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成长岁月     
有人说成长是一道方程式,给我们条件,要我们去求解;有人说成长是一道思考题,送我们材料,让我们去分析;还有人说成长是一个个硕大的问号,不厌其烦地在我们毫无准备的时候跑到我们前面,让我们论证已知,寻找未知! ——成长需要我们思考。小时候,我们并不懂事。生活是一个最好的老师。是生活这个老师,用她那别致的方法,一次次教育我们;是生活这个课堂,用它那特有的方式,一回回教诲我们;给了我们一个又一个崭新的课题,把我们,从一个无知的孩子慢慢地培育成人了! ——成长需要我们学习。如果我是一棵树,定会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生活的土地;如果我是一只鸟,定会把巢牢牢安在生活的树上;如果我是一条船,定会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去亲吻生活的浪花;如果我是一片云,定然会把自己紧紧印在生活的蓝天……没有生活,就不可能有我的进步、我的成长! ——成长需要我们脚踏实地。  相似文献   

2.
王磊 《河南教育》2013,(Z1):9-10
什么是成长?成长就是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变化。成长就是每天都在激发生命的潜能。成长就是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我们自己的教育人生。为什么要成长?王晓春说:优秀班主任多的是劳模色彩,而不是专业尊严。的确,我们缺的就是专业尊严。有人把班主任当成了保姆,对学生嘘寒问暖,管起了学生的衣食住行;有人把班主任当成了消防员,哪里着火就冲向哪里有人把班主任当成了警察哪个学  相似文献   

3.
王晓玲 《考试周刊》2012,(52):73-74
有人说:"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按大纲和课本,扎扎实实地去教就行了。这看法,那看法,杂念那么多,怎能把课教好?"你看,这位"不要看法"的先生,本身就提出一种看法,一种主张。人总是按一定的思想去行动,教学中的一举一动,都是在实践着自己的看法。面对新的课程,我们有太多的习惯将失衡,如我们已有的教育思想、教学经验、工作方式,甚至角色地位等都将受到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吴润贵  王洁 《教师》2008,(16):116-117
说到“理财”这个话题,大家肯定不会陌生,因为这是时下最流行、也最受关注的一个话题。但说起来到底什么是理财,怎么理财?大家的回答却是五花八门。有人说:理财就是买股票,买基金;有人说:理财就是拿钱给银行,然后每年就会有大笔钱入账;还有人说:理财都是有钱人的事,我们普通人没有闲钱,理什么财。这些对于理财的说法看似有一些道理,却都没说对。  相似文献   

5.
李建成 《江苏教育》2010,(10):21-23
近年来,我校基于"人"发展的根本需求——成长;也基于现代教育的追求——尊重"人"的差异,依靠和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更基于大教育观的要求——家长、学生和教师一起成长,共同享受教育,提出"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的办学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探究直接抵及教育的本质——关注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为了完成这个使命,我们将积极探究"为每个师生提供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推进教育校本化。  相似文献   

6.
佚名 《小读者》2012,(5):45-47
每一个人在长大的过程中,都绕不开"惩罚"这个词儿。成长滋味酸甜苦辣,若说赏识教育带给我们的是心头蜜糖,惩罚教育带给我们的,便是苦口黄连了。我们今天的话题也围绕惩罚而展开:罚还是不罚?是老师凶猛还是学生凶猛?  相似文献   

7.
未来的物理教师必须接受新的挑战,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一杯水"的内容有了变化,对"一桶水"的深度和广度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物理教师除了要具备物理学专业知识素养之外,还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对这个时代的年轻物理教师来说,他们应当设法迅速成长起来,如何才能做到呢?  相似文献   

8.
十七年的教育生涯,我曾反复追问: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有人说是爱!爱太复杂了,复杂到不能用确切的语言来表达,但我深知,爱不能只作为一种理念挂在教师的嘴边,重要的是我们要用独有的智慧把爱这种情感物化到学生的心里。我已担任十三年的班主任,可以说,我与学生在一起交流的时间远远超过与自己的亲人。我时时关注着他们的成长与进步。"既要去爱,也应该学会去爱",这是我班主任工作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9.
假使有人问历史家,近代最新奇的、具有最大影响的发现是什么?他可以回答说:近世最新奇的、具有最大影响的发现就是我们对于普通人和普通事物的重要性有了认识和兴趣。……我们现在应该研究的,就是对于那一大批将要过早地用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的青年男女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去教育他们。……  相似文献   

10.
当下社会,如果有人说自己信仰宗教,听的人一点不觉得奇怪,如同听到了说"老板"、"二奶奶"一样顺耳、正常,向你投来笑咪咪的赞许,说你"有眼力"、"识时务"。倘说"自己没有宗教信仰",他倒会有些不放心了,说你连以宗教安慰心灵、避世和超脱都不会,还能做些什么。假如有人说自己信仰共产党和人民的事业,尤其是信仰共产主义,听的人就会顿觉不安起来而且奇怪了,  相似文献   

