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态文学的泛滥,畸形批评的涌现,是一些作家、艺术家远离现实、远离生活、远离民众而“失魂”的结果。究其根源,是缺乏忧患意识,丧失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对改革开放的火热生活缺乏热情,对以艰苦劳动创造新生活的人民大众缺乏感情。只有锲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锲入时代的本相和精神之中去,才能重铸和升华写作灵魂,真正显示写作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学风问题的现象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建璋 《江苏高教》2008,(2):107-109
现象学是现代哲学中一个理论流派,它批判工具理性的科学世界,关注价值理性的生活世界;批判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强调主客一元统一的对话式思维方式;批判传统的逻辑实证主义研究方法,重视"回到事情本身"的反思、实践体验和理解方法。大学生学风问题的现象学原因在于:远离个体生活世界的学习内容;远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远离反思、实践体验和理解的学习方法。在现象学视野下,重视回归生活世界的学习内容,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反思、实践体验和理解的学习方法是解决学风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公寓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笔者通过对某高校男生在公寓内吸烟现状、引起吸烟行为的原因等方面的调查,提出建立吸烟档案袋,对吸烟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引导;建立长效的禁烟奖惩制度;丰富学生公寓生活,转移吸烟注意力;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建立公寓禁烟协会等措施,帮助学生远离烟草,远离二手烟的危害,营造一个良好而又健康的公寓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4.
蒋月桂 《文教资料》2007,(2):134-135
道德教育与社会远离、与实践远离已成不争的事实,要从根本上消除幼儿道德教育的弊端,必须让德育回归幼儿的生活世界,挖掘根植于幼儿生活的德育内容,探索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德育方法,使幼儿德育从“书本”走向“生活”;必须让幼儿走向生活,体验丰富的道德情感,体验温暖的家庭生活,体验多彩的社会生活,使幼儿德育从“说教”走向“体验”。  相似文献   

5.
活动目的 :贯彻教育部通知精神 ,在儿童中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实践活动 ,让儿童远离“非典” ,对他们进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 ,让他们了解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的意义 ,知道其主要内容 ,远离“非典” ,远离各种疾病。内容 :1 确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意义 ;2 健康四大基石的基本内容 ;3 向不良的生活方式说“再见” ;4 做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员。活动准备 :一、硬件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VCD、电视机。二、学生准备 :分组查找资料 ,排练舞蹈《健康歌》、小品《小胖墩的苦恼》。三、教师准备 :相应的投影片、光盘、文字资料等 ,并培养主持人 ,指…  相似文献   

6.
石子换兔子     
<正>戈壁滩深处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那儿远离河流和湖泊,远离森林和草原,更远离城镇和村庄。正因为如此,一群野兔居住在那儿,以杂草灌木为食,与日月星辰为伴。如果不是一只猞猁隔三差五来猎食的话,野兔们的生活称得上无忧无虑,宁静安祥。那只猞猁既狡猾又狂妄,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德宇 《教育探索》2004,(9):100-102
较高的心理素质是人们适应社会生活、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学校学生心理素质有待提高;人才成长离不开心理素质的培养;高校校园文化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提高过程中有重大作用;应重视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品德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但在当前的品社家庭主题教学中,教师选取的生活事件存在着远离真情、远离生活、远离学生成长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选择体现学生真实道德生活的事件,创设真正的道德冲突,激发学生真切的道德体验,形成辩证的道德判断,从而让学生获得道德成长。  相似文献   

9.
紧贴工作生活,搞好结合渗透,把心理服务渗透到教育、训练、管理之中,融入官兵学习、工作和生活军队心理服务的原则之一.本文拟就提高部队官兵心理素质必须要紧贴工作生活、搞好结合渗透的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0.
意义问题是生活本身的问题,人就是在追寻意义中获得生活的超越和心灵的安顿。传统德育远离生活,遗忘了人的生命价值,远离了人的生活体验,缺乏主体之间的交往和对话,导致生活意义的缺失。要走出这种困境,当代德育必须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引导学生保持生命惊奇、坚守生命信仰、关注苦难体验、培养超越精神、走向交往对话以及追求幸福生活,从而使学生逐步改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回归生活的视角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世界观教育不尽人意的原因,针对远离大学生生活,远离大学生思想实际这一问题,提出高校大学生世界观教育应当从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去寻找沟通的契机,进而从目标预设、系统构建、应试教育改革和大学生就业四个方面探索高校大学生世界观教育的生活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法轮功”事件的分析 ,指出哲学远离时代、远离生活 ,不仅必然导致哲学自身的贫困 ,而且还会使人们的生活失去理性的支撑。在世界哲学发展过程中 ,除了少数时期以外 ,哲学并没有远离所处时代和现实生活。我国目前通行的哲学教科书由于产生在“左”倾思潮盛行的时代 ,有其先天不足。因此这种传统的哲学教科书体系必须抛弃 ,应在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重建面向时代、面向生活的“多学科化”哲学  相似文献   

13.
<正>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衡量人整体健康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二者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当前,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今年秋季将在我省各高中全面推行高中新课程。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要求学校、教师关注学生的情绪活动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从而要求我们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而教师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自己首先得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使我们传统课堂教学中有"教"无"学",或有"教"无"育",与社会远离、与生活远离、与实践远离、与学习者的生命远离,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校园学习显著不足有三:一是学生缺乏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二是学生动手实践不足;三是学生远离自然,远离社会和生活。由于国家规定学习的课程多,难度大,平时很难挤出更多的时间去克服这些不足,即便学校开设一些选修课和社团活动,但由于时间所限,也很难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择业目标的实现起着促进和保障作用。大学生应树立心理健康观念,优化学习、生活环境,加强思想修养,加强人格品质的锻炼,维护和增强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正> 心理素质是指在一定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自身努力及外界教育与环境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心理品质及心理能力的综合。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与培养学生个体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事业的成功。 一、加强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的都市化和物质享有的丰富,思想的多元化,校外各种影响因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职生的心理素质状况令人担忧,就适应性而言,相当一部分学生处在适应不良的状态,在应变力和耐挫力两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其主动性问题主要体现在自信心下降、自我表现丧失、自我控制力的欠缺等;其平衡性问题表现在认知能力与规范能力的不和谐发展与能力素质本身的参差不齐:其心理及生活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动荡性。这些问题与个体的生理条件,心理条件和所处的周边环境与生活实践等密切相关。基于此,在中职学校建“一开设”、“二建设”、“三结合”全方位、立体式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可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与教育相辅相成,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两者相互促进而发展.但是现实的教育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的生活过于理性化和体制化,缺乏对学生完满生活的建构;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教育主要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忽视了学生人格和心灵的唤醒.教育要回归生活,以生活为中心,努力建构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课程观,培养学生重建新生活的能力,引导人学会共同生活,以培养面向现实生活、走向未来世界的人.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活动。当今社会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发展迅速、变化复杂、竞争激烈,机遇与挑战同在,成功与挫折并存。这就需要有较强的心理适应性和心理承受力。对于生活在新世纪时代大多为独生子女的青少年学生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更加重要,它是适应环境、赢得(学习、工作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现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谈点初浅的看法:*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在青少年学生中,竞争现象比比皆是。如竞选干部,评选先进,学业考试成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