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论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后两物体交换速度.证明质量都为m的两个物体,  相似文献   

2.
所谓的碰撞,是两个物体在很短时间内发生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不论是宏观物体间还是微观粒子间,碰撞现象都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碰撞的作用时间极短(比如两个钢球碰撞相互作用的时间大约为10-4秒),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又非常大,通常物体所受外力(如重力、摩擦力)在这段时间内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此过程中参与相互碰撞作用的物体系统的总动...  相似文献   

3.
碰撞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点,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碰撞问题常见的题型有两类:一是由两物体碰撞前的运动状态,判断两物体碰撞后的可能运动状态;二是由两物体碰撞后的运动情况,推测两物体碰撞前的运动情况.解答碰撞问题要求综合运用动量、能量等知识.分析时首先要审清题意,建立正确的碰撞模型,然后抓住模型的特征,运用有关物理规律求解.碰撞模型有下面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4.
袁永 《中学物理》2012,(3):29-30
发生弹性碰撞的两物体满足动量守恒,由于一般情况下碰撞的时间极短,碰撞前后两物体的位移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在一般问题当中认为碰撞前后的两物体仍在原位置以新的速度发生相对运动,即认为发生弹性碰撞的两物体碰撞前后各自的重力势能保持不变,弹性碰撞没有机械的损失可写成系统动能不变的方程.这样可得到发生弹性碰撞的两物体满足的动量方程...  相似文献   

5.
在相遇或碰撞问题中,如果题目没有明确两个物体在碰撞前瞬间的运动情况,则可能是两物体都运动,也可能是一动一静,这要根据题意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6.
孙会刚 《物理教师》2009,30(11):37-37
在很多教辅书上都有这样的描述:两物体间发生撞击,如碰撞、打击等物理现象,由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间很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大,因而其他的作用力可忽略不计,因此相互碰撞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是守恒的.不仅仅是教辅书上这样认为,很多教师甚至有的教科书上也这样认为,笔者经过研究发现,这种看法并不是对于所有的碰撞都适用,下面笔者以实际教学中遇到的2例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一、结论推导不同形式的碰撞损失的动能不同,当物体相碰后粘在一起时,动能损失最大.对于这种完全非弹性碰撞,当两个物体的质量相差悬殊时,其动能损失遵循什么规律呢?  相似文献   

8.
高红伟 《物理教师》2008,29(7):F0003-F0003
有一些物理问题,如两个物体的多次碰撞,物体做半径逐渐减小的圆周运动等,若将每一次的碰撞或圆周运动看作是一个事件,则多次碰撞或圆周运动的规律可由对这些事件的分析得出.这种由个别事件推理出一般规律的方法就称作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以下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9.
倪一宁 《物理教师》2000,21(6):30-30,33
通常讨论的二体正碰撞过程中,由于碰撞前后两个物体都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不存在两者之间的切向滑动磨擦力.如果不是正碰撞,例如在碰撞前的瞬间这两个物体有横向的相对运动,在碰撞的接触过程中两者间便会有滑动摩擦力f出现.当f与纵向碰撞力N在数量级上相差不大时,其作用便不可忽略.碰撞的全部接触时间也是N的存在或者说N的作用时间,记为△tN如果将f的存在或者说作用时间记为西△tf,那么△tf必不可大于△tN,因为脱离接触后f便不再存在.f的作用使物体间横向的相对速度减小,如果在NtN结束之前,横向相对速度已减…  相似文献   

10.
首先我们要区分碰撞和推动两种作用过程.两个做相对运动的物体,接触并迅速改变其运动状态的现象,叫做碰撞.所以发生碰撞要两个或多个物体有不同的速度并接触.如果两个物体接触时恰好共速,就不是碰撞,之后的运动也不叫碰撞,如果能继续相互作用一起运动,那就应该叫"推着走".在物理习题中,经常会遇到区分碰撞与"推着走"的问题,"推着  相似文献   

