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国家提出的最新经济发展战略倡议,对促进我国经济继续发展及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具有重要意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为我国西北地区,其中中小企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与大企业相比有超越之势。中小企业发展与吸纳就业能力之间联系紧密,文章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西北地区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的积极影响展开研究,在介绍吸纳就业能力的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下西北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并提出促进西北地区中小企业加强吸纳就业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朱赣鹰 《成才之路》2012,(21):59-59
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因此,教学应围绕这一点来进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探讨其成因。(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4)明确西北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2)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3.
整体教学设计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体现。文章以认识区域为主题,以西北地区和南方地区为案例,以区域认知素养的关键能力为教学设计线索,以中华美食为主题教学情境,整合了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部分章节内容,依次从学习的主题、目标、活动和评价等环节,设计了指向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整体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4.
西北地区高校的高教研究机构,由于领导重视不够,缺少"重视教育研究"文化氛围,加之自身发展意识不强,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等原因,存在着建设滞后的问题.作者对这些问题的表现及其不良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从国家高等教育有关部门、西北地区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机关和高等学校以及高教研究机构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西北高校高教研究机构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技术的变化情况,对西北地区的2382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的备课、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的具体运用等都发生了与以往有着很大不同的变化,并朝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沟通交往能力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北开发史料丛编》是一部民国时期专家学者论述西北开发建设和汇集西北地区主要水文资料的史料汇编。该丛编从多角度集中反映了当时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水利交通、工商贸易等多种领域的真实情况,它对现今西北地区的开发、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迅速,有效缓解了公办幼儿园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推进了西北地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农村民办幼儿园的管理现状却令人担忧.对西北五省区农村民办幼儿园进行抽样调查和访谈发现.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存在发展不均衡、管理队伍学历较低等诸多问题.为此,研究者建议从四个方面加强管理,以促进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粤东西北地区48所县或乡(镇)中学生物学实验室设备器材以及实验开设情况,发现因设备仪器陈旧、实验试剂材料缺少、实验室管理水平低、实验教师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强等一系列因素,阻碍了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开设,建议加大力度完善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教师的专项培训,提升其实验技能和实验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高等教育自1999年以来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学校数量增加,招生数大幅增长,生师比提高,校均规模扩大等,使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的规模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数量的增加,而非质量的提高,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阻碍了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实现西北地区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全面协调发展就成为一个很迫切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要实现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发展过程。而传统的城市化路径是一种粗放利用各种资源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道路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不可持续的。西北地区的很多城市都在致力于寻求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关键是要建立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运行方式——循环经济,切实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和自净能力。生态城市建设恰好适应了当前我国西北地区的迫切需要,为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及区域发展所面临的危机提供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