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阐述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体系的逻辑起点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的概念。笔者选择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来阐述和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着重阐释了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分析了这一理论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运用,并提出了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具体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制度伦理具有规范、协调、创新、导向和评价功能.背离制度伦理所导致的制度缺失、制度僵化、制度异化和制度失灵不仅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中许多"失谐"现象的主要根源,也是构建和谐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从制度公正、制度平等和制度自由采进行制度伦理建设是有效解决高等教育发展"失谐"的重要途径.因此,制度伦理价值诉求中的制度公正、制度平等和制度自由应当成为和谐高等教育制度建构的价值向度.  相似文献   

3.
判断高等教育区域差异合理性有三种价值标准,即学术层面的能力标准、经济层面的效率标准、政治层面的公平标准。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变革的价值选择偏好导致"强势"与"弱势"区域分化加剧,以公平为价值目标的社会制度改革滞后又造成高等教育弱势区域的双重束缚。因此,发展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公共教育财政制度和民办高等教育制度,进行规则体系重建,实现三种价值标准的整合和行动者的权力制衡,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促进高等教育相对均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服务供给仍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以生产-消费为视角对我国高等教育服务供给中的教育消费者选择制度进行了研究,发现,教育消费者对高等教育消费存在着选择空间,但是教育消费者的选择是失灵的,这种失灵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据此,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教育消费者选择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指的是制度变迁一旦走上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主要被三种路径依赖束缚:移植别国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制度的应急性选择、政府对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强控制力。突破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束缚,实现制度创新,就要创新高等教育理念,重新定位政府角色,健全多元监督机制,并赋予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  相似文献   

6.
美国高等教育认可制度的演变、结构及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高等教育认可制度起源于非政府的、自律性的对教育认证机构的约束和规制活动。二战后联邦政府通过立法介入高等教育认可领域,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由此形成了两条并行的高等教育认可制度。在不同的价值传统和功能目标下,两种认可制度之间既有合作支持也有权力冲突。代表高等教育自治理想的"自治性认可权力"与代表政府管理职能的"他治性认可权力"相互作用,此消彼长,影响了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走向。20世纪末公共问责运动的兴起,为现有高等教育认可制度的"二元"结构注入了新的影响力量。  相似文献   

7.
公平竞争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核心制度.中国的高等教育当前正处在转型期,公平竞争理应成为高等教育制度的核心选择.为此,在高等教育制度构建上需要保证高等教育竞争中不同制度主体都有起点上的平等性,并且规范竞争过程规则的正当性,以及在结果上的"对称性",即保证贡献与收益的对等并且补偿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中利益博弈非均衡的制度追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的过程,也是政府、高校与学生进行利益博弈的过程,这种利益博弈具体展现为利益追求目标的冲突、利益追求价值的冲突、组织定性的冲突与身份定位的冲突。从制度设计的理想层面看,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中的利益博弈应该是一种均衡博弈。不过,制度设计和运行中的目标性失衡、结构性失衡与功能性失衡致使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中的利益博弈成为典型的非均衡博弈。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制度可谓千姿百态、各具特色。追根溯源,文化是造成各国高等教育制度不同特点的根本原因。不同文化背亲下的高等教育制度有着不同的文化性格。本文以文化与制度的关系为着眼点,对高等教育制度的文化性格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过程中,政府、社会、高校与学生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有其各自的利益选择和追求。这种利益选择与追求的差异决定了政府、社会、高校与学生对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关注的重点不同。政府的关注点集中在制度生存,以期实现设计目标;社会的关注点聚焦于制度实施的社会效应;高校的关注点放在制度的响应;学生的关注点着力于制度的公平。政府、社会、高校与学生对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关注实质上是对自身利益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实地考察为基础,对瑞士高等教育体系、改革动向及其特色进行分析,认为瑞士高等教育体系的设计与架构、制度的协商与实现、卓越的追求与多样性等特色对我们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吸引力和凝聚力作用的发挥,并使之真正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关键在于取得广泛的社会认同。科学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基本问题是实现全社会认同的逻辑起点,这些问题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科学内涵、现实意义、主要原则和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3.
现代高等教育价值向度的僭越与复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以某种价值为取向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高等教育现代化既有积极正面的好处,但又往往伴随某些负面的化后果的产生。根据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应建立“和谐”、“统一”的发展模式,可使我国高等院校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避免重复西方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弯路。  相似文献   

14.
教育本是人的教育,其重要本质就是它的人文性。人文精神是人文教育的核心。高校成人教育作为教育体系和完整教育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以加强人文精神的培育为己任。然而在实用性和功利性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下,成人教育价值追求中人文精神缺失。基于此,成人教育需加大人文知识教育的比重,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以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个性和谐发展的公民为其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5.
公平是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价值追求,强调并逐步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化,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我国目前存在的城乡之间、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地区之间、同一区域之间、高等教育内部之间的资源配置失衡状况,要求尽快建立一套保证公共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政策制度是保证教育资源供给和平衡的前提,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保证政策具有执行力的关键,通过法律保障制度追究违规行为是防止教育资源配置权滥用的重要防线。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民族学校教育是以"关注社会"为其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为追求社会的均质化、地方性知识的失语、民族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割裂。可通过以关注生命发展为目标重构学校课程体系、以成全生命自由为宗旨重组学校课堂教学、以尊重生命差异为基础重设学校评价体系的具体策略重构民族学校教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已被普遍认可,它是衡量一个社会最基本的价值标准,也是其他"基本善"存在的前提。作为社会制度子系统的现代大学制度,其价值追求是多元的。大学的使命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属性、发展的实践历程,都决定了现代大学制度必须把公正作为首要的价值追求,只有公正才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首要美德。  相似文献   

18.
功利主义的植入使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去道德化教育"的困境,但是高尚的价值追求应该始终引领道德教育的方向。没有价值观就没有教育,更没有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当代中国道德教育中包含有思想和政治的成分主要源于现实的世界。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现实的社会条件,不同的道德教育只能在不同价值体系的引导下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本研究的方法,结合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行解读.主要说明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价值追求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对人类本质的完善,二是满足人类对美好社会的追求,三是旨在实现人类全面自由的发展.第一部分阐述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人的类本质理论,分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