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青年、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特征,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特征的认识。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8年期间由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治的STEMI青年(年龄45岁)、老年(年龄≥60岁)患者临床资料,并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①青年患者较老年患者在吸烟史、饮酒史、焦虑症、高脂血症方面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高血压病发生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老年患者首发症状均以胸痛为主。②青年、老年患者冠脉血管受累发生率中均以左前降支受累为主,其中冠脉血管受累情况中青年患者以单支血管受累为主,老年患者以多支(≥2支)血管受累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患者具有吸烟、饮酒、高脂血症及情绪躁动特点,老年患者具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吸烟特征。非中年STEMI患者首发症状主要为胸痛,老年患者常较青年患者发病重(多支冠脉血管受累为主)。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具有上述特征的高危人群来说,一旦发生胸痛或心功能不全或其他(腹痛、出汗、肢体麻木等)症状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可最大程度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就诊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与非老年(年龄60岁)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老年(年龄≥60岁)APE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老年人群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疗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4年01月-2018年6月收治的通过肺动脉造影或肺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APE藏族患者,对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基临床表现、发病因素、实验室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果(1)胸痛、心动过速症状的发生率非老年发生率高于老年组,老年组收缩压高于非老年组,老年组血气分析氧分压低于非老年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非老年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组房颤、高血压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率与非老年组比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老年组在危险分层中主要中低危、中危,与非老年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咯血,存在较明显的低氧血症及血红蛋白含量增高,高血压病史、下肢血栓形成、骨折或手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心功能不全(房颤)为常见发病诱因。观察对象在临床分层中无高危患者,治疗均为抗凝治疗。对于医疗水平欠缺的西藏高原地区,不能明确诊断急性肺栓塞但倾向怀疑时,可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相关实验室指标,早期给予一般抗凝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肺栓塞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责任节段的定位方法及椎间孔镜下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收治的共32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49~77岁,平均58岁,所有病例均采用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定位责任节段,其中27例患者再据责任节段行椎间孔镜下治疗。术前、术后均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ale,VAS)评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选择神经根封闭术后有5例患者未再行椎间孔镜下治疗,其中有3例患者疼痛减轻不明显,暂不行微创手术;另外2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拒绝进一步手术。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感染、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观察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先选择神经根封闭术明确责任节段,再行椎间孔镜下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且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牙周韧带注射技术临床效果。方法:对200例拔牙患者,200例牙髓治疗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用牙周韧带注射法麻醉。B组用传统浸润麻醉法麻醉,患者对AB两种注射反应疼痛分别为:A组1级93%,2级5%,3级2%;B组1级82%2级15%3级3%。牙髓治疗组医师评价麻醉效果A组1级98.5%,2级8%,3级5%。B组,1级74%2级20%3级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牙周韧带注射麻醉显效快。效果明显,疼痛率低,麻醉剂量少,可使拔牙与治疗达到真正无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眼外伤患者致病因素及临床分析其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份我院收治眼外伤住院患者87例,经B超、CT等检查确诊为眼外伤,行眼科常规治疗及手术治疗。收集整理患者资料,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对眼外伤发生率的影响。结果男性眼外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左右眼无差异;除老年人外各个年龄段均出现高发生率眼外伤现象;高发生率人群主要职业集中于农民、学生与工人;经治疗出院时视力无光感21眼(24.1%);0.02~0.05者6眼(6.9%);≥0.5者52眼(59.8%)。结论通过眼外伤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等分布特点分析,针对性普及人身保护及安全防护知识,实施及时有效的眼外伤救治,可降低眼外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和研究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6月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90例,将其按投币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儿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更昔洛韦治疗,将两组患儿治疗2周后的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更昔洛韦应用于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加速淋巴结回缩,促进局部炎症吸收,虽然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症状均较轻微,未对患儿正常治疗产生影响,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院前急救使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院前急救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阿托伐他汀、雷贝拉唑等西药治疗;研究组30例,在给予对照组用药的同时,在院前急救时给予生脉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后24h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肌钙蛋白I(c TnI)水平和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联合使用生脉注射液对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视觉效果。方法 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为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对照组)、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组(联合组),每组28例。评估两组水肿、疼痛等症状和运动功能。结果对照组术后第1w、2w、30d、60d及第90d的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均显著高于联合组(P0.05)。术后随访时两组患者的水肿、疼痛等临床症状均有所减轻,但联合组患者的改善更为明显。术后30d、60d、90天联合组MacNab腰腿痛手术疗效评价明显好于对照组。术后30d、60d、90d及术后末次随访ODI评分联合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水肿、疼痛等症状,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内服壮骨方联合五方散脐贴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对照方法,将8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内服壮骨方联合五方散脐贴,两组均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三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VAS疼痛评分和骨密度(BMD)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65%),实验组VAS疼痛评分和骨密度(BMD)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服壮骨方联合五方散脐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提升治疗效果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选取到我院糖尿病门诊就诊的患者106例,另选取一社区群众109例,作为检查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设计相同问卷进行临床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牙周疾病的患病率及牙周健康状况的差异,包括牙龈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牙齿松动、牙齿缺失等。