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后殖民主义理论是针对新时期存在的多元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实践,。在全球化趋势下,第三世界国家如何摆脱“边缘化”,获得自己的独立话语权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李安电影作为一种中西意识形态矛盾中的产物,既不可避免地流露了后殖民主义理论中东方主义的色彩,但同时也呈现了东方文化对西方主流的渗入。本文力图在后殖民话语中从东方主义角度阐释李安电影,从而找到解读他的另一途径。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后殖民主义批评家赛义德的著作《东方主义》标志着后殖民理论的自觉和成熟。在这部著作中,赛义德运用了后结构主义理论家福柯的知识一权力话语,指出了东方主义与政治的关系,揭示出东西方二元对立观念是人为构造的,是西方虚构出的一种“东方神话”,其实质是帝国主义霸权的产物。这部著作的主要观点是反对本质主义,批判东方主义的文化霸权,具有明显的文化政治批判性。通过以边缘话语去面对中心权力话语,提倡一种多元文化主义,坚持各民族文化的独立、平等,和文化问的交流、合作,从理论上成功地解构了东方主义的东西方中心——边缘二元对立模式。  相似文献   

3.
《黑暗之心》是康拉德根据自己1890年刚果之行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在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考察下,该小说透露出后殖民主义意识。通过文本分析,不难发现“东方主义”的“他者”形象在被中心话语重新编织中受到了“认知暴力”的挤压,“他国国籍”遭受文本的“意识形态侵害”。将《黑暗之心》置于后殖民主义理论框架内.围绕“东方主义”、“他者”身份,彰显小说矛盾话语下的反抗意识的并立体现,以期缓解“非我族类”禁锢下的“东方”危机,真实展现后殖民语境中的“东方”地位,为“臣属”文化重新“命名”。  相似文献   

4.
萨义德的《东方学》在中国出版后,中国学术界开始将这种后殖民主义理论运用于对西方汉学的研究,并提出了"汉学主义"的概念,认为西方汉学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不再是一种客观知识。文章在介绍了"汉学主义"的观点后,对中西学术界的"汉学"的概念做了厘清,并对东方主义和汉学主义的联系与区别、汉学主义在理论上的问题做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小说《色·戒》被李安改编成为电影引起了轰动效应。张爱玲的原作带有明显的女性叙事的特点,这是由作家的性别决定的,表现出女性对传统男权主义的解构。李安的电影,却不自觉地将小说诠释成为一个男权主义文本,并且带有浓厚的后殖民想象。  相似文献   

6.
后殖民主义将后现代主义理论运用于对东西方关系的解释,将西方的东方学的实质归结为东方主义,其核心理念是西方中心论。作为西方关于东方的话语系统,东方主义是一种以西方为中心的权力认识论,是西方试图控制东方的一种思维模式,其中浸透着强烈的西方中心论和文化帝国主义倾向,其宗旨是为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扩张和控制进行合理性论证。  相似文献   

7.
萨义德作为当代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一个旗手,在其皇皇巨著《东方学》中揭示了东方主义将东方(主要是伊斯兰世界)文化与人民当作异域猎奇的风物使其本质化为一种异己的对象的历史建构,这种建构使东方沦为西方的他者,分离了自身的文化认证从而在西方赋予的镜像中参与了西方中心主义文化霸权的殖民话语行动。本文试图从萨义德的批评立场出发沿着其从拉康及福柯继承而来的学养轨迹进一步探讨东方主义作为西方的政治欲望是如何运行其殖民话语模式的。  相似文献   

8.
后殖民主义理论产生于二战之后,是一种多元化理论,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权力关系。其中,赛义德的"东方主义"则概括地表述了西方世界和东方世界的后殖民关系。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也对华裔美国人"他者"身份进行了探讨,而且她在作品中,为了迎合西方人的阅读习惯,大量地描写了中国的陋习,体现了她的"东方主义"的观点。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入手,探讨《喜福会》中所体现出来的华裔的"他者"身份,并试图进一步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东方主义"情节。  相似文献   

