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贾樟柯为代表的第六代电影人,在电影观念和影像风格上有自己独特的美学追求:以个人化姿态直面当下中国的日常生活状态,消解经典性的电影叙事模式,以全新的电影思维和原创精神为正处于低迷状态的中国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强调纪实、关注现实、注重个体经验的传达、开放性的叙事模式是贾樟柯电影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2.
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策略与美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其电影作品有着独特的叙事策略与美学内涵。本文结合贾樟柯的影片,分析总结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策略,其中包括情节淡化与诗意美学、微观叙事与真实美学、边缘叙事与人文关怀,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分析其影片中所蕴含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贾樟柯作为中国独立电影导演群体的典型代表,他的电影作品一经问世,便以其对时代背景下个体命运的人文关照和对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承袭,在国内外电影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对于贾樟柯的电影创作风格,电影界的评论褒贬不一,但他的作品带有极强的个人书写风格,传达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也颇具独立意味.从贾樟柯出发,对其个人影像的美学特征和文化意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中国独立电影当前的发展情况和前景.  相似文献   

4.
贾樟柯的电影一般被认为是以底层的视角来反映当前时代背景下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状况。但是从叙事美学的角度来分析,贾樟柯的电影却又体现了一种对时间和生命的理解。通过镜头、符号、故事这三个电影叙事构成的重要成分的分析,我们会发现贾樟柯电影在叙事上暗含了另一种对于生命和时间的理解,他的电影是生活的忠实记录者,叙述的是生命的过程,用细微的眼光呈现一个个我们时常会忽略的生命过程和生命的本质——流失。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众审美风格的转变,我国主旋律电影的美学风格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美学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契合当代大众的审美需求,在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从主题、人物、情感、主客体等多个维度探索了美学风格的转变,影片在主题、人物、叙事手段以及美学主客体的处理上都为当下主旋律电影美学风格的探索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影自诞生以来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本分析中国传统美学“虚实”艺术在电影画面、叙事、风格诸方面的运用特点及其意义,为面对全球化语境中国电影化的走向提供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影史无法忽视"第六代"的存在。十多年来,第六代在故事主题、叙述手法、拍摄方式、美学风格等方面,表现出与传统不同的独特的个性风格。与"第五代"相比,"第六代"更加关注都市场景与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使宏大叙事逐步退场,他们以个体化、情绪化的叙事方式,以及关注个体生存状态的纪实性的拍摄风格,正在创造着中国电影的又一个神话。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当中国电影不断趋于商业化的时候,贾樟柯以他独特的纪录电影风格步入影坛。他将镜头执著地对准社会的边缘人,客观地记录他们的生存状况,揭示他们的情感和心灵。贾樟柯为百年华诞的中国电影带来了一丝新风。  相似文献   

9.
贾樟柯和顾长卫的电影均属于小城电影的范畴,他们把电影共同的叙事背景放在了小城。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贾樟柯的电影以表现小人物的命运为主题,选取中国内陆小城作为叙事背景,达到了用电影记忆历史、关注个体生命的目的。顾长卫则是由"中国第一摄影师"而转型为导演的,他以一颗悲悯之心把七八十年代的小城人对于理想的追求和抗争或屈服呈现给观众。他们的电影在镜头的调度上很有放在一起进行研究的必要,两位导演大量使用了长镜头,使影片的表达效果更为真实,表现内容也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0.
正《天注定》的电影美学王蒙蒙导演贾樟柯以真实的事件为原型创作了电影《天注定》。影片保持着贾樟柯一贯的风格,着力于对边缘人的关注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呈现了大时代的另一面。同时,影片在技巧方面也颇有创新,极大地丰富了其艺术表现力。一人物设定电影《天注定》由四个故事组成,都是来自于真实的事件,分别是胡文海、周克华、邓玉娇这三起刑事案件和富士康跳楼事件。  相似文献   

11.
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通过底层人物的生活状况来反映发展中的社会,一直以独特的纪实风格记录变迁的中国,对底层人民的人文主义关怀是他的创作理念。本文在第六代导演突破第五代重重包围的基础上研究贾樟柯故事结构和声音处理方式,进一步研究贾樟柯电影的纪实风格。  相似文献   

12.
贾樟柯电影关注草根群体的生存状态和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将草根阶层的特定文化符号加以展现,形成了独特的电影镜像集合。进而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电影纪实风格和成熟的电影艺术表现手法。因而,贾樟柯成为第六代导演的一个代表人物在国际电影界获得好评。  相似文献   

13.
杨伟 《文教资料》2009,(16):73-74
贾樟柯导演的作品当中一直渗透出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折射这种情怀的正是导演始终对社会生活中的“小人物”保持一种关注态度,也成为他的电影风格。本文通过电影美学中思想和风格的维度分析其作品《世界》中所呈现的人物,以探索影视创作中需要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徐浩峰的武侠电影尊崇中国武学的本质,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扎实的武术根基融汇于影像创作中,使其武侠电影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文章从其作品的美学风格、叙事策略等方面分析徐浩峰电影的独特意蕴,并阐释其对中国武侠电影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2013年的《天注定》到2015年的《山河故人》,贾樟柯仍然在影片创作上坚持了他一贯的现实主义风格,但是在具体的影片结构和表现上有了新的质变。在社会进程急速变化的当下,他影片当中的故事性和节奏性都有了显性展现。文章从叙事结构、镜头运用和叙事视野三个方面来分析贾樟柯电影形态转变的表现及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是中国电影改编不可或缺的艺术资源,它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电影改编的意义走向:传统叙事因其具有跨越历史、跨越文化、跨越媒介的特性而纵贯于中国电影改编史;原型叙事为电影改编提供方向性与策略性的经验;教化传统是电影改编无法回避的叙事立场,它不仅为电影改编提供素材,而且提供成熟的叙事经验或策略;传统叙事美学常常成为电影改编的美学向度,两者存在着传承与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1991年由张艺谋执导的影片,这部影片不仅代表了张艺谋影片的美学风格,而且从中可以发见第五代电影共同的美学风格.《紫蝴蝶》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2003年,由娄烨执导,刘烨、章子怡、李冰冰等主演的影片,这部影片不仅代表了娄烨影片的美学风格,而且从中可以发见第六代电影美学风格的重要向度.第五代电影试图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偏向宏大叙事,电影借助视听效果、情境氛围、剧情人物等体现鲜明的民族历史性,象征寓意性强烈.第六代电影充斥着不确定性和怀疑态度,表现在视听上的反讽性、碎片化的叙事、虚无感的人物形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新生代电影的重量级导演,贾樟柯的名字随着其作品的影响而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在经历了体制内与体制外的长期徘徊后,2004年,贾樟柯最终回归体制。可以说,体制外的创作不仅为他赢得了荣誉,同时也实践了他的艺术追求。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是因为他体制外创作时期的作品在电影叙事上呈现出了一些独特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9.
电影《白鹿原》以田小娥为叙事主线,导致小说厚重的民族历史主题被消解。导演的美学风格、影片的情色商业性、碎片化的时代及叙事的正确性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此种消解,也是影片女性叙事策略选择的必然原因。  相似文献   

20.
冯小刚因导演电影《甲方乙方》一炮走红后,在各路电影逐鹿中国影坛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异军突起,短短几年便确立了中国贺岁电影的霸主地位.冯小刚的崛起也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神话.本文通过对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叙事视角、叙事风格和叙事效果的初步探讨,揭示其商业电影大众化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