并对两组检查者中患有牙周炎的患者均进行了牙周基础治疗,测量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5周的牙龈出血、牙周袋深度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的牙周病患病率(65.09%)高于对照组(30.28%),对照组牙周健康状况优于糖尿病组,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牙龈出血指数降低、牙周袋变浅,且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结论:牙周病与2型糖尿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牙周基础治疗可有效降低伴发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经牙周治疗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代谢水平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广西工人医院收治的50名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包括:病因治疗、抗感染、机械辅助通气、抗休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保护器官功能、血糖管理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基础上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II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变化,并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炎症指标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II)评分、MO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义意(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可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我院外科1996~2006年经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胃十二指肠溃疡或癌肿急性穿孔的病人28例,本文就其临床诊治和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中,男24例,女4例。年龄60~82岁,平均68·3岁。其中胃溃疡穿孔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7例,胃癌穿孔5例。曾有节律性上腹痛等溃疡病史的15例。急性发病后10h内手术10例,其中术前行腹腔穿刺8例,阳性者5例(62·5%)。急性发病后10~72h手术18例,术前腹腔穿刺18例,阳性者17例(94·4%)。本组术前均有上腹部不同程度的疼痛,但15例无确切的突发性上腹疼痛史(53·6%),而“板状腹”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超声电导经皮透药治疗骨折患者疼痛方法的可行性以及效果的初步评价。方法:选取一家医院同期的骨折患者96名,随即将这96名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52例、实验组44例,对于44名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来减轻骨折痛苦,剩余的52例管擦组则采用超声电导经皮透药的治疗方法来降低骨折治疗过程中的痛苦程度。结论:在本次实验中,经过超声电导经皮透药资料骨折患者疼痛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由于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的疼痛部位,相比于传统治疗骨折疼痛的方式,该方式用药量仅为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且对于患者的创伤性较小。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过去少见的痛风疾病,已越来越成为多发疾病。对痛风疾病需要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特别是痛风患者更需要有自我护理意识,减少疾病的危害,下面就痛风症状和自我护理的相关知识做一些介绍。1临床表现痛风,发病前没有任何先兆。轻度外伤,暴食高嘌呤食物或过度饮酒,疲劳,内科急症(如血管阻塞)等均可诱发痛风急性发作。急性病发作时大部分在夜间,单关节或多关节疼痛通常是首发症状,疼痛性加重,呈剧痛。体征类似于急性感染,局部  相似文献   

15.
郭喜荣 《大众科技》2015,(3):111-112
观察保守治疗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胸腰椎MRI、腰椎CTQ诊断为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表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保守治疗组30例;B组:椎体成形术治疗组30例。记录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VAS评分,并对以上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和分组,无神经损伤、大出血及死亡病例,随访半年后,年龄、性别、术前VAS评分在A组、B组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终末随访VAS评分,住院时间在A组与B组方面对比,提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保守治疗和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方面,两者均能起到满意治疗效果,但椎体成形术在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缩短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保守治疗,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0,(13)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9年5月期间60例后交通动脉瘤合并急性脑积水患者,所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方法,根据治疗方法按照1:1比例分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对照组采用介入栓塞术,对照组实施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血肿吸收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均低于对照组(30.00%),对比差异明显(P0.05);随访观察组mRS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显微外科治疗技术显微手术夹闭疗法应用在后交通动脉瘤合并急性脑积水患者治疗中,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预后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炎血尿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常见症状之一,西医治疗尚无有效措施,临床治疗较为棘手。自2000年来,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慢性肾小球肾炎而致血尿100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系2000年1月~2004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门诊住院患者,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5岁~69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3年;表现为肉眼血尿与镜下血尿交替者27例;镜下血尿者73例,或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其中有43例曾肾穿刺及病理检查:IgA肾病19例;局灶节段性肾炎16例;膜增生肾炎8例。2、治疗方法中医辨证分型论治:(1)风邪袭肺:多见于素有肾病、感邪诱发或加重,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拔罐联合恒温雷火灸对胃脘痛(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镜下胃黏膜及HP等情况转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胃脘痛患者采用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拔罐联合恒温雷火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胃脘疼痛、嗳气反酸、纳差、乏力等症状;镜下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的改变及HP转阴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胃脘疼痛、嗳气反酸、纳差、乏力等症状,以及镜下胃黏膜的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拔罐联合恒温雷火灸能提高胃脘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胃脘疼痛、嗳气反酸、纳差、乏力等临床症状及镜下胃黏膜的改变。该方法操作简单,发挥中医治疗与护理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病变,易发于20—40岁之间,临床以腰椎4—5和腰5骶1间盘最易突出。本科从1995年4月—2003年3月,采用侧卧点揉配合活血行水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方法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151例,男性78例,女性73例,年龄28—61岁,平均44岁。本组131例有外伤史,20例均有反复发作或持续性腰痛并伴有腿痛。单侧下肢疼痛者102例,双侧下肢疼痛者49例,臀中肌压迫试验( )者,单侧102例,双侧49侧,()背伸肌力减弱者131例,屈颈试验( )者29例,直腿抬高试验( )者138…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和研究叶下珠片结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6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法分为观察组63例与对照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叶下珠片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乙肝病毒基因、乙型肝炎E抗原、乙肝表现抗原等转阴率相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复常率相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叶下珠片与拉米夫定联合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基因复制,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延缓肝纤维化进程,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