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论普世价值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普世价值(或全球价值)作为全球人类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包括了一些基本的价值理念和共同的价值原则。就其基本特征而言,它应当是以全人类为价值主体,以全人类的共同利且为价值基础,是一种“底线价值”,是权威性和淑世性,突然性和应然性的统一,它绝不是一些永恒不变的终极教条,而是一个不断向高水平迈进的开放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
道家哲学博大精深,是一个系统而完善的理论体系。道家哲学认为自然之道是无为自化,道具有自由的特性,顺应自由之道,才能维持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的发展要实行无为而治,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的本性,让世界处于平等状态,社会才能和谐发展;人生境界上追求人的自由价值与自我、社会、自然的完美和谐,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道家哲学关于自由的思想以独特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来平衡身与心、物质与精神、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今天仍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可以为普世伦理的构建提供一定的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普世价值"一词,频频出现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关于"普世价值"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通过对"普世价值"思潮出现的过程及原因分析的同时,对其做了界定,以为人们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4.
普世价值一直是某些“开明人士”所推崇的,其主要内容是人权、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然而,根据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的历史发展阶段来看,普世价值能在中国引发热议、颇被推崇自然因为有适合其生长的环境土壤,但这与它宣扬的内容有着紧密联系,普世价值先天发育不足,是资产阶级特定历史阶段的统治附属品.  相似文献   

5.
儒道两家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它们分别从"仁"和"道"出发,都将道德关怀对象扩展至万物,都具有"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这些思想的当代价值在于,它们不但能够为建立科学的生态伦理观提供精神养料,而且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普世价值"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面临的道德危机,普世价值、普遍伦理成为人们重新思考的一个时代性热点问题。本文从对普世价值的不同理解、对普世价值是否存在的证明、对普世价值存在形式的看法、对普世价值研究的新动态等四个角度对当前关于普世价值的研究进行了述评,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在我国是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复杂问题。从单纯学术的角度上说,这场争论对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一些全球性问题、形成共识和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需要警惕的是西方一些国家打着普世价值的幌子玩弄和平演变之实,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进行攻击。为此要高度重视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增强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鉴别力和政治敏感度。同时也要以一种对人类文明包容的态度汲取普世价值观的思想精髓,来丰富我国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当代汹涌澎湃的全球化浪潮既将全球人类联结成为一个利益互渗、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又引发了全球社会的震荡、失衡和失序;而全球问题的不断滋生蔓延又将全人类置于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为了有效地克服全球危机,拯救全人类的命运;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实现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重建人类精神家园,为全球人类提供一个健康、稳定的安身立命的“支撑点”,迫切要求建构起一种具有全球一致性、能被大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9.
现代的行政管理中,传统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伦理思想值得借鉴和参考。本文从对“无为而治”的解释和“无为而治”在行政管理中的体现出发,对“无为而治”的现代价值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道家化的最高思维范畴就是道,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家化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基本法则。道家化的现代价值是:直觉超越的现代抽象思维价值.无为而治的现代社会政治价值.为而不争的现代道德明价值-贵生素朴的现代科技艺价值,天人合一的现代可持续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目前学术界讨论的“普遍伦理”归纳为“归纳意义上的”普遍伦理和“理论建构意义上的”普遍伦理,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它们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实际上,只有符合时代需求的“全球意识伦理”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原则,也是普世伦理原则。本文主要以全球化为背景,论述普世伦理原则永恒的道德价值性,人类社会依然需要普世伦理原则引导。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伦理文化虽都是精华与糟粕并存,但它们之间在许多方面有着很大的的差异。我们在建立新的伦理价值体系时,要以伦理文化的民族化和时代化为准绳,力求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相似文献   

14.
先秦道家老庄的思想博大精深,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生态美学思想。道家的和谐思想以道论为其理论基础,“道”是老庄哲学的最高范畴,道的基本特征就是和谐。道家的“和谐”生态美学思想主要包括“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自然和谐之美、“自然无为”的社会生态和谐之美、“复归于补”的自然人性境界和谐之关、“万物齐一”的平等共生和谐之美。和谐是道家美学追求的最终价值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道家站在自然宇宙观的高度,从人类生命与宇宙生命的统一中来认识生命本质,崇尚自然,尊重生命,追求生命的超越和精神自由。这种自然主义生命观,不仅摆脱了神性,超越了物性,同时也超越了人为的德性,为化解生态危机和人性异化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石,对建立和谐的自然、社会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术界关于“全球伦理”问题的研究日趋深入,观点各异。我们认为,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出现,全球环境伦理成为各国人民的共识,那么,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全球共同利益的形成及各国、各地区间利益相关性的增强,以此为根据的全球伦理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已经现实地存在着。  相似文献   

17.
河洛先民的原始崇拜及夏、商、周三代流行的鬼神敬仰是道教产生的心理基础;战国、秦汉盛行的神仙方术是道教产生的内在动因;老子在洛阳所著<道德经>与黄老学说的结合是道教产生的哲学基础.<太平经>在洛阳的问世,表明道教理论的确立;发源于洛阳的"五斗米道"的兴起以及"太平道"在洛阳的出现,标志着道教的形成.道教理论中的思辨哲学、对长生不死的追求以及善恶报应观念是道教被河洛地区广大民众接受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儒家伦理中,血缘群体利益对社会公共利益、个体利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因此儒家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既缺乏公共社会性又丧失个体独立性。"以礼入法"的法律儒家化实践,将悖论导致的专制由生活领域引向政治领域,助长了封建专制主义。儒家博大精深的和谐思想、包容精神有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但专制的封建社会环境使其和谐思想更多停留在观念层面,必须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改造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9.
普世价值不玄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有没有普世价值"这一问题的回答,取决于对普世价值概念的准确把握.通过考察普世价值概念的缘起,一方面可知目前许多已有的普世价值概念界说都是不确当的.另一方面可知被全世界绝大多数人认为是好的东西就是普世价值.从这个界定出发去看,普世价值已经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大量存在、俯拾即是、毫不玄稀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多被人称为"德性论"的,这是因为亚氏之伦理学"着眼于人的道德德性的培养,着眼于使人成为一个道德的人这一伦理学的核心问题"[1]。亚氏之伦理学正是把德性与活动、目的、幸福、善、快乐等联系起来,建构出一套以获得德性为最终目的的追求灵魂善的伦理学,对后世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奠基性的影响,也为当今道德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参照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