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欢 《新闻世界》2011,(4):108-109
范长江是历史贡献给那个时代的为数不多的最优秀的记者之一。他在《大公报》上发表的一系列的西北旅行通讯则是初期奠定他在中国现代新闻舞台上卓越地位的重要基石。本文以《中国的西北角》为切入点分析范长江西北通讯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西安事变后.范长江深入西北.通过旅行考察,以《大公报》显著位置一篇“旅行通讯”《动荡中之西北大局》,揭露“西安事变”发生与和平解决的真相,引起轰动。《救国时报》在转载该文时.为其加上了一个“一针见血”的标题:《西安事变时(引题)/红军坚决主张释蒋(主题)/并曾首先履行撤兵计划(副题)——摘录大公报二月十四日长江通讯》。周恩来曾称赞范长江:“你和我们党和红军都没有关系.我们很惊异你对于我们行动的研究和分析。”熟悉范长江的人都知道,这入木三分的洞察力.来自于那次长达数干公里的西北行.来自深入扎实的采访作风。  相似文献   

3.
范长江前的几位西北考察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我和许多人一样,认为范长江是“第一个只身独闯充满神秘感的西北地区的中国新闻记者”。前些日子,我在图书馆偶然翻到几本有关西北的旅途通讯,才发现以前的认识是不对的。因为这几本书明白无误地说明:在范长江去西北采访之前,至少有七名爱国志士有过西北考察的壮举。  相似文献   

4.
范长江三十年代采访西北的行程历来被认为是“全程四千余里”(见《新闻学简明辞典》和新版《中国的西北角·范长江小传》)。我认为这个数字误差太大。当年范长江采访西北的第一大段路程即成都至兰州,据范长江自己说,是“三千余里之跋涉”。剩下的几大段路程,即兰州至西安的往返、兰州至敦煌的往返,兰州至包头等,这几段路程加起来,决不止一千余里。单是兰州至敦煌的往返路程,  相似文献   

5.
范长江三十年代采访西北的行程历来被认为是“全程四千余里”(见《新闻学简明辞典》和新版《中国的西北角·范长江小传》)。我认为这个数字误差太大。当年范长江采访西北的第一大段路程即成都至兰州,据范长江自己说,是“三千余里之跋涉”。剩下的几大段路程,即兰州至西安的往返、兰州至敦煌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诸多列强虎视中华,民族危亡,众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开发西北之重要。"到西北"去成为社会关注的"国是"。先后数名记者到西北进行考察,形成事实上的"西北记者群",他们的考察内容几乎涉及到西北问题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生、民族、民权……众多记者中,佼佼者有二,当时被合称为"南陈北范",陈者,即陈赓雅,范者,即范长江,相似的考察路线、相似的出发动机、相似的考察内容,二位记者却有不同的诠释方式。  相似文献   

7.
抗战中陈嘉庚的西北之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省档案馆所藏民国档案中,有一纸1940年5月13日甘肃省政府秘书处为欢迎陈嘉庚飞抵兰州事致甘肃省银行的函,内容如下:迳启者:奉司令长官兼主席手谕"华侨慰劳团陈团长嘉庚(同行三人)于明日(十四日)飞兰,所有兰州各机关首领或代表应莅场(飞机场)欢迎"等因;除由本府派员招待并分函外,相应函达,即希查照为荷。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内忧"与"外患"的快速升级,"西北中国"在中国地缘政治快速凸显。精英媒介《大公报》通过媒介议程的建构重新发现了"西北中国"。《大公报》对"西北中国"的发现与当时政治议程中"西北中国"存在关联性。但是,《大公报》的"西北中国"媒介议程设置保持难得的独立性,有一定的自主空间。范长江是《大公报》"西北中国"议程的首席定义者,他的西北报道成就了《大公报》作为精英媒介在定义"西北中国"媒介议程的引领者地位。  相似文献   

9.
学习范长江 研究范长江———纪念范长江90诞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是范长江同志90 诞辰,家乡人民深情地怀念他。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范长江以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身份跨进新闻战线,他的通讯集《中国的西北角》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范长江同志当年不顾路途艰险, 深入实际采访,忠实于客观事实,尽管他还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但他对红军行动的分析是那样准确,以致共产党人都感到惊讶。周总理曾说过,只有忠实于事实,才有可能忠实于真理。忠实于事实是认识真理、揭示真理的前提和基础。我们今天纪念范长江同志,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学习他深入实际采访,忠实于客观事实。这一条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不管科学技术怎样飞速进步,不管社会怎样日新月异变化,我们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的这个基本素养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相似文献   

