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知音"--从《文心雕龙·知音》看刘勰文学鉴赏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知音>首开我国文学鉴赏理论研究之先河.刘勰从审美主客体、文学鉴赏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上,指出了"知音难"的原因,提出了读者在文学鉴赏中作为接受主体的必备条件,对我们今天文学鉴赏、文学批评理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全书五十篇,皆与文学批评相关,其中《知音》篇无论在探及批评家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方面,还是在文学批评规律、审美鉴赏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刻的探究。刘勰从主客体的角度阐述其文学鉴赏理论,对“知音难觅”、“音实难知”这一文学现象进行探析。以《知音》篇中所反映的思想来探析刘勰文心体系中知音的审美鉴赏理论。  相似文献   

3.
刘勰《文心雕龙》一书中的"味"这一理念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它是我国古典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衔接点。在《知音》篇中,刘勰不仅将"情"引入"味"中,以"情味"论文学,而且提出了"六观"论这一客观的批评方法。在他的知音批评模式中,既包括重视"情"与"味"的整体体验与品评的主观鉴赏理念,也包括"六观"论这样具有客观性文本分析的批评内涵,这种批评鉴赏的方法贯彻《文心雕龙》全书。  相似文献   

4.
<知音>是<文心雕龙>中集中讨论文学批评问题的篇章,刘勰在该文中着重强调文学批评要理解和尊重作者的思想情感,但他同时又建构了一套比较体系化的客观批评框架,即"六观",这二者并不和谐.因此在<知音>中实际上包含了两套充满矛盾的文学批评理论范式,其一是以读者和作品为中心的批评论,其二是以作者为中心的理解论.刘勰期望兼顾二者,一方面建立一套客观化、逻辑化的文学批评规范,另一方面又能在文学批评方面切中时弊.  相似文献   

5.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提出观文要做到“不偏”就必须“博观”;认为“平理若衡,照词如镜”,才能对文章作出公正的评价;只有掌握了“一观位体,二观置词,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的方法,才能判断文章的优劣。这些思想,对学报编辑实践乃至编辑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知音》篇从文学接受角度论述了文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一文学鉴赏。这是作为文学批评的基础提出来的。文学批评要达到客观公正,就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则,做到正确鉴赏。批评者首先要成为作品和作者的“知音”。《知音》篇对文学批评者应该具有的鉴赏品格和鉴赏文本着眼点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徐辉  庞震 《培训与研究》2006,23(10):17-18,21
《知音》篇是刘勰《文心雕龙》中的一篇关于文学批评与鉴赏方面的重要篇目。其从知音主体与知音客体两方面来说明知音难求的原因,同时提出解决这些蔽障的方法。其中表现出的知音理论对后世文学评论有重要影响。但因为其自身的历史、思想、阶级局限,其中的一些观点我们应当关注并力求扬弃。  相似文献   

8.
刘勰《文心雕龙》的篇首《原道》,历来争论颇多。我认为,以单一的儒家之道或纯粹的道家之道来解释《原道》,都是不足为据的。就“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一句来看,第一个“道”,当为道家的自然之道,是天道;第二个“道”,实则圣化以后的道,是圣人所体悟的并在文章里表现的道,乃道家的天道与儒家的人道的统合。在此基础上,刘勰进一步分析了文学的起源、本质、作用、发展以及特征等,建构起科学而完整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9.
从审美学的角度切入《文心雕龙·知音》,通过对知音式鉴赏过程的考察发现刘勰在文中提出了“玩绎”美学观,并由此得出刘勰的文学作品审美结构。其审美结构表现为逐层推进式,分别为语言层、情感层和意蕴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人崇奉“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盛事,而现实使许多人只有以立言去实现立德立功的生命价值,著书立言成为一种普遍的期待。这种崇高的期待使文人希望所立之言得到批评家的激赏,因而形成“知音之叹”的千古感伤。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分析了知音难遇的原因,并提出了正确的文学批评方法,对于人们正确鉴赏批评文学作品,有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船山和刘勰在鉴赏观上的共识是强调以儒家诗教为诗美鉴赏的准则,以及重视发挥情感体验的作用。其相异之处:一是标举读解主张不同.王船山主张“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刘勰主张读者须当作品的“知音”;二是倡导接受方式不同,王船山讲求“涵咏”的功效,刘勰关注“虚静”的心境。两者具有可资比较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列《知音》一篇,论述了文学鉴赏的规律,提出了文学批评的原则,指出了文学鉴赏、文学批评在文学审美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我国第一部自成体系的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不仅注意到作品的多义性、读者的作用,而且《知音》篇实际上已从接受实际和理论层面上论述了自己的接受美学思想,较早期西方接受美学更具思辨眼光。  相似文献   