9.
兰斯顿·休斯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在其创作的多部作品里,休斯探索了美国黑人文化在白人主流文化阴影笼罩之下民族文化的解放、复兴之路。这与倡导解构西方文化霸权、弘扬第三世界民族文化和主张多元文化主义的后殖民主义理论有着许多共通之处。休斯与后殖民主义理论都持有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分强弱大小、平等交流、共存发展的多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周淑媛 《海外英语》2013,(9X):175-178
自我东方主义指的是东方世界用东方主义话语方式言说自身。翻译,作为东方世界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作为不同文化间的桥梁,不可避免的受到自我东方主义现象的影响,成为巩固殖民主义话语的重要工具。通过分析张爱玲小说英译本中的典型例证,文章旨在揭示中国译者的自我东方主义倾向,探索张爱玲翻译中自我东方主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负面影响,并就中国译者如何重塑自身文化身份提出三条可行性建议,以期帮助有自我东方主义倾向的中国译者走出困境,找到自己真正的文化根基,在推动中国特色文化走向世界舞台的过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小说《色·戒》被争安改编成为电影引起了轰动效应。张爱玲的原作带有明显的女性叙事的特点,这是由作家的性别决定的,表现出女性对传统男权主义的解构。李安的电影,却不自觉地将小说诠释成为一个男权主义文本,并且带有浓厚的后殖民想象。  相似文献   

12.
李安的东方家庭电影在众多东方导演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根本原因是李安在用令人耳目一新的观念和手法来描绘家庭。同样的,李安也以十分独特的执导和驾驭,使得他的英语片《冰风暴》倍受赞誉。《喜宴》和《冰风暴》原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国家、两个民族、两个时代和两个文化的产物,但由于拥有一个共同的导演李安而使它们具有了一些相同的共性,这就是浸注其中的东方主义的哲学、伦理、文化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3.
闫慧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2):116-117
影片《色·戒》以抗日救国的宏大叙事开场,以时代洪流为背景和底色,以身体政治学为焦点,由性到情的生发,叙述了不可能环境中之可能的一场旷世奇恋。表现了复杂、模糊、幽深、微妙的人性人情。李安导演的这部电影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也包含了浓厚的女性主义色彩。拟从分析王佳芝这个艺术形象入手来探讨革命中女性命运的另一面,并从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的角度解读该电影中的女权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4.
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学》是后殖民主义研究的一部巨作。自《东方学》出版至今有诸多解读,笔者拟从萨义德对"东方学"理解,他本人对东方主义的看法和价值判断以及西方视野下的东方这三个层面,并结合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和福柯的话语理论来对《东方学》做深一步的解读。在思考西方人眼中"东方"的同时也进行东方自身的反省。  相似文献   

15.
后殖民主义是当今热门的话题,通过对<女勇士>中的"东方主义"和"他者"形象的分析不难发现,汤亭亭的经典之作<女勇士>中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描写,是为了迎合了"东方主义"话语中关于东方是落后的、愚昧的、模糊的、堕落的、幼稚的、不切合实际的等观点.  相似文献   

16.
话语性制度主义以理念和话语作为解释制度变迁的核心概念,通过阐释理念的实质内容和话语的互动性过程,呈现制度变迁的动态性与非均衡性,弥补了新制度主义在解释制度变迁时局限于均衡和静态性的不足.话语性制度主义不是替代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而是对它们的补充,其理论和方法在各个领域的运用中正逐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福柯的话语理论出发,发现促使乔德一家逃离家乡,逃往加州的真正原因是逃避主义,而在他们迁徙的过程中,逃避主义作为家庭群体中的主流话语,异化成了谵妄与想象,背叛和道德三个子话语,时时刻刻影响着他们的活动,既是他们生存的机制又体现了他们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后殖民主义是一种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主要着眼于宗主国与前殖民地之间关系的话语。本文将翻译行为放在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视角下,分别从汉英翻译和英汉翻译两种不同的文本转化方向,关注隐藏在译文变形背后的源语和目的语两种文化之间的权力争斗及运作,目的在于呼吁人们重视后殖民主义理论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建立平等文化交流的意识。当代文化语境下的一种理想追求,应是不同文化的相互了解尊重,互为补充,以达到人类心灵的沟通。  相似文献   

19.
“后殖民主义”理论于1993年前后被引入我国,笔者在简单地介绍其理论的内容、性质、进步意义之后,分析和阐述了中国当代文化背景下的“后殖民主义理论”与“后殖民主义理论”运用中的“后殖民”色彩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安电影中的东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理论的全球影响主要包含西方与非西方两方面,在西方,就是如何真实地去认识非西方世界,即如何在知识与权力这一矛盾统一的动态系统中去认识非西方。导演李安的东方主义情结不仅表现在东方题材电影中,他所拍摄其它所谓主流化片《冰风暴》等影片也体现了东方主义。本倡导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化之间应打破各自的中心状态,最大限度地向异族化汲取可利用因素,扩大不同化之间的共同性实现跨化的交流,以达到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化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