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正成 《大观周刊》2012,(11):36-36,35
法治社会里,法律信仰的内容决不能简单地崇尚法律的僵硬条文。在此意义上,框框主义必须被摒弃,与此同时文章主张通过提高公民素质、普法教育、加强法律文化积淀、增强法律公信力等途径以到达法律信仰社会普遍化的彼岸.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有关专家、学者,尤其是新闻界对《新闻法》的呼吁从来没有停止过。笔者认为,中国目前设立一部专门的《新闻法》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已经对新闻事业中的各项事务做了较为完整的规定。呼吁一部《新闻法》,从而确立记者的合法权利,规范记者的行为,这看似合理的要求,实质上反映出法律信仰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对隐性采访的研究,到了应该从具体的法律侵权层面转向研究其对法律信仰损害的时候了.文章以隐性采访对法律信仰的背离为主线,深入论述了隐性采访对法律信仰背离的表现、原因及新闻从业者如何构建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4.
杨泾泾 《大观周刊》2012,(43):66-67
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与精神文明的提升相匹配,而道德时时都体现在社会的每一个方面,只有从道德的现状中抓住本质,才能从根本上认识物质与精神的有效统一。通过小悦悦事件引起的对道德的反思和讨论,从内因和外因的角度来分析阐释突发性事件对道德的影响,并指出国家、公民、媒体等社会主体应当履行自己的责任以促进整个社会道德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由于无天,我们变得只有崇拜而无信仰。我们非但不能从对活人的个人崇拜中汲取教训,反而更加急切地转向对死者的崇拜,崇拜成为我们的心理习惯,信仰离我们遥不可及  相似文献   

6.
妈祖的宗教属性问题是妈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佛教化"的角度,以浙江地区为中心,通过大量明清地方志的记载,考察了明清浙江妈祖信仰佛教化的类型和空间分布,分析了妈祖信仰在浙江佛教化的原因,指出妈祖信仰与佛教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张岳 《新闻世界》2022,(11):31-34
自2008年发布“中国好人榜”以来,截至2022年7月,安徽共有1620人入榜,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一。“中国好人安徽多”成为闻名遐迩的道德名片,诠释着现代化美好安徽的道德内涵。本文从现象、文化和传播的角度,剖析安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背后的宣传机制、阵地建设、文化引领、关爱帮扶机制等,探讨如何把各级身边好人“盆景”培育成思想道德建设领域的“风景”,打造公民思想道德建设领域引人注目好人现象。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周刊》2012,(2):24-25
这是一门新的生意,不要技术,不需厂房,打的是庙宇的主意,靠他人的虔诚和信仰攫取暴利。承包寺庙,已成为一些旅游景区真实的现象。出资人与寺庙所有人——政府职能部门或村委会——签订合同后,前者拥有规定期限内的寺庙管理经营权,向后者交纳一定的承包费用,再通过香火等收入赚取利润。这项"生意"的利润如此巨大,以至于一些人以和尚、尼姑或道人之名,签招聘合同,每月领工资,上班"礼"佛,下班还俗,收入堪比白领。  相似文献   

9.
袁泽锐 《兰台世界》2016,(24):123-126
童乩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一种灵媒,主要作为普通人与神灵沟通的桥梁,扮演神灵的代言人。潮汕童乩活动呈现出多种类型,其现象错综复杂。它的来源应该是多元的,它与中国古代的巫觋有着一定的联系,也与古代的降僮法以及扶乩活动有着一定的联系。而在学术上,对于童乩现象则界定为萨满现象,但是它又与狭义上的萨满有着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邓琳琳 《大观周刊》2012,(42):12-12,21
当今社会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漠,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人们在内心深处找不到方向和归属感。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忽略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向往,体会不到生命的意义何在!因此,解决精神上的归属问题显得日益重要,如何让人们在精神世界得到解脱和升华是我们在物质世界丰裕时亟待要解决的问题。立足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从人的起源和生存态势出发寻找人类存在的意义对于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妈祖崇拜原属宋代流传于莆仙地区的地方性民间信仰,随着该信仰的逐渐发展和信徒数目不断扩大,中华大传统开始对其产生影响,并从中添加了许多儒家思想和观念。但由于各种不同原因,现今的妈祖信仰形成了独特的传播体系和祭祀传统,自为一派,并在全球化趋势下,成为世界华人区的宗教信仰,被专家称为"妈祖文化"。和Robert Redfield的大传统与小传统观念相比较,这种发展有其独特之处。本文将尝试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妈祖信仰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之关系;然后列举一些具体例子来阐述妈祖信仰体系的独特性:如妈祖分身,功能不断增多,每年的香火传送或交换等;最后将分析R的大传统与小传统概念为何不尽适用于阐述妈祖信仰现象。  相似文献   

12.
表明图书馆服务不是一种经济行为,图书馆效益主要应强调其社会效益,图书馆服务不仅仅限于适度服务,图书馆权利其实质是一种道德权利,图书馆迷人服务是一种道德信仰层面上的品质服务。  相似文献   

13.
"礼治"与"法治"虽然彼此对立,却又紧密相连和渗透。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是以"礼治"为发端,以"法治"定型,最后以"礼法合治"构成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4.
杨玲  谢保峰 《兰台世界》2013,(12):30-31
“礼治”与“法治”虽然彼此对立,却又紧密相连和渗透.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是以“礼治”为发端,以“法治”定型,最后以“礼法合治”构成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一位复旦大学的MBA,本可以和他的大多数同学一样,拿着丰厚的薪水,过着优雅的职业经理人生活,但他没有选择成为其中的一分子,而是选择了另一条崎岖之路“傲然独往”。  相似文献   

16.
时统宇 《青年记者》2010,(19):94-94
当我们这个民族在整体和远景范畴上"不差钱"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信仰、精神、意义来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引领风尚.  相似文献   

17.
《文化遗产》2008,(4):138-142
文化叠合是人类社会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壮族的花婆信仰也表现出文化叠合的特质。论文运用文化叠合理论,对壮族花婆信仰与佛道思想的文化叠合现象进行描述与论证。  相似文献   

18.
隐性采访可以了解到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有助于记者把握采访时的主动权。但由于隐性采访的特殊性,稍有偏颇,便有可能引发法律和道德方面的纠纷和争论,因此,必须把握好隐性采访的“度”。  相似文献   

19.
李向振 《文化遗产》2015,(2):120-128
在日常生活的信仰实践中,村民基于生活诉求和生命体验,生产和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地方性信仰知识,并在共享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各种社会交往及其他行动。"口头表达"和"行动表达"既是村民在构建地方信仰知识时经常运用的策略,又是这些地方知识生产和传承的主要方式。在华北地区"香头"及其信仰较为普遍,通过分析围绕着"香头"的信仰知识的生产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区域民间信仰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