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儒家关注的核心问题便是如何由"内圣"开出"新外王"、"返本开新"这一问题。徐复观也不例外,他的政治哲学在内在理路是,以儒家道德精神为基础,以性善论为民主政治来源,以自由主义论政,开出德治主义与民主政治相融合的"儒家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2.
荀子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他批判性地继承了"孔孟学说",且对其他诸子百家也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对于荀子思想的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荀子以人性理论为基础,以此来阐释他的教育思想、法律思想以及伦理思想等,而这些思想最后又都统归其政治学说,都是其政治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说,都是为其更庞大的政治理论体系和政治理论目标所服务的。  相似文献   

3.
史浩是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四明史氏家族的开创者.他有着丰富、独特的政治思想.其文集<(鄮)峰真隐漫录>是研究他政治思想的重要史料.从文集可以看出史浩的政治思想包括:继承前人并有所深化的仁义思想;来源于现实的"君总大纲,事委臣下"的君道观和"自治为先,以图恢复"的和战思想.他的政治思想或有理论渊源或有极强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4.
王艮是一个充满斗争精神的人。面对腐败的政治,王艮敢于仗义执言,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他从"万物一体"的观念出发,热切地希望改变政治制度,救民于水火。他敢于向传统理论挑战,大胆创立自己的学说。在理论战线上,王艮应该说是一个特别具有"叛逆"精神和敢于斗争的人。但是王艮的斗争是很有策略的。他强调"身"的价值,主张一切活动以保身为前提,反对盲目的"杀身成仁"。他反对运用极端的手段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他强调"智处",避免风险,避免对抗。王艮的斗争策略为其理论创新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胡适在五四时期参与的文学论争主要有两类:新文学建设论争和文化政治论争.新文学建设论争中,胡适以学者的态度、试验的精神倡导"历史的进化的文学观",创作、理论虽不乏幼稚和欠缺,但推进了整个新文学运动发展,胡适本人也因此暴得大名;在以"问题与主义"之争和"整理国故"论争为代表的文化政治论争中,继续秉持学者作风的胡适却成为新文化的"叛逆".此间胡适论争角色变化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思想、学术的倒退,而是时政潮流选择的变化,文学和文学论争的标准常常是在文学之外的.  相似文献   

6.
"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法哲学的核心概念.在他看来,"法的精神"是自然和政治社会的内在规律,它客观存在着,并对政体建构、社会发展和政治自由产生决定性影响.从"法的精神"出发,形成了孟德斯鸠完整而严密的法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化工厂非会员他复活节校的高度重视。"全域化"实践教学的提出旨在从认知的角度来把握工作关系,在准确理解实践教学内涵的基础上,通过现行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梳理,提出科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域化"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法,以此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更为规范、长效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谢朓诗文作品中的隐逸思想具有阶段性,出仕初期以当时流行的希冀隐逸思想为主,出守宣城期间以"吏隐"思想为主,晚期作品中隐逸思想则带有游仙色彩,而隐逸思想的变化折射出他所身处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9.
从曹魏后期到晋宋之际,玄学经历了三个形态的变化。一是曹魏后期的"政治的玄学",二是西晋前期的"哲学的玄学",三是晋宋之际的"艺术的玄学"。以正始为代表的曹魏后期文学创作"有玄无文",以太康为代表的西晋前期文学创作"有文无玄",以陶、谢为代表的晋宋之际文学创作"有文有玄"。谢灵运就生活在"艺术的玄学"的时代,他不仅重"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而且重"义",体现在诗歌创作中,就是其山水诗的"玄学尾巴"。  相似文献   

10.
唐君毅(1909-1978),四川宜宾人,当代著名哲学家、新儒家代表人物。他的思想领域广泛、内容丰富,其著作在海内外影响深远。唐君毅先生的著作《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从儒学的价值出发,阐述了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尤其对中国人文主义及道德自我建立的论述意义深刻。用他的话说"发展中国人文精神,以重建吾人之道德生活"是本书的旨意。唐君毅先生的观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以及理解儒家"反求诸己"精神在当代科学、民主、政治及精神(价值)领域的作用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虽然在现代社会宗教和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但这并不意味着宗教和政治的关系完全消解。相反,宗教正日益作为一个新兴的"第三部门"在现代公共治理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试图从现代公共治理理论的兴起、发展及成果入手,探讨宗教介入到现代公共治理的契机,并最终落脚于宗教与现代公共治理良性互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关于陶渊明的文艺思想、美学思想,论者向以“平淡”、“自然”、“真率”作评,把“自娱”说视作其创作理想,从无异词。陶渊明对社会与政治并未忘怀,“平淡”不过是外在表层的“淡化”手段,而非追求的目的。其审美趋向的实质是外淡而内奇,这不仅体现在使用率极高的“奇”字上,而且也体现在他的田园、咏史、咏怀诸作中。这和他儒道兼综的思想、外和内刚的性格,以及“平淡”萎靡的玄言时代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是一位毕生忧患元元,为理想社会奋斗、至死不渝的人民领袖.他晚年所犯的历史错误与他的"理想社会主义目标模式"息息相关.这个目标模式在生产及社会生活管理方面强调贯彻一体化原则,打破行业界限,取消专业社会分工;在消费品分配方面过分强调平均,混淆了社会主义同平均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人与人关系上,强调完全平等,忽视了社会主义的客观历史条件.这种理想目标模式本质上是以平均主义为核心内容、不切合实际的社会主义模式.它导致毛泽东晚年在经济上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政治上片面强调政治挂帅,人为地搞阶级斗争扩大化,最终酿成了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晚年平等思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晚年主张政治平等、经济平等和社会平等。这些平等思想包含了一种类似于传统平等观回归的倾向 ,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肖群 《职大学报》2013,(5):68-74
高行健的长篇小说《灵山》,就其主题而言,是一部关于一个人寻找内心的安宁与自由的小说.个人自由与个体主体性密切相关,《灵山》之旅是一个寻求个体(自由主义的个体)主体性的过程.寻找灵山的过程在小说中以两条线索展开:“我”沿着长江漫游,“你”找寻去灵山的路.在这个过程中,作家想要确立的自我是一个远离政治、社会的,自由的,具有自身独立价值的个体.但是,在寻求过程中,寻求者把个体生命从现实社会中抽离出来,回避对意义、目的的追寻,最终走向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6.
"体教结合"的内涵解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体教结合"是牵动中国体育体制与教育体制改革的战略性问题,它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历史进程而演进.通过对"体教结合"的诠释,给出新时期"体教结合"的最新定义,并对"体教结合"的内涵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对和谐社会理论曾作出了重要贡献,即在民主革命的道路选择与力量配置、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社会主义创建与探索、党和国家民主政治目标设计、构建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等方面阐述深刻而丰富的和谐社会理论,成为毛泽东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单位体制是支撑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基本构架.在单位体制下,体育管理体制因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划分而呈现出一种"二元结构".其中,群众体育以单位为组织载体,表现为"单位体育";竞技体育以单位为组织形式,表现为"体育单位".群众体育作为一种体育的普及形态,具有政治性、行政性、功利性和福利性的"单位色彩".改革开放,群众体育的"单位色彩"不断淡化,取而代之是社会体育的逐渐兴起.  相似文献   

19.
黄庭坚是北宋代著名的文豪、书法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与其在文学以及书法方面的成就相比较,黄庭坚在政治上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建树,这是因为终其一生,其所为官职都非显要。究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有性格和思想方面的因素,当然与北宋末期特有的社会政治形势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