11.
“在同一直线上两物体瞬间作用的过程”,物理学中列举了“1.子弹击穿木块”,“2.两球完全非弹性碰撞”,“3.两球不完全非弹性碰撞”,“4.两球弹性碰撞”及“5.一物块爆裂成两物块”等常见的5种情况.根据这5个物理过程特点的不同列出表1.  相似文献   

12.
碰撞类问题     
一、一般物体碰撞的特点碰撞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在相遇的极短促时间内产生非常之大的相互作用力,而其他的相互作用力相对来说显得微不足道的过程.碰撞的最主要特点是:碰撞时间极短,作用力变化快和作用力峰值大等,因而其他外力可以忽略不计.当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具有以下特点.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发生碰撞的物体系在碰撞过程中,由于作用时间很短,相互作用力很大,系统所受的外力大小可忽略,动量守恒.2.碰撞后系统动能不增加碰撞过程中系统内各物体的动能将发生变化,对于弹性碰撞,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不变;有一部分动能将转化为系统的内能,…  相似文献   

13.
<正>碰撞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常见的方式,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对碰撞后物体的速度问题,我们一般根据动量关系、能量关系、速度关系进行分析与判断,但能量关系中往往涉及到二次方程(或不等式),数学运算过程较复杂.本文根据碰撞过程的特点,拓展碰撞问题中两个隐含的速度关系,简化数学计算过程,提高解题效率.一、碰撞前后相对速度大小不增1.碰撞过程及特征物体的碰撞过程一般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两物体从接触开始相互挤压,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两物体碰撞时常常引入恢复因数的概念来表示物体在碰撞后速度恢复的程度并反映出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损失的程度.现行教材将斜碰撞中恢复因数定义为两物体在碰撞结束瞬时质心的相对速度v1-v2与碰撞开始时质心相对速度v10-v20在法线上投影的比值的绝对值.本文通过对恢复因数的重新定义以及对它与能量的关系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探究,使之应用范围得以扩充,不仅在一维,二维,三维的情况下适用,更将其使用范围也推广到了碰撞及摩擦等其它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并得出它与能量的关系式及相关等式.  相似文献   

15.
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如果仅受内力作用,则系统的动量守恒,而内力可以做功,每个物体的机械能可能都要变化,但系统的机械能总和可能不变(弹性碰撞),可能减少(非弹性碰撞),如物体间夹有炸药、压缩的弹簧等,作用后系统的总机械能也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16.
带有单摆的物体与别的物体发生碰撞时,如果碰撞时间极短,则因惯性作用,摆球暂时不参与这种碰撞。通过摆线的作用,摆球状态发生改变,分析这类问题的思路有两条。 一、看作两个理想过程 理想过程是对真实发生的物理过程的简化。这种简化要求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暂时忽略次要因素。带摆物体的碰撞通常简化为物体的碰撞和摆球的摆升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两个物体发生碰撞时,碰撞时间极短,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很大,系统内力远大于外力,有以下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结论: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1和2,若物体2原来静止,物体1以速度v1向物体2运动,则发生弹性碰撞后,物体1的速度v'1=0,物体2的速度v'2=v1即通过弹性碰撞质量相等的两物体交换了速度.现证明如下: 证明:设两物体的质量均为m,由于是弹性碰撞故系统同时满足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  相似文献   

19.
碰撞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持续时间短,相互作用力大等特征.在碰撞过程中,系统所受外力作用远小于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所受外力一般可以忽略,认为碰撞前后系统的动量守恒.但在碰撞中由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物体各自发生形变,而作用之后各物体的形变并不一定能完全恢复,因此,碰撞中可能存在动能的损失.我们把存在动能损失的碰撞称为非弹性碰撞.下面讨论非弹性碰撞中动能损失的计算.  相似文献   

20.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的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是运动学中研究同一直线上两个物体的运动时常常涉及的两类问题,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应用.这类问题中关键的条件是: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