10.
范长江     
《新闻记者》2012,(10):98
范长江,1909年10月16日生于四川内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社会活动家。范长江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代表作为其担任《大公报》通讯记者时所著《中国的西北角》。他还曾担任过《解放日报》社长、新闻总署  相似文献   

11.
The Library view on development and initiatives in the electronic publishing environment: 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TM Innovations Seminar, London, December 1996  相似文献   

12.
西北五省区图书馆合作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回顾了西北五省区图书馆合作发展的历史,概述了五省区图书馆合作发展的成就,对五省区图书馆今后合作提出了强化合作意识、成立合作组织、明确合作发展思路、打造合作品牌、充分发挥各省区图书馆学会的协调作用的五点设想.  相似文献   

13.
This review aims to capture projects, services, and approaches that are being used to ensure student success and sustainability across the stages (or transitions) of the student experience of higher education, where these extend the traditional role of the library, in the UK and internationally. The article examines why the student journey (and supporting it) has become a central part of the contemporary academic library's repertoire. Fundamentally, through a student lifecycle perspective the author will attempt to show how academic libraries contribute to their university's bottom line? Finally, the article will reflect on strategic implications and areas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4.

Although stations, networks and advertisers spend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dollars annually on various rating services and audience measurement surveys, they often overlook a gold mine of voluntarily submitted feedback from their audience: the fan letter. It is true that the “pan” letter condemning a program often gets inordinate attention on decision‐making levels, but the run‐of‐the‐mill fan letter, if properly analyzed, can provide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effect of a program upon its audience. Charles Winick is author of Taste and the Censor in Television (an Occasional Paper for the Fund for the Republic) and numerous articles in publications dealing with the mass media, such as Gazette, and the Journal op Broadcasting (“Censor and Sensibility,” Spring, 1962). Dr. Winick is a research psychologist and children's television program consultant at NBC who has taught and conducted research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lumbia University and New York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5.
在林林总总的蒋介石手令中,有一件是关于移民西北的,原文如下: “孔副院长、何总长:全国军队已定缩编三分之一。目前,中央党政军各机关官员太多,人浮于事,似可依照上述原则,裁减三分之一。此项被裁人员可作有计划之迁移,即准备分批移送至西昌与西北,从事于屯垦或开发实业等工作。如愿照章迁移者,其原薪仍照旧发给,使集中中央及都市人员得以逐渐移往西北,从事开发事业,树立建国之基础。中央每年可拨经费三千万元,专作此项移民之用,并介绍四行放款,作有计划持久之事业。请召集财政部、军政部、农林部、经济部、运输统制局以及蒙藏委员会有关…  相似文献   

16.
清朝中叶以来,随着国势衰退社会矛盾的突出,中国学者开始关注西北史地的研究,西北学开始创立,涌现出大批西北史地学学者,形成了大量丰富、可观的西北史地文献。本文试图通过对西北史地学各时期的主要学术文献的回顾和梳理,为西北史地学研究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变革时代与西北地区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1."双重转型"社会中的图书馆 我国社会正经历一个转折、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有两个主要趋势:第一,正在或即将迈向信息社会;第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上述趋势使我国社会呈"双重转型"态势,这种态势使社会文献信息系统对变革社会起更重要的作用.因为,第一,当前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如何透过未来"黑箱"的帷幕,关键之一在于人们从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中,寻觅征兆,洞悉端倪,在当代社会中进行预测必须得到文献信息保障.第二,知识信息是这场变革的主要动力之一.国家、地区的优势,将主要取决于公众教育水准,社会成员的群体素质和社会管理机制.第三,信息时代的特征之一是高位文化向低位文化渗透,现代信息技术将使人们能跨越时空交流.这种特定文化结构的"场效应",可能使文化增加强劲的反作用力,甚至会超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周立波,字凤翔,又名奉悟。湖南益阳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编译家。早年在上海劳动大学读过书,1934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作为战地记者走遍华北前线。著有《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等著作。本文作者系周立波孙女,她用饱蘸深情的笔触勾勒了周立波为史沫特莱、卡尔逊等国际友人做翻译的一段往事。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电子文件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电子文件管理研究的状况,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