于空前的混乱之中。实践证明,“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必须彻底否定。  相似文献   

18.
汪德根 《收藏》2006,(9):105-105
“文革”初期,大、中学生大串连之风席卷全国,于是专供学生及老师的特殊车票——串连乘车证应时而生。  相似文献   

19.
楼哉定 《收藏》2006,(8):93-93
本人珍藏着四张“文革”宣传车,三张署名红司办公室,一张署名省革委会办公室,这是浙江省“文革”中省级造反派组织和革委会的作品。“红司”即红卫兵司令部,当时其中有不少是浙江美术学院的师生。宣传画宽50厘米,高82厘米,用宣纸画就。这些宣传画虽普通,但其反映的内容看后却别有一番滋味。  相似文献   

20.
张永芳 《收藏》2007,(4):123-123
1996年初夏我去黄山旅游,顺道赴歙县参观了陶行知就学处及闻名全国的“许国石坊”。石坊四面八柱,俗称“八脚牌楼”。该石坊立于明代万历年,仿木结构,通体青石构成,工艺一流,叹为观止。石坊两旁店铺林立,走进一家笔墨庄,发现有一组“文革”墨,请店家取出细看,感叹它的独特与少见,随即购下带回香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