11.
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老师:"别羡慕西方教育,他们孩子的学习基础比不上我们";家长:"我的孩子去国外,在班级都是名列前茅,还是国内基础扎实";专家:"就基础教育而言,中国是领先西方的,特别是基础层面"……  相似文献   

12.
眨眼之间,孩子已满13岁,从呱呱坠地一下长成了167厘米的大姑娘。忙忙碌碌中,一直没有时间静下来回顾妻子和我为其成长所做的一切。《云南教育》编辑部想要我谈谈家庭教育这个话题。想了很久,也理不出个头绪来。更多的还是顾虑“革命”尚未成功,孩子并不优秀,难免班门弄斧。不过这里记下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们自己做过的,而且还在努力去做的事情或感受。  相似文献   

13.
<正>周末去看了《奇迹男孩》。电影温暖而不煽情,不渲染苦难。有人说,当你觉得生活好辛苦,撑不下去的时候,看一下这个,就能再坚持一会儿;也有人说,每个人都可以在电影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其实,不仅如此,这个电影就是一部近乎完美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关于长相、关于善良、关于友情、关于命运、关于成长,这里都有最好的回答。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什么?有人说,教育是一种责任;有人说,教育是一种保护;有人说,教育是一种发现,一种开发;还有人说,教育是一种沟通,一种影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如“我们要重视教育”。到底要使新生一代接受哪种教育?以何种观点、方法去教育学生?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重视了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提出了“有教无类”;我们党制定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对照教育定义。  相似文献   

15.
吕艳芬 《时代教育》2010,(1):210-210
在笔者的作文指导课中,笔者力求做到"务实"二字。教育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写自己熟悉或感触最深的事件。正因这样,我们的学生才有机会接受自能作文的训练。对学生的作文自能训练,笔者的做法是:先"吸收"后"释放",所谓"吸收"就是先让学生去了解作文的要求,作文的材料选择,作文的写作顺序等一系列作文的常规性程序中所涉及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16.
李镇西 《班主任》2013,(10):65-66
"别把教育简单化"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也人人爱说,因为这是常识。大家都明白教育是复杂的,谁也不会说:"我要把教育简单化!"但实际上呢,把教育简单化的事例比比皆是。总有人——往往是一些专家们——喜欢归纳出这种"规律"那种"法则",似乎教育只要"遵循"这样的"规律"或"法则",任何难题便迎刃而解,甚至无往而不胜。  相似文献   

17.
愚公谷命名之由来,是值得深思的。愚公本是一个普通人,养一母牛,生的小牛长大后,卖之而买驹。一个少年说"牛不能生马",即夺马而去。邻居听了,以为这个老翁愚不可及,而且简直有地标性的意义。齐桓公起初觉得奇怪:你的仪表一点儿也不愚,怎么这个山谷竟然因你而得愚公之名?及至知道了事情原委,也以为"诚愚"了。"夫何为而与之?"显然,包括齐桓公在内的人都以为,这个老翁之愚,就是愚在过于怯懦,不敢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权益。言下之意,他们是以面临欺凌时反抗与否、诉讼与否作为评价人是智还是愚的标准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绝大多数青少年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但往往他们在德育与智育方面发展却不平衡。我们的任务是教育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以这种不平衡为依据去划分优秀生和后进生。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全力培育好每一个学生。这种教育观,是建立在"人是可以改变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上的。只有班主任确立正确的教育观,才有博大宏伟的胸怀,当教育后进生遇到困难、挫折时,才能做到毫不动摇,坚定不移,才能主动地自我驱赶掉"厌、烦、憎"等等不良思想情绪,才能像优秀班主任那样去百般关心、帮助、教育和爱护学生,做到人们平时所讲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相似文献   

19.
每个教师都应有教学主张,我的语文教学主张是"让语文教育适合生命成长"。这个主张是根据生命发展需要、教育本质的追寻、教育研究的启迪、语文价值的寻觅而建构的。我们把适合生命成长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主要内容、基本途径和重要方法。这基于人的生命追求成长,生命成长需要语文教育;不同的教育对人的生命成长影响不同,每个人都期盼得到适合的语文教育。为此,建构自己的操作模式:确定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价值,重构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内容,建构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途径,探究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他用自己的世界观去透视和解读教育,这种与众不同的视角自成体系。在这个视角之下,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有着自己的生命密码和成长逻辑。在他看来,"把学生培养成什么"的教育目的,是一种违反生命伦理的"外在论"。它将外在的目的强加给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