13.
在辩析对宋玉《对楚王问》和屈原《渔父》的争议的基础上,探讨了对问文学的定义及其论辩性,并对柳宗元的对问文学的继承和超越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情采》篇旨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文心雕龙·情采》篇论述的"情采"关系,并不等于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而是作家创作情感的"诚伪"与作品文辞的"华实"二者的关系。作者提出的创作主张是"以情驭辞",要求作家的创作要怀有真诚的情感来自然为文,反对竞逐新奇地夸饰文辞。作者通过"情采"关系的论述,意在矫正文坛上浮丽的风气,建立朴实刚健的文风。  相似文献   

15.
国际理解教育是当代全球化语境中,促进各国增加了解与认识的重要手段,是保证世界各民族和平共存、友好合作的基础。作为国际理解教育中重要一环的外国语言教育,肩负着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人才的重任。因此,专业英语教育中的文学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突破以往英语文学即英美文学的局限,把英语国家文学的理念与实践引入英语文学教学中,为真正的国际理解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海绵的重量》呈现了诗人梅尔的心路历程:童年追忆、都会生活、故乡山水、心灵洗涤、宗教虔诚等,一一在诗歌花园中找到发光显影的位置.梅尔的诗歌记录了她那个年代的共同记忆,并试图借诗歌为一己找寻生命的出口.诗集在形式上有短篇也有组诗.诗人用多重记忆的方式建构了诗歌的主题内容,并以生活体验与意象创造诗歌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7.
在对小说情节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文学活动四要素讨论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即文学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应该从现实生活逻辑入手对小说情节进行历史性还原,以诗人的眼光进行赏析;文学作品是作家审美情感内化后的外在表现,了解作者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是深入把握小说情节内涵的钥匙;文学作品的价值在读者接受过程中实现,从作品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出发对小说进行鉴赏。  相似文献   

18.
“理解”视域下的教师评价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解释学关于"理解"的阐释为我国改革教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从"理解"的视域出发,教师评价目标应定位于促进教师自我筹划并达成主体间的理解共识,评价内容应侧重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评价过程应是主体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张之路走上儿童文学创作道路是偶然的,但他有丰富的阅读经验,有十年教师生涯给予他的丰厚生活积累,有此前成人文学创作的准备。所以他的书很多少年儿童都喜欢读,孩子们能从中得到很多益处。同时,他也喜欢少年儿童那种天真无邪的热情。因此,他对自己踏上儿童文学创作的道路一辈子不后悔,他的创作体会是:好的儿童文学创作比成人文学创作难度大,需要深入浅出;儿童文学一定要讲究故事性;要在语言表达上下功夫。关于幻想文学,他认为是儿童文学一种新的创作形态,值得提倡,但目前尚未形成公认的理论界定。  相似文献   

20.
刘勰的夸饰论在夸饰研究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文心雕龙·夸饰>对夸饰的含义、发生的学理根据、价值功能以及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实现了对孟子、庄子、扬雄、王充等人的超越.其不足是对夸饰发生的主体情感因素重视与强调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