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小说家。《罗生门》取材于日本古典说话文学作品《今昔物语集》中本朝卷中的第十八话。本文试从叙事学角度出发,对原典与《罗生门》在形式上作比较,把握作者表达《罗生门》主题的叙事技巧,从而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罗生门》之主题———“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2.
多线集合多元主题─—《长生殿》主题新论马圣贵《长生殿·例言》说:“予撰此剧,止按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为之。”这是洪对《长生殿》题材来源的说明。《长生殿·自序》说:“凡史家秽语,概削不书,非曰匿瑕,亦要诸诗人忠厚之旨云尔。然而乐极哀来,垂...  相似文献   

3.
《长生殿·例言》曰:“棠村(梁清标)相国尝称予是剧乃一部闹热《牡丹亭》”,洪昇对此种说法亦表示“世以为知言”。同为“至情”主题的两大明清昆腔传奇戏曲,《牡丹亭》与《长生殿》亦见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文从“闹热”一词进行阐发,从情节结构、主题意蕴和排场布局三方面刍议“闹热《牡丹亭》”一说。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六经”之一,熊十力对《诗经》进行新的诠释,走的是一条“经学泛哲学化”的理路,把“四科”之中的“义理之科”作为“六经”之宗,没有“义理之科”的贞定,“经济之科”“考据之科”“文学之科”乃茫荡无根据。他明确指出《诗经》一定有《诗传》,并强调“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诗传》的总纲领。同时认为,《诗经》里面的诗歌,大多出自“农家”学派之手。《诗经》中有大量表现“怨”的诗,当作孟子的论断“《诗》亡然后《春秋》作”的原因。熊十力对《诗经》中《二南》诗高度重视,之所以读《关雎》得出“思无邪”的评价,缘见得人生本来清净、真实,不须作更多的猜想。同时他指出了中国宗教之所以不兴的原因,即“即事多所欣”。在日常生活里,自有一种欣悦、和适、勤勉、温柔、敦厚、庄敬、日强等等的意趣,用不着起什么恐怖,也不须幻想什么天国,并要求我们通过解读《二南》,识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大步走上人生的坦途,向前努力,而不至于面墙了,表达了熊十力对人生理想的美好追求。  相似文献   

5.
知名美籍华裔汉学家陈世骧于诗学领域成就卓著,学界多关注其“抒情传统”论,而他在阐发中国文学“时间”主题方面亦富创见。陈世骧论“时间”最精彩者有两处:其一,陈氏精心构织中国式悲剧观,视命运为时间空间无尽流转,以此发掘杜甫《八阵图》之悲剧精神;其二,陈氏以“时间性”为轴心,绾和屈原《离骚》各要素,重释此诗的时间意识。其理论精义值得探讨和评析。  相似文献   

6.
对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之“落英”,一些文学读本甚至新编《辞源》都解为“落花”,我认为这是不妥当的。“落英缤纷”之“落”不能解为“凋落”。虽然“落”有“凋落”、“零落”之意。但“落”还有“始”之义。《尔雅释诂》曰:“落,始也。”此义在先秦古籍中运用较多,如《左传昭公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王念孙曰:“《尔雅》:‘落,始也。’与诸侯落之者,与诸侯始其事也。《楚语》(上)‘伍举对灵王曰:今君为此台,愿得诸侯与始升焉。’是其明证矣。”“落”作为“始”义在《诗经》中也有例证。如《周颂访落》:“访予落止,率时昭考。”宋朱熹注:“落,始  相似文献   

7.
《劝学篇》作为战国末期集儒家思想大成的荀子的一篇典范之作,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推崇为“劝学”第一篇章,同时多年入选各种教材。“劝学”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主题,上至达官贵人,下到黎民百姓,没有谁不望子成龙。可是象荀子《劝学篇》这样的优秀篇章却似乎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8.
散文教学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汉语文》教材中选有许多情文并茂的现代散文。搞好散文教学,使学生从以情感人的散文佳篇中获得艺术享受,薰陶他们的思想,培养健康的情操,从中吸取艺术营养,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散文的能力和写作能力,驾驭优美精炼的语言,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杨朔所言“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是的,因为构成一篇优美散文的内在的深厚的基石,常常就是那洋溢在生活之中动人心扉的“诗意”。当然,有些叙事、游记性的散文,如孙犁的《山地回忆》,吴伯萧的《猎户》,它们虽然不是感情浓烈的诗的构思,但是它们往往能反映出一定意境,能…  相似文献   

9.
《膝王阁序》是一篇很有名的序文.大古文家韩愈在他的《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及得三王所为序屈、赋、记等,壮其文辞”.这里“三王”之一,就指王勃,“序”是指《膝王阁序》.可见膝王阁能在江南诸多“临观之美”中独为第一,是因为有文辞壮其名.楼阁虽美,不过百年,无后人修聋,将不复存在,文章之美,却可传诵千古,《滕王阁序》就是这样的美文.美在其文,辞藻华丽,音律铿锵;美在其质,遭挫折而思进取,逢坎坷却能乐观.可谓尽善尽美,中国人特殊的审美人生,化作了作者胸中的自然之美,人事之美,命途之美.先说作者胸中的自然之美.《滕王阁序》写作之时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已是深秋季节,自然风景特征既有天高气清之明朗,更有草木凋零之萧瑟.所以自宋玉《九辩》出,悲秋便成为无数诗歌的主题.文中这样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相似文献   

10.
关于“父母”之“父母官”义的起始,《辞海》(1979年版)认为“大抵始于宋初”。《辞源》(修订本)没有明确说明。我认为“父母”之“父母官”义当起始于春秋时代。《诗经·大雅·洞酌》云:“洞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饣奔)(饣喜)。岂弟君子,民之父母。”是说在上之人当以斯民为父母,要有慈祥恺悌之念,这样在下者才有亲附来归之诚。毛亨传曰:“岂,以强教之;弟,以悦安之。民皆有父之尊,有母之亲。”朱熹注曰:“君子,  相似文献   

11.
对《水浒传》主题的争论,众说纷坛,迄今为止主要有这样几种:即“忠义说”、“农民起义说”、“市民说”、“游民说”、“地主阶级内部斗争说”和“忠奸斗争说”等。 过去,我是按“农民起义说”去理解《水浒传》主题的。近几年来,学术界的热烈争论引起我对此说的重新考虑,也觉得此说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不能自圆其说。有如土地问题、政权问题,以及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榨等方面,在《水浒传》中都未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有明显的受司马迁《史记》及屈原《离骚》影响痕迹。《红楼梦》开卷的“开宗明义”与《报任安书》中的有关段落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芙蓉女儿诔》则是直接摹仿屈原的《离骚》,而楚辞中的“草香美人”,与《红楼梦》中的“女儿国”同是文化思想的符号,曹雪芹是古代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3.
台静农小说创作受鲁迅先生影响很大,同时也显示了自己的创作个性。他的小说集《地之子》与《建塔者》各有特色。前者主要通过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乡土文学的启蒙主题,后者侧重运用主观抒情的笔调讴歌了革命先驱者的献身精神。从《地之子》到《建塔者》,是作者自身思想逻辑发展的必然,是追求进步向往光明的青年台静农的“精神证词”。  相似文献   

14.
校点本《隋书·琉球传》有一处标点有误:“多斗镂树,似桔而叶密,条纤如发,然下垂。”以“发”字断开,“然下垂”,与上句文意不连。“然”为转折连词。发之下垂,何用转折? 查《隋书》这段文字,移植于《北史》、《通典》、《寰宇记》等书,这句话都做了小小的改动。《北史》换“然”字为“之”字,校点本这句话中间不断开,成为“条纤如发之下垂”使文气贯通。而《通典》和《寰宇记》的处理办法,均是在“然”字前加一“纷”字,成为“条纤如发纷然下垂”,也使文字顺畅了。  相似文献   

15.
讨论何逊诗不入选、《头陀寺碑文》《广绝交论》采录、“颂”“上书”的“士之不遇感”以及有关昭明太子的文学观和宋玉《高唐赋》《神女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诗·豳·七月》有句“穹室熏鼠,塞向谨户”,《诗·卫风·氓》有句“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有句“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对于句中的“穹窒”、“贰”、“兰家”,本文提出自己的解说,并论证之。  相似文献   

17.
早期的王国维以醉心于西方哲学和美学而著称 ,但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等早期著作中 ,却已折射出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人间词话》中著名的“真景物”、“境界”、“有我之境”、“无我之境”都深刻反映出了道家思想对王国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谈近体诗的人一般只谈五言和七言诗,而不谈六言诗。其实近体诗还应包括六言诗。六言诗起源很早,它是诗从四言体发展到五七言体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诗体。单句六言诗见于《诗经》。如《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惟以不永怀。”《邶风·北门》:“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王风·扬之水》:“曷月予还归哉?“《王风·中谷有蓷》:“嘅既其叹矣,遇人之艰难兮。”《郑风·狡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魏风·伐檀》:“寘之河之干兮。”《秦风·权舆》:“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豳风·七月》:“五月斯螽动股,七月莎鸡振羽。”《楚辞》的代表作《离骚》,句式以六言为主兼以杂言,如:“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  相似文献   

19.
《南史》说陶渊明田园生活是“夫耕于前,妻锄于后”,然于陶氏之作却极少让妻子露脸。除却《闲情赋》,而绝不涉乎情语。考察“情赋”源流及此赋序和篇末“尤《蔓草》之为会”、“遥情于八遐”,则此赋借爱情“永恒的主题”表达理想追求失败后的自谏;再综合其仕途经历观照,陶氏五官三休的痛自忏悔的自白,则更接近此篇奇文的真谛和其人格志趣的真实  相似文献   

20.
刊中报     
今年以来,我校以迎接香港回归为主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系列教育,活动异彩纷呈,激发了学生报效祖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爱国热情。 学校把形势教育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主渠道,由学校领导向学生专题讲述了香港回归的有关问题、《香港基本法》的主要精神、“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使学生对香港回归问题有较为系统、完整、准确的理解,对“一国两制”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学生们写下了数百篇文章,谈自己对香港回归和“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成功实践的伟大意义的认识,抒发爱国之情,表达企盼之心。有的文章在省的迎回归征文比赛中获奖,有的被《六盘水日报》、《水钢报》等报刊刊发。各系、班都精心编排出版了迎回归黑板报,政史系还编排演出了话剧《历史的召换》,受到学生的欢迎。丰富多彩